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8-06-11李蒲玲
李蒲玲
摘 要:本文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背景,调研分析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及其权重确定,同时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发展的经验,结合该省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情况及该省高职院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一个以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职 体育课程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a)-0095-02
高职教育承担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高职体育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素养的提升、职业生涯适应有独特的教育作用。人们对高职体育课程评价的认识是随着高职体育功能的不断拓展而发生变化的。构建一个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评价模式,以学生发展推进整体变革的可发展性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 概念界定
在《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中课程评价的定义是“课程评价指的是研究一门课程某些房间或是全部价值的过程”[1]。三者在对课程内容或是课程本身的某一方面作为评判的对象这一点是统一的。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体育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体育课程计划、内容及产生结果等相关问题的特性及其实施效果作出评判。
2 目前高职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课程理论教学出现“重实践,轻理论”,甚至没有理论教学内容
目前我省高职体育理论课教学在现实性、针对性、实验操作性等方面依然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本人在江苏省随机抽取了15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只有40%的学校设有体育理论课,且体育理论课程没有一个规范、系统及有计划的体育理论教学内容的安排;在开设的体育理论课授课形式比较单一,教材选择范围比较狭窄。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是当务之急需要关注和实施的。
2.2 体育课程评价结果缺乏真实性
江苏省高职体育课程评估在内容、标准程序上没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评估之前,评估方一般将评估的单位、对象、内容提前告知被评估单位,让其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致于被评估者提供一些不真实的信息[2]。如此一来,评价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2.3 评价主体单一
政府在评估方面的权力过大,评价的指标和体系往往由相关领导制定,忽略了学校及第三方的参与,缺乏监督与竞争机制,降低了评估的客观、公正性和民主、科学性,削弱了高校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一来,评估过程和结果很难体现客观、公正性。另外,单靠政府组织评估,周期过长,难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2.4 没有体育课程评价理论体系
当前高职学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现有的理论多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本科院校一些成功的经验与案例,导致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價体系理论存在着理论基础薄弱、系统性不强等问题[4]。
3 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议:
3.1 提高理论课的地位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扩大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3]。《纲要》对体育课程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通过对体育课的学习,将传统的体育课不止要强调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体育运动技能方面,更要注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要加强高职院校体育理论课程研究,改变以往那种只重视体质而忽视灵魂、只注重技能而轻视文化、只重视课上而轻视课下、只重视功利而忽视人文的现象。课上我们对学生灌输体育理论课的重要性及实用性,让其重视大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需求。在理论教学中体育老师发挥主导作用,体育老师在授课之前要全面理解并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经过严谨而恰当的教学方式灌输给学生,让理论知识与实践自然的结合起来,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2 体育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建立官方和非官方相结合的评估体系。为确保官方的公正性,其委员会由一定比例的企业单位和学校成员参加。官方评价主要就学校的专业和整体情况进行有计划、周期性的评估,学校进行经常性的评估,用人单位与学校在信息上互相交流,行动上相互配合,监督并促进学校工作的改进。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推动着高职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3.3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指标的多样化
老师给予学生的评价不止一个成绩考核的终结性的评价,更需要给他们做出一个发展性的过程评价。一个完整的评价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态度等平时表现和成绩考核的综合评价。“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建立课程评价表“学习态度、练习的质量和进步幅度、协作精神、意志品质、自控能力、创新品质和出勤情况、个人综合评价”。即使是先天身体条件不好的学生,经过后天努力也看到自己锻炼前后的对比,从老师给予的评价中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运动能力的同时也会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动机。
3.4 将学校老师及校领导的体育活动纳入评价体系
除了将学生的体育活动纳入评价范畴,还要将学校领导及学校教师的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评价的参考因素。领导干部成为与运动的模范,教师成为运动的先锋,师生比赛应成为潮流。
3.5 加强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由于我国的评价理论较发达国家落后,我们要加强同国外同行的学习与交流,借鉴国外前沿的理论,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探索和拓展其理论基础,提高自身理论建设与研究,给高职评价体系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撑,从而使高职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建设在调整中完善,在优化中发展。
4 结语
高职体育课程评价与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交相呼应,与高职办学学生培养的目标息息相关。体育课程评价涉及到的因素很多,构建一个合理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目前我国已经有些学者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我国必须把构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线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评价模式,以学生发展推进评价工作的整体变革的可发展性评价体系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参考文献
[1] 丁秋同.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路径探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3):64-69.
[2] 林涛.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与综合评价体系现状分析[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3):69-71.
[3] 刘宏,魏亮.高职院校实用性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究[J].运动,2015(23):127-128.
[4] 王长更.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评价改革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