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

2018-06-11徐广艳赖丽丽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5期
关键词:运动功能应用效果

徐广艳 赖丽丽

摘 要:目的 探究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接收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实施运动想象疗法,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法)(MBI)以及进行骨科评分(STEF)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以及STEF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运动想象疗法,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康复功能,修补受损白质纤维,值得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关键词:运动想象疗法 脑卒中患者 运动功能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a)-0028-02

脑卒中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不仅仅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很多国家脑卒中发病人数不断增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三大常见死亡原因之一[1]。其中我国每年脑卒中患者多达200万左右,其中大部分幸存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现象,致残率极高。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运动功能训练以及传统医学针灸法对其进行治疗,一些新的医疗方式也逐渐应用于临床诊治中,例如:虚拟现实技术、运动想象疗法等。大量实践经验证明,运动想象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本文主要探究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接收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67.23±3.04)岁。观察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67.93±3.44)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在该过程中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完成基础考核,对患者发病机制、并发症、意识以及认知功能评价等,确保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时,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物理因子疗法、作业疗法等。每次康复治疗维持40min左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实施运动想象疗法,具体措施为:患者于病床上保持仰卧体位,全身放松,医务人员在利用五分钟以上时间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使患者在脑海中能够浮现出抓握木棒进行击打球体等想象情景,保持患者注意力集中,在脑海中重复出现多种运动形式,便于活动患者手腕以及手指关节;随后再花耗2min左右的时间,使患者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躯体以及四周环境之中,在患者意识中出现回到病房的观念,时刻注意周围空间声音变化。最后由医师连续倒数5、4、3、2、1,当数到1时,患者睁开眼睛结束治疗。每次进行12min左右,每周實施一次,连续8周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定量表(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法)(MBI)评分以及进行骨科评分(STEF)。FMA评定量表包括上肢、下肢两大方面,0为无主动活动,1为能够进行部分活动,2为能够完全自主活动;MBI评定量表包括患者进食、洗澡、个人卫生、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如厕、转移、轮椅操作10项,每项各10分,采取满分制,得分越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STEF评分为患者通过手的取物过程,完成全套检测,10项活动共包括拿大球、拿中球、拿大方块、中方块、拿木园片、拿小方块、拿人造革皮、拿金属片、拿小球、拿金属小棍,从动作开始到结束,记录时间。每项分数为0~10分,10分为最高分,不能完成该动作为0分,得分越高,患者关节活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对以上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采用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FMA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STEF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STEF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T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运动想象疗法主要是指患者有意识想象、模拟、训练一些肢体动作,伴随不明显的身体或者肢体运动。大量实践研究证明,运动想象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作障碍,使各肢体能够协调配合,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行走步态及姿势。通过视觉及听觉相结合的主动治疗形式,从接受认识再到另一个认识,以此过程反复循环,强化训练过程。在整个康复过程中,使模拟思想始终贯穿其中,充实患者的感觉信息,调动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活化神经功能的同时促使其分裂再生。模拟想象运动的过程中,患者大脑发出运动指令,协调各部分肌肉重复运动信号,反复该进程,患者逐渐由大脑反射形成肢体反射,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运动想象疗法,临床效果良好,为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治疗工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帆,桑德春,张晓钰,等.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 23(9):1081-1085.

[2] 郭静,杨庆玲.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7,16(1):53-54.

[3] 佘君慧,罗娟,林达伟,等.镜像训练引导的运动想象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6,12(4):191-196.

猜你喜欢

运动功能应用效果
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