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研究

2018-06-11刘明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5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运动损伤预防

刘明

摘 要:随着全民运动理念的不断推广,对于体育训练人们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但是在青少年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较大,对于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都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分析了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以及青少年体育训练中造成运动损伤的因素,并提出了预防青少年体育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策略。希望可以使青少年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避免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出现。

关键词:青少年 体育训练 运动损伤 预防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a)-0035-02

体育训练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这就意味着,体育训练对于青少年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极可能会出现运动损伤情况,运动损伤不仅对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造成青少年的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可能影响青少年的学生情况与生活状况,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计划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预防青少年体育训练中的运动损伤是十分有必要的。

1 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

常见的运动损伤包括擦伤、肌肉拉伤、刺伤、割伤、肌肉痉挛、关节韧带损伤、关节脱臼、骨折等。活泼好动是青少年的天性,在参加体育训练中,青少年极易出现运动损伤情况,其主要发生的运动损伤为挫伤、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以及骨折等,这些病症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的关节处、腿部、膝关节一届足部,其中运动损伤程度以轻度居多[1]。

2 青少年体育训练中造成运动损伤的因素

2.1 内部因素

青少年体育训练中造成运动损伤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思想认识不足。在体育训练中青少年发生运动损伤,主要是由于教师与青少年对于运动损伤意义的思想认识不足,教师缺乏对于青少年的运动损伤预防意识的培养,在体育训练中盲目开展运动,急于求成,通常会造成青少年出现关节急性损伤。第二,体育训练准备活动不合理。体育训练前的准备活动,是将青少年的机体由安静过度到运动状态,如果体育训练的准备活动不充分,就会造成青少年发生运动损伤几率大大增加,如果准备活动的过量,就会造成青少年身体呈现疲劳状态,不再适合进行体育训练,从而增加青少年在体育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情况。第三,青少年身体素质低。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低是造成体育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根本原因。不论何种体育项目都是要求青少年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例如:田径运动需要速度与耐力,铅球运动需要力量,体操运动需要柔韧等。如果青少年不具备相应的身体素质开展了体育项目训练,就会造成运动损伤,甚至青少年在缺乏专项素质时开展体育训练,那么青少年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就会更大。第四,自我保护意识差。当今社会,青少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抗压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都较差[2]。当进行体育训练中,出现体育动作复杂、对抗性较强、需要较强的协调性、灵活性与柔韧性时,如果自我保护意识较差、自我保护方法不当、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就极易造成青少年在体育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第五,体育训练运动技能不规范。当青少年在进行体育训练时运动技术动作的不规范,就会违反人体结构功能特点以及运动力学原理,从而发生运动损伤。这也是青少年在参加体育训练学习新的运动技能时,极易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2.2 外部因素

青少年体育训练中造成运动损伤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运动场地以及运动设施的不足与缺乏保养。当前学校中体育训练场地有限,并且在有限的体育训练场地中还存在着,场地不平、场地内杂物多、田径跑道存在硬、滑等现象、球类运动场地地面凹陷甚至出现裂缝等现象。体育训练运动设施存在器材陈旧、铁器制造的运动设施出现生锈的现象、安装不牢靠、运动设施不符合青少年的实际使用情况、运动设施缺乏定期保养、检查以及维修更新等问题。当体育训练场地以及运动设施存在问题时,就会造成青少年在进行体育训练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第二,青少年的运动装备不符合要求。在进行体育训练时,运动装备是维护青少年运动安全的基础,如果青少年的运动装备不符合要求,就会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 第三,天气影响。天气状况对于青少年体育运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气温过高或过低情况下开展体育训练都会造成青少年出现运动损伤 。

3 预防青少年体育运动损伤的策略

3.1 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

在开展体育训练之前要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对于对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师要引导青少年理性对待,避免出现体育训练中出现恶意犯规事件。教师要注重对青少年的体育训练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的讲解,引导青少年在开展体育运动项目中运用正确的安全的体育运动技能动作,加强培养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预防青少年在体育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的发生。

3.2 加强青少年安全教育

在进行体育训练时,教师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教师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安全意识,提高青少年对于运动损伤的重视,使学生了解在体育训练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从而对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进行有效的避免。教师应该提高青少年的自我防护意识,从而有效预防青少年体育训练中的运动损伤。

3.3 重视体育训练前的准备工作

良好的准备工作是维护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基础。因此,要有效预防体育训练中的运动损伤,教师重视体育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展体育训练前,教师要定期检查体育训练场地以及体育训练运动设施,并对其进行保养与维护。教师还要指导青少年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对于不同天气,教师还要制定不同的体育训练项目。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在开展体育训练前,教师要指导青少年进行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让青少年适应体育训练项目,让青少年的身体快速的进入到运动状态,从而避免在运动过程中青少年出现运动损伤。

3.4 加强青少年自身保养

在体育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自身保养。对于自己容易在体育运动中受伤的部位及时进行保护,自我保护也是青少年必备的一种技能,有效帮助青少年因为运动技巧出现错误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危险处境,而是自身避免出现损伤。在体育训练结束后,要加强自身能量的补充,帮助机体恢复正常状态。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包括关节损伤、挫傷、骨折等。造成体育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因素主要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组成,其中青少年的不规范运动技能所造成的运动损伤是最大的,会对青少年的身体与心理产生巨大影响。因此,青少年要预防体育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加强体育训练,提高身体与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樊海峰.日常体育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其医疗救护研究[A].香港康健医药有限公司.2017年博鳌医药论坛论文集[C].2017.

[2] 吴军鹏.中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中的运动损伤与防治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4):113-114.

[3] 孙建立,李勋,李秀玲.青少年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8):106-107.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运动损伤预防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