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绵城市的发展趋势探讨
2018-06-11刘江涛
刘江涛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海绵城市的时代背景,探讨了我国海绵城市发展的理念及实施的可行性。对我国城市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海绵;城市
最近几年,全国很多城市陆续发生内涝现象,表面上看,内涝是由于城市排水系统落后于城市建设,但本质却是城市建筑和建设改变了地表径流量,增加了地下管网的负担。海绵城市(Sponge City)是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建设生态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客观要求,其本质是回归自然,改变传统城市建设与发展理念,遵循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影响发展模式,从而实现人、城市与其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土地利用、水环境、水循环的和谐共处。海绵城市明确了生态型城市雨洪综合管理思想和途径,侧重于城市建设与水文生态系统的关系,强调城市应对水文自然灾害的弹性和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洪综合管理思路。
一、海绵城市的特征
到目前为止,中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打破了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进程的均衡态势。由于路面等设施的下垫面硬化,70%—80%的降雨形成径流,仅有20%—30%的雨水能够入渗地下,破坏了自然生态。目前我国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城市雨洪、城市内涝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海绵型城市设想。海绵城市是缓解城市内涝、恢复城市人工消纳雨水能力的关键。
海绵城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模式,其内涵是:现代城市应该具有吸纳、净化和利用雨水的功能,以应对气候变化、极端降雨的防灾减灾、维持生态功能的能力。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内涝防治、良性水循环以及水污染防治等作为综合目标。海绵城市的理念突破了传统的城市雨水“以排为主”的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构建具有自然循环的“绿色海绵”雨水系统,使城市的适应性更强,并且不影响城市中长期发展。海绵城市建设“六字诀”分别包含以下试点项目:渗——包括新建、改造小区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及自然地面等,强化城市渗水能力;滞——建设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强化城市雨水滞留能力;蓄——保护、恢复和改造城市建成区内河湖水域、湿地等,并加以利用,增强城市蓄水能力;净——包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综合整治河道,建设沿岸生态缓坡等,开展海湾清淤,净化城市水資源;用——包括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等;排——包括改造村庄雨污分流管网和低洼积水点的排水设施等,增强城市排水能力。由此可见,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保护原有生态系统;二是修复受损的水体及其他生态系统;三是运用低影响开发措施建设城市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的提出改变了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理念;使雨水通过绿地,人工沟渠等,让其下渗、滞留;用天然水体的生态滤池,过滤雨水和污水,净化水体。收集、净化后的雨水,可以用于绿地浇灌、洗车、道路清洗、水景供水等。
海绵城市建设有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保障雨水在城市中的循环,使得城市降雨能够被有组织地收集、存储、净化与利用;第二,从城市防涝减灾的角度分析,较好地预防、响应城市洪涝,降低灾害损失;第三,城市建设与自然和谐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的趋势和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趋势
相比发达国家的城市雨洪系统建设,中国在“海绵城市”的研究及实践方面起步较晚,因此,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建设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研究我国“海绵城市”的实施策略,对我国海绵城市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海绵城市建设颠覆了传统城市建设的理念
在传统模式下,城市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进行集中排水,此种方式往往容易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的情况发生。传统的市政排水模式,忽略了雨水的循环利用。海绵城市可以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统筹解决雨水资源化利用以及城市内涝等问题。国内外经验表明,建设“海绵城市”的根本是要恢复水的正常循环,实现雨水多留少排。这需要保护好城市内原有的自然水系,同时使城市硬化地面中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同时增加城市绿地等可透水地面的面积。以此来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保证良好的城市生态功能,从而增加城市绿地,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住建部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规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二)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我国解决雨水出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根据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14]838号)和《关于组织申报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通知》(财办建[2015]4号),2015年3月底,全国16个城市进入2015年海绵城市首批建设城市,要求每个试点城市3年内建成并运行不少于15km 2的海绵城市示范区,中央财政支持资金总额超过200亿元。
三、结论
目前社会各界都已经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已经是城市雨水系统建设模式的必然。海绵城市的建设还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建立系统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以使海绵城市建设得到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