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研究

2018-06-11何航飞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0期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大学体育体育教学

何航飞

摘 要: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要手段,强调通过完成任务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习者能够根据量化的标准逐步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完成学习目标。本文主要论述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分析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以及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结果表明,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是必要的且可行的。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效。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大学体育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b)-0144-02

任务型教学法是在交际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语言习得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之前的研究主要是对任务型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探讨。然而,任务教学法不仅仅适用于语言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是否能适用也是值得深入讨论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组织教学过程”的教学理念,构建新型的大学体育教学方法。将任务教学法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完成老师设计的任务,从而学会运动技能达到学习效果,使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方”变成“主动式学习”。

1 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1.1 内涵

任务型教学法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出发,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在需求的过程。它调强教学中的情感功能,追求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获得。它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基本心理满足,尤其是成就感和影响力,具有较强的情感培育功能。强调学生只有努力学习,并完成老师设计的一系列学习任务,才能达到学习目标,进而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和影响力,当完成目标后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对再学习是一种正反馈。

1.2 理论基础

从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体育教学来看,他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最重要理论基础是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社会建构理论。 关于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研究理论多种多样,从认知学派的整体结构理论和动态刻板印象的纯粹生理学理论等不同角度进行解释和阐释。较为经典的以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为基础划分方法得出的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运动技能获得阶段(泛化过程)──动作技能改进阶段(分化过程)──动作技能稳定阶段(巩固过程)”,最终达到动作自动化。因为在动作技能改进阶段伴随着大量练习任务,所有任务型教学法能够适用于体育教学和训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一理论提倡以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它要求学生将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化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积极建构者。教师从激励者和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是一种社会互动的协作学习,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型教学模式。

2 大学体育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可行性

2.1 任务型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任务型大学体育教学中,每一名学生都是任务的参与者,并组成小组或团队,他们之间共同学习、相互协作和相互监督。在此过程中,他们也要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同时,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老师指派的任务,体现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实践的能力。

2.2 任务型教学法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积极建构者,担负着执行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协调者和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学生的学习过程带着任务进行,学生对不清楚的动作技能也可充分利用智能手機和网络获得解决,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交流平台。

2.3 运动技能的运用主要由任务所始动

在参与运动项目过程中,表现出来完成运动项目的能力体现的就是运动技能,换而言之,当任务需要时才运动技能表现出来。为了形成运动技能,依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需要练习大量的单项技能,这时候任务教学法就能体现出它的优势。有明确的目标性众多单行技能通过

2.4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教书育人,育人始终是教育的第一位,体育有独特的塑造人品格的功能,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有效的培养学习者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奋勇争先和团结一致等优秀的意志品质,例如:在篮球教学中,任务目标是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接力投篮的方式,要求轮流不间断每个人投进一球。大家总是不断从试投失败中不断进取,最后直到成功,使学生获得“运动高峰体验”,同时也塑造每个队员的品格。

3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结合实际课堂任务,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在大学体育课堂中。任务型教学法包括三个环节:前期任务阶段,任务循环阶段和任务凝练阶段。

3.1 前期任务阶段

前期任务阶段意味着在新课学习之前,老师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完成。通过完成以前的任务,学生不仅要通过自学来学习这门课的内容,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与同学一起探索和谈判,掌握与这门课有关的其他知识,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以《乒乓球接发球》教学为例,在上次课结束时布置好两个预习问题:第一,乒乓球发球的规则是什么?第二,看一张马琳的比赛录像,观察一下他的发球有几种。第一个问题是知识性的,第二个问题是为了培养兴趣,学生也会在课堂上进行热烈的讨论。通过在预习中设计恰当的任务,学生对学习乒乓球的兴趣增强了,对乒乓球接发球的理解也会更深。

3.2 任务循环阶段

任务循环阶段是任务教学法的核心,主要指根据学习目标,依据学情基础和学习条件,将学习目标分解冲若干个有步骤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这些任务进行分组讨论、练习和纠错。按照“发布任务a——练习任务a——纠错提高a——汇报任务a——任务发布b”的循环形式进行。例如:在《篮球单手肩上跳起投篮》课程的学习中,按照动作由易到难的顺序设计,要求同学们两个人为一个,任务a:徒手模仿发力动作练习10组;任务b:向正上方按发力动作顺序做原地持球投篮15组;任务c:两人间隔4米,向斜前方45度投篮发力练习10组。任务随着动作的难度的增加,最后模拟比赛状态中的跳起投篮动作。

教师应将上述任务的实施步骤分解, 形成任务链,让学习按照任务链完成后获得技术的巩固和提高,该阶段侧重学生的自主练习和同伴间的协作, 。因而, 教师在此阶段主要负责指导、鼓励和监督等工作动。

3.3 任务凝练阶段

在规定时间内,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链学习,此阶段老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其中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首先对任务链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估,主要指难易程度和先后顺序是否合理;其次,对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各项任务的状况进行评估,主要调查各项任务完成的比例和质量;再次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主要指是否突出重难点,是否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是否确实提高运动技能。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时,应当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特点,探索出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任务链,让学生喜欢通过完成任务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并达到令人满意的课堂效果。同时,还要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当然,任务型教学法在任务设计中还存在许多未知领域。我们需要在教学和研究中讨论和进行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延伟, 类兴艳.任务式教学法对大学体育院系学生篮球技术学习的影响研究[J].体育科技,2015,36(5):161-162.

[2] 刘峻齐,徐兴亮.任务驱动法在体育课堂中的实践研究——以排球双人垫球教学为例[J].留学生,2016(6):72.

[3] 陈正炎,黄立夫.任务型教学模式在篮球普修课主要进攻技术教学中的实验[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2):154-156.

[4] 赵洪宁.探究任务驱动法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4(5):52-53.

猜你喜欢

任务型教学法大学体育体育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任务型教学在农业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