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8-06-11郭健
郭健
[摘 要]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讯软件开始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微信的传播速度快,内容短小精炼,易于接受,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渠道进行沟通交流,讓移动通信工具成为教学的新手段。因此,以中职汽修专业作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微信群聊功能、分享功能以及评论功能在汽修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为相关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微信;中职;汽修;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3-0197-01
一、微信群聊功能的应用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缺少兴趣支持,不单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影响,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微信能够支持语音、文本以及视频等多种功能,在中职汽修教学中合理化的使用微信的群聊功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大胆和主动地提出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教师能够及时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地转变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微信群聊功能,还能够保证每位学生都开口交流,这是锻炼学生沟通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而这些能力正是当前汽修专业的学生所欠缺的。使用微信的讨论圈功能,能够将班级的所有学生分成不同的团队,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可以借助团队讨论来解决,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微信群聊功能无疑将会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地给予点拨,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认真思考,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时候,通常会针对某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此时借助微信群聊功能,教师就能够用专业知识及时地化解争论,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
二、微信分享功能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的普及,我们可以使用手机随时查看学习素材。当前很多网站都支持将资料分享到网络的功能,因此,教师使用微信分享功能能够将网络素材发到微信群中和学生分享,并且将其作为课外阅读材料,使学生能够掌握汽修的新技术、新发展、新趋势。教师还能够通过微信分享这些网络素材测试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考评方式不再局限于随堂测验,提升了评价形式的多元化,极大地丰富了课外知识。使用微信分享功能能够让学生借助网络开展趣味问答活动,合理使用这些微信手段能够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将枯燥和乏味的知识讲授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中职汽修专业学生今后主要从事汽修相关的工作,因此,在利用微信分享功能分享相关知识的时候也要与学生的专业发展相吻合,比如,可以分享一些汽修行业所普遍采用的7S管理模式以及实践安全操作、规范意识的培养等内容,为以后更好地适应企业文化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显著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三、微信评论功能的应用
使用微信评论功能可以让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展开积极评价。同时,教师在点赞、留言的时候,也可以注重个性化评价的合理应用,从而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这样做不仅可以充分使用各种学习资源,还可以掌握课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而又有效地调整教学设计。教师赞赏的表情以及鼓励的话语都会给予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由于有了教师与其他同学的关注,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会拉近,团队意识会随之提升,情感沟通更加顺畅,学生会产生一定的认同感、参与感以及归属感。在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今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有自主掌控学习的评价权以及主动权。所以,在针对微信学习模式所开展的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并非是唯一的评价主体,而应该将所有的学生都认定为评价主体,才会保证最佳的评价效果。此外,教师在使用微信评论功能的时候,需要具备一定的引导性,对中职汽修专业学生所开展的学习效果评价,要满足汽修行业的要求与标准,从未来汽修的岗位发展实际出发,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作为核心内容,利用微信评论功能给予学生激励,对学生自身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不断完善以及改进学生的技能以及知识,实现实践以及实际的完美统一,从而有效提升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教学的效果。
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信软件,与学生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将微信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必然会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能够借助微信来解决,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合理化地使用微信所具备的各种功能,科学安排学习内容,充分挖掘课外学习资源,为中职汽修专业的学生提供书本中没有的课外材料,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霞.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微信平台的应用[J].学园,2017(31).
[2]吕媚媚,陈莲华.微信平台在交互式教学中的应用: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教学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6(5).
[3]蒿景兰.微信公众平台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CorelDRAW课程为例[J].科技风,2015(1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