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PSR模式在高职体育课程中的德育效用研究

2018-06-11白世梅李红艳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0期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德育

白世梅 李红艳

摘 要:个人与社会责任感教学模式(简称TPSR)是一种从德育视角出发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教学实践模式。通过TPSR模式在高职体育课程中的应用,开拓了高职院校学生道德责任教育培养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学校德育实践提供新的视角——“体验式德育”,创新了德育教育的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具有高职体育课程特色的个人与社会责任感培养模式,这对于高职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TPSR模式 高职体育教学 德育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b)-0048-03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的办学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在新的形势下,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成为了高职教育办学与人才培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学习专业与职业岗位贴近度高[1],具备良好职业素养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职场。德育是职业素养培养中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存在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如何更好地构建德育体系,创新德育的形势,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一个新兴课题。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我们来研究怎样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目前,高职体育课程更注重对学生体质体能的训练和提高,而对道德责任教育则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内容空洞,缺乏具体的实施策略。针对这种现状,借鉴美国品格教育TPSR教学理念,结合现在的高职体育的课程改革和建设,探索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新途径。

1 TPSR课程模式的理念与结构

1.1 TPSR模式的理念

TPSR(Teaching of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模式,也称“个人与社会责任感教学”模式。它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体育教学理论专家Don Hellison提出的,是一种通过身体活动促进青少年个人与社会责任正面发展的体育课程模式。此模式的培养的核心是“责任感”,它将责任分成5个层级:(1)尊重他人;(2)努力与合作;(3)自我导向;(4)助人与领导;(5)转移到体育场外(日常生活中)[2],提出青少年的个人和社会责任感是通过身体活动逐步培养和形成的[3]。

1.2 TPSR模式的理论构架

TPSR模式的理论构架主要体现在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和谐、体育活动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结合、责任感培养的转移、教学过程中的合理授权等4个方面。在TPSR模式中,Hellison把对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分为3个阶段5级水平: 尊重、参与和努力、自我管理、关怀和合作、转移和超越[4](见表1),而教师的任务则是引导学生达成TPSR的各阶段的责任层级,并运用一定的策略培养学生达到个人与社会责任的课程目标。

2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个人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阶段性分析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在教授运动技能和传授运动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目前,高职体育课程仍然在使用传统普通高等教育的体育课程模式,无法体现高职体育课程的特色。以责任为切入点,建构具有高职体育课程特色的个人与社会责任感培养模式,把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入到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基于海尔森个人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理论,我们可以把高职体育课程的个人与社会责任感培养划分为三个阶段(见表2)。

2.1 基本需要阶段

基本需要阶段是该模式的第一阶段,对象为大学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形成了对体育课程的刻板印象,教师要承担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面的体育学习观。选择了最普及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两个球类项目(篮球和排球)作为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团队项目中的遵守规则、与他人的合作等环节来培养学生责任感。引导学生理解规则的作用,明白合理的制度和规则是行为的准则,并通过简单的配合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2.2 兴趣发展阶段

兴趣发展阶段是该模式的第二阶段,对象为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能够实现责任水平1和水平2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该阶段应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教学活动,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独立完成任务是本阶段学生应该表现出的能力。并为学生提供开展合作性体育活动的环境,创造能够施展领导能力和关爱他人的机会。例如在啦啦操选项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学习小组形式来开展。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成为团队的负责人,能够组织团队开展学习活动。教学竞赛中,要具备编排啦啦操成套动作的能力,并能够关心与鼓励小组成员。而“领导力、角色转换、替他人着想、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等都是培养责任感不可或缺的因素,对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承受能力、抗挫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能促进集体和个人对责任感的培养。在此阶段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让学生进行分享学习心得的机会。

2.3 职业需求阶段

职业需求阶段是该模式的第三阶段,对象为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实现了责任水平3和4的要求后,根据职业的需求,进入了转移和超越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依据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动作技能、岗位环境适应性的要求,对身体能力要求相近或相似的专业整合为一类教学对象,让类似专业的学生选取对发展自身职业身体能力相关的体育运动内容进行学习。学生在与职业环境相似的环境中,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和掌握所學运动项目的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反思,促进学生将责任层次的能力迁移到职业生活的其他方面,为学生在体育课堂外模范地实施规范的社会公民行为提供机会。例如:定向运动是林业类专业及森林生态旅游专业的学生的必修体育项目,在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作为组织者组织教学比赛。通过设计安排比赛程序、把控程序、总结比赛,来培养学生在有责任感的前提下,进行思考、判断和做决定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学会把握个人、他人和群体的关系,使学生的责任意识、情感和责任能力得到提高。

3 结语

通过对“TPSR”模式理念与结构的探讨分析,认为其能融入到高职体育课程中,可以用来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并兼顾学生正面的个人和社会责任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具有高职体育课程特色的个人与社会责任感培养模式,在高职体育课程中加入个人与社会责任的元素,培养学生责任感,凸显学校体育课程的价值。在高职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让体育课程成为承载着德育功能的实践场,以此验证该模式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样不仅为学校德育实践提供新的视角——“体验式德育”,而且对于高职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季勋龙.高职体育课程拓展训练项目对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养成的研究[J].浙江体育学,2012,34(3):60-62.

[2] 曾海,张颖,刘安清,等.当代体育课程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TPSR的发展解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1):89-95.

[3] 周会俭.个人与社会责任感教学模式在足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6):121-124.

[4] 罗平.海尔森“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模式”及其启示[J]. 体育学刊,2011,18(3):98-102.

[5] 相振伟.德育视角下的学校TPSR体育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6,3(2):41-44.

猜你喜欢

高职体育教学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职业需求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探究
关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体育教学信息平台的构建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
浅析高职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