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中专体育课堂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8-06-11彭伟球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体育教学

彭伟球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得到深入贯彻落实的社会背景下,中专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日渐认识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并结合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适当的探究,希望可以逐步发挥出体育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本文在简要分析中专体育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体育课堂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适当的探究,希望可以为学生的就业提供相应的支持。

关键词:中专院校 体育教学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5(a)-0071-02

现阶段,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后竞争力不够明显,导致部分中专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一定的就业困境,难以保障学生未来发展成效。所以,为了改善中专院校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现状,教师逐步探索职业培训以及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措施,力求能够借助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对于中专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而言,其作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身心综合素质的科目,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能将学生培养成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因此十分有必要探索中专体育课堂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1 职业能力的基本内涵

职业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人在参与职业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其主要指人的实践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情感控制力、个人精神品质、艺术文化修养等,职业技能基本上涉及到专业能力、基本能力和发展能力等[1]。在中专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加以培养,主要是希望借助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基本能力进行强化,并辅助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所以应该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从实用性体育教学入手,积极探索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强化的措施,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指明方向。

2 当前我国中专体育教学现状

对当前我国中专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明显看出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中专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如何对体育教育进行改革创新成为相关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问题。系统分析当前我国中专院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能够看出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中专院校创新化体育教学有所不足,并且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组织活动中往往更加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体育教学相对忽视,导致学生体育专业技能的培养受到极大的限制。其次,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缺乏实用性,与学生专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无法真正发挥出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有效的强化,导致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受到严重的制约[2]。再次,在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课程内容的选择缺乏合理性,并没有按照学生的专业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而是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进行统一授课,导致体育教学整体水平偏低,也无法助力学生专业素质的强化,未能发挥出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甚至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创新产生不良影响。最后,中专院校的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采用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考察作为评价的核心,并且将期末考核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难以借助评价反馈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指导,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体育教学在强化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作用也受到严重的限制。

3 中專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措施

在对中专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形成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为了彻底转变中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效果的全面提升,就要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视,并且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导向开展实用性体育教学活动,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体育相关知识和技能提供相应的指导,有效促进人才培养效果的系统优化。

3.1 转变教学理念,重新确立教学目标

从当前我国中专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看,其在教育实践中仍然秉承着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的设置也将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强健学生体魄作为核心,并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无法与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相适应。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也对学生的创造力、综合竞争能力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真正将体育课堂交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学习实施积极有效的引导[3]。同时,在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教师要尝试将实用性体育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对自身心理素质和职业体育能力进行有效的强化,切实提高中专体育课堂的人才培养效果。

例如在开展“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渗透实用性体育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理问题以及心理问题,并积极引导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学会使用体育锻炼的方式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模拟职场上高压工作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工作的压力,并组织学生参与到能够放松身心的体育运动中,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使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心理情况适当调节心理状态,避免不良心理状态对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产生不良影响。如此,在转变教育理念、确定实用性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就能得到明显的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也会进一步增强,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

3.2 积极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学习模式

对我国中专院校的传统体育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研究,发现体育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并且体育课与课外活动课程的联系不够紧密,无法真正发挥出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培养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新时期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中专体育教师要尝试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实用性体育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作为基础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向外延伸,并适当地对基本的组织形式加以调整,保证能借助课内外教学组织活动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强化和专业操作能力的培养,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体育教学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