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辽宁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2018-06-11杨洋刘海燕矫祯玉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0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互联网大学生

杨洋 刘海燕 矫祯玉

摘 要:网络世界的虚拟环境凭借其多元性的特点正迅速吸引着广大高校大学生,成为他们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渠道,并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及主要生活方式。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互联网时代下辽宁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着眼于努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从而保证当代高校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进而为高校大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大学生体育事业发展决策提供依据,为相关教育管理部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 体育生活方式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b)-0224-03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发展,为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如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失调、网络人格的异化等社会问题。沉迷于网络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必将承担起促进学生养成三维健康观的重要作用,大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健康已成为当前高校体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迫在眉睫。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了东北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辽宁工业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医科大学、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10所高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所学校抽取120名,合计120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搜索引擎,查询国内外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成果,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编制了调查问卷,共计发出1200份,回收1168份,回收率97.33%,其中有效问卷1122份,有效率达96.1%(其中男生589人,占52%;女生533人,占48%)。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选取60名学生间隔一个月进行重测,相关系数大于0.8,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1.2.3 专家访谈法

走访了多位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师及相关主管领导,了解各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影响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因素等。

1.2.4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为本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 结果与分析

2.1 辽宁省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主观影响因素

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及体育意识归根到底其主要影响因素来自于学生的内因。通过研究发现,有39.3%对体育活动很感兴趣,有51%的学生表示感兴趣,只有9.7%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活动还是比较感兴趣,愿意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去的,并且愿意将体育生活方式作为一种终身的生活方式,然而事实是大学生对体育活动参与度相对较低。很多学生表示也喜欢体育,但就是不愿意参加到体育锻炼之中,问其原因大多数表达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动。有38.9%表示自身懒惰是阻碍其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见图1)。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往往认为学习成绩较好才是最重要的,走向社会擁有一份较好的职业,才是自身价值的体现。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往往也是鼓励学生获得好成绩,而忽视了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另一方面,近年来的学生体质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学生体质的下降导致大部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后认为锻炼强度偏大,容易出现疲劳的状况。通过访谈得知,大部分学生认为游戏、网络聊天等活动更有吸引力,因此不太愿意真正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无法养成运动习惯。

2.2 客观因素的影响

2.2.1 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传播方式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运动不足成了影响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原因。网络的虚拟环境深深吸引着大学生,已经成为他们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方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学生的行为习惯,玩手机、上网打游戏已经成了大学生们业余时间最喜欢的生活方式。

在调查中发现(见图2),大部分学生选择上网来打发余暇时间,有55%的学生在余暇时间使用互联网进行聊天、获取资讯或购物、打游戏等活动;17.5%的学生选择休息;20.6%的学生选择学习;1.9%的学生选择进行兼职工作,只有5%的学生表示会在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安排比例最高的是上网,这是目前大学生的一种主要生活方式,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互联网上。

另一项调查也表明目前大学生的生活与互联网已经密不可分,超过80%的学生表示每天都会使用互联网,并且每次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相对较长,学生每次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小于1h的占18.4%,大于1h小于2h的占38.4%,3~5h之间的占29.7%,大于6h的占13.5%,因此现在在大学校园随处可见“低头族”。

2.2.2 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成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自己是否参加体育活动,以及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目前仅有8.8%的大学生表示和父母一起参与体育活动,通过访谈部分学生表示父母更关注其学习成绩,虽然赞成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但是前提往往是保证其他课业已经完成的情况下,才能花时间参加体育活动。

此外,家庭经济情况也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并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体育活动的选择。家庭条件允许,大学生对体育活动会投入越高,反之越低。目前大学生每月体育消费主要集中于50元以下的占65.2%,排在第2位的是101~200元,占整体的17.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能力高低与其对体育活动喜爱的程度及家庭的经济生活条件有直接的关系,经调查目前大学生费用的支出主要用于维持生活和日常基本消费,对体育锻炼的投入不足,这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2.2.3 学校教学影响

(1)学校体育教学影响。大学校园是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体育教育教学是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学的内容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随着近年来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体育活动的主体需要,积极不断地引导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使其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这是体育教育改革努力的一个方向。体育教学内容能不能满足广大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这是关系到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能否养成的重要问题。

