我国城乡结合部居民休闲体育空间构建研究
2018-06-11肖玲王珊珊
肖玲 王珊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体育锻炼热情的提升,城乡结合部的居民休闲体育空间理应得到公平的发展状态,但现实并非如此。我国城乡结合部居民休闲体育空间的发展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脉络,不断满足居民体育的需要,从而实现城乡结合部居民休闲体育空间与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均衡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以我国城乡结合部居民休闲体育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我国城乡结合部居民休闲体育空间的发展困境和制约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重构我国城乡结合部居民休闲体育空间,以指导思想、重构目标和重构对策为三大主体,促进我国城乡结合部居民休闲体育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 休闲体育 体育空间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b)-0165-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快速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用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2015年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十三五规划的意见中提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明确城镇化的工作要求。然而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是我国特殊环境下所呈现的处于城市边缘和乡村交界地带的城乡结合部问题[1]。由于城市空间的拓展,城乡结合部在转移城市部分功能的同时,空间形态呈现破碎化,空间维度逐渐变小,在压缩的空间中,有关居民健康和进行休闲娱乐的体育空间的构建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已被城市空间剥离。城乡结合部休闲体育空间作为该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部分,不仅是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物质载体和基础,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口休闲体育活动而人为建造的,其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居民參与休闲健身活动的广度、深度以及积极性、坚持性和有效性。而我国早期的城镇规划建设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休闲体育空间分配不均,重复建设以及闲置现象比比皆是,公平性与效率性低下,造成目前城乡结合部休闲体育空间的不足。因此,在全民健身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居民休闲体育空间的重构是引导该区域居民进行健身和休闲体育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城乡结合部居民休闲体育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融合,加强居民的健身意识,改善居民的健身环境,成为我国当前推动城乡一体化、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亟需解决的问题。
1 我国城乡结合部居民休闲体育空间的困境
城乡结合部与纯城区或纯农区的最大区别在于区域特征的“三交叉”,加之人口结构的三元矛盾和“社群区隔”现象,直接导致城乡结合部居民休闲体育空间构建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对外主要体现在不同经济水平区,对内体现在城乡结合部内部的不同地理空间和不同居民群体之间。我国城乡结合部居民休闲体育空间在地理位置上不占任何优势,使得很多有意向参与锻炼的人群望而怯步,同时我国城乡结合部居民休闲体育空间的体育设施难以与市区内相比较,呈现出供给结构的不均衡,大大制约了城乡结合部居民体育消费[2]。此外,城乡结合部对于体育空间的发展规划不长久,受到经济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致使相关部门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居民休闲空间中的体育资源、体育意识等方面,尚未出台有效的促进措施,逐渐拉开了与市中心体育锻炼热情的差距。
2 我国城乡结合部居民休闲体育空间的重构
2.1 指导思想
我国城乡结合部居民休闲体育空间是城乡居民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固定场所,也是社会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城乡结合部的居民休闲体育空间得到了政府的足够重视[3]。其指导思想以健康中国为核心目标,目的在于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同时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制度保障,满足城乡结合部居民对于体育的需求。
2.2 重构目标
我国城乡结合部居民休闲体育空间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所在区域居民进行休闲体育锻炼的可能性。未来的城乡结合部居民休闲体育空间的重构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以满足居民的体育生活需求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基于此,将我国城乡结合部居民休闲体育空间的重构目标概括为以下五个:即满足所在区域不同年龄人群对于休闲体育的需求、满足所在区域不同性别群体对于休闲体育的需求、满足所在区域居民在不同时间段对休闲体育的需求、满足所在区域不同社会阶层居民对休闲体育的需求、满足所在区域休闲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
2.3 重构对策
城乡结合部休闲体育空间的重构,实质是在指导思想和重构目标的引导下,对城乡结合部休闲体育设施供给的“量”与“质”及其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的重塑,此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合作。以国家政策红利为研究背景,在宏观规划控制层面,建立“国家主导、社会参与与市场调试”的“三角支架”模式[5],相互支撑、互为补充;在中观操作平台层面,建立“体育行政部门、社会企业和社会组织”三层推进平台,各司其职[6];在微观优化措施层面,建立各区(点)、县(线)、乡(面)空间布局,进行整合优化、旧改新建的空间改造,实现消化区隔、均衡共享的空间参与,从整体上形成从结构性的契合效应[7]。
3 结语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的生产要素周边乡村转移和扩张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同时,城乡结合部的社会问题将越来越引起重视,而关注的角度也应从“土”发展利用转移至“人”的和谐发展上,城乡结合部居民群众体育发展将是体育社会学中关注的重点之一。虽然在全民健身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目前,城市空间拓展的不合理,使得对于城乡结合部居民休闲体育空间剥离现象十分显著,加之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空间被压缩、分布不均已逐渐涌现,往往使得城乡结合部居民休闲体育空间的构建显得有心无力,因此,要想促进我国城乡结合部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还需居民休闲体育空间的重构寻求突破,提高居民健康状况,坚持人人共享体育发展成果,同时也是提高我国体育人口比例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田毅鹏,齐苗苗.城乡结合部“社会样态”的再探讨[J]. 山东社会科学,2014(6):30-35,2.
[2] 刘玉,郑国楠.中外城乡结合部发展比较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3(4):53-58.
[3] 卢元镇.为社区拓展“体育空间”[J].环球体育市场,2010(2):16-17.
[4] 常乃军,乔玉成.社会转型视域下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重构[J].体育科学,2011(12):14-20,72.
[5] 金银日.城市居民休闲体育行为的空间需求与供给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
[6] 彭国强,舒盛芳.地理学视域下的体育空间探骊[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65-70.
[7] 王茜,苏世亮,苏静.社会地理学视域下的城市休闲体育空间重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1):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