通过研究发现有46.9%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目前学校开设的体育课,46.3%的学生表示喜欢体育课,仅有6.8%的学生表示不喜欢体育课。表明目前学生对于体育课课内的教学安排比较能够接受。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对现有体育课多数表示基本满意,但是也更渴望参与到新兴时尚的项目中来,而目前在学校中参与的项目主要以传统项目为主,通过调查显示大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类型参与度最高的是慢跑占48.6%,其次是篮球占33.7%、羽毛球占31%、乒乓球占24.8%、足球占15.7%和排球占10.5%。像轮滑、网球、瑜伽、街舞、跆拳道等新兴项目在各高校开展程度有待提高,面向未来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更加符合大学生的锻炼需要,达到大学生都能接受与参与的目的,这样既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

此外,体育教师是影响学生良好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因素,教师对体育生活方式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重视程度,体育教师的传授是大学生获得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究显示,71.5%的学生表示(见图3)其体育知识的获得来自于体育教师的传授。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所选用的教材与练习方法提出的考核要求等,都对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有重要影响。

调查中发现目前高校课余体育锻炼组织的相对松散,课余锻炼项目主要集中在传统体育项目上,尚未完全建立起完善成熟的课余体育组织,多数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基本呈现自发状态,主要采取独立锻炼或自行结伴锻炼的方式,调查中发现(见图1),43.3%的学生表示无人陪伴会限制其参加体育活动,57.7%的学生表示在课余体育锻炼中缺乏专业指导,由于无人加以科学指导和组织,多数体育教师也未参与到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因此大大增强了课余体育锻炼的无规律性和盲目性。大学生体育活动指导由于体育生活方式的选择,是大学生的一种自觉的行为,是一种课外活动,没人指导也就成为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一个因素。

(2)场地器材因素。作为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物质条件,场地器材也影响着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34.2%(见图1)的学生场地缺乏会限制其参加体育锻炼。调查结果显示,72%的大学生选择校内免费体育场馆作为首选的运动场所,但是由于场馆数量不足,使用时段受限等不同原因,目前只能满足部分大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有6.3%的学生选择到校外的收费体育场馆进行体育活动。校外锻炼场所的体育场馆硬件设施相对较好,可以成为大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在场所方面的有效补充。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归根到底取决于学生的内部因素。調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活动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有38.9%的学生表示自身懒惰是阻碍其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

(2)近年来新兴信息传播方式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学生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有55%的高校大学生经常在余暇时间使用互联网进行聊天、购物、打游戏等活动。

(3)目前辽宁省大学学生对现有体育课教学多数表示满意,但是也更渴望参与到新兴时尚的体育项目,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影响较大,有71.5%的学生表示其体育知识的获得来自于体育教师的传授,34.2%的学生认为场地缺乏会限制其参加体育锻炼。

(4)高校课余体育锻炼组织有待加强,43.3%的学生表示无人陪伴会限制其参加体育活动,57.7%的学生表示在课余体育锻炼中缺乏专业指导。

3.2 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使高校大学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逐步形成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提高广大大学生对健康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形成健康、良好的日常生活规律。

(2)高校及体育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积极使用新兴的网络教学手段,引导大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合理利用网络,加强体育运动互动软件的研制与开发,促使学生的兴趣与体育活动有机结合。

(3)根据学生每学期的教学安排及作息规律,积极合理调整校园内现有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在充分利用本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同时,不断加大学校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提升体育场馆的综合利用效率,为学生提供硬件设施方面的保障;挖掘课程能量,定期更新教材内容,增设新兴运动项目;不断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培训及外出学习。

(4)不断深化辽宁省各高校课余体育组织形式改革,积极拓展课余的体育组织形式,建立各种形式的俱乐部、体育协会,发挥各种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与管理职能,定期组织大量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比赛活动,推动高校校园的体育文化生活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晓明.南京市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 常志利.北京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3] 杨双燕.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养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89-90.

[4] 韩勤英.河南省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J].体育学刊,2003(5):79-80.

[5] 朱园园.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研究[D].郑州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互联网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