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2018-06-11石宁
石宁
[摘要]大学生不仅是优质的知识生产力代表,更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促进中国梦实现的“中流砥柱”。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会影响大学生的行为,进而影响其投身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梦实现的积极性,因此,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重要且必要。当前阶段,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因素颇多,高校方面需要正视教育体制、西方文化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等问题,积极设计策略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积极主动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以便于为大学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铺平道路。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6-0220-02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影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因素越来越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众所周知,德育是教育之本,少年强是国强的基石。高校方面应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将社会主义思想注入大学生头脑,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使之成为拥护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国家的优质青年,积极肩负起复兴民族、实现中国梦的艰巨历史使命。
一、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的问题
(一)理想信念不强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学生,然而经济全球化促使多元化文化不断向我国文化渗透,多元化文化影响了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弱化其意志、理想。具体来说,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普遍存在政治淡化问题,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等持有“不信任”态度,尤其在遇到重大政治事件时,容易被错误思想蛊惑,错误引导舆论热点。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在生活方面丧失了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以及高端消费。还有些大学生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团队协作意识。
(二)价值观念扭曲
互聯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提高了信息的覆盖率,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海量信息中有积极向上的信息,也有消极不良的信息,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离的信息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冲击,导致大学生出现急功近利的问题。与此同时,互联网平台上还包括很多庸俗、低俗的信息,这可能在无形中拉低大学生的审美,影响其道德观念,部分大学生被不良信息影响,盲目追求奢华生活。
(三)思想过分浅薄
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当前阶段,社会对经济发展过分关注,加之社会竞争问题不断白热化,人们在价值衡量方面出现了较大的问题:社会比较浮躁,人们的思想比较浅薄。社会环境会对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致使很多人不愿意主动沟通,不愿意参与实践,更不愿意积极思考,在遇到问题时难以理性判断、深入分析。
(四)过度依赖网络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便捷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然而当前阶段,社会整体对网络产生了过强的依赖性,很多大学生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判若两人,很多人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人际交往存在问题。还有些大学生沉迷网络生活,实际生活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轨。
二、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归因
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较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不佳的原因比较多,但从整体角度看来,以下几点因素影响力最大。
(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影响
高校是知识的汇聚地,各种文化在大学校园内汇聚、碰撞。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迷惑、欺骗缺乏判断能力的大学生,思想偏差容易导致大学生认知、行为偏差,进而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文化多元化影响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文化的包容性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致使其难以正确选择价值实现道路,一方面可能会挫伤其个人理想,另一方面可能误导其作出错误行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定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设时间较长,然而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遵循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比较刻板,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此同时,部分教育者的教学理念未能与时俱进,脱离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权威性,很难发挥出引导学生思想的作用。
(四)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与大学内的其他教育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教育彼此脱离,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部门未能明确自身责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难以“按部就班”。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内部未设置专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构,还有些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形同虚设,由于缺乏引导,思想教育工作开展阻碍重重,落实效果也因此难以尽如人意。
三、新时代背景下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坚定政治引导
与其他教育工作相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强的政治属性,必须肩负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端正政治信仰、建立良好政治行为的艰巨使命。因此,高校方面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引导,积极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广大大学生。在具体落实时,需要注意如下几点:(1)要帮助大学生逐步巩固思想基石,积极拥护马克思主义思想,确保其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理念下健康、全面发展,要能够勇于批判、摒弃错误的价值观念,敢于正视各种意识形态挑战,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贯彻推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等,让党教育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确保大学生能够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作用,努力构建优质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确保其能够高质量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恰当时机给予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提高其党性素质,助其健康成长。
(二)营造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高校方面应该积极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善用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在具体落实时,需要注重如下几项工作:(1)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知程度,善用校园内各种宣传手段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红色文化等注入大学生头脑,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条件。(2)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文化认同感,善用教育实践帮助大学生明确社会主义的形态、内核、追求等,逐步帮助大学生建立投身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崇高理想,促使大学生有积极投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欲望。(3)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文化荣誉感,要帮助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文化,感受社会主义文化滋养,积极传承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创造新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深化教学改革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非一无是处,然而时代在发展,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不适应性越来越强,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力度、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刻不容缓”。首先,高校方面应该加大教育者的教育培训力度,确保教育者具备优化教学、投身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相关能力。其次,高校方面应该鼓励并引导教育者积极投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從教育的形式、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等角度出发优化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最后,应该积极开展以课堂为主,以课外、网上平台教育为辅的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积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思想政治问题,为学生良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推进“三全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高校、学生、社会共同参与。高校方面应该积极响应“三全育人”号召,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注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积极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善用各方监管力量及时发现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模式,推动课堂育人合力,积极推动协同育人,以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综上所述,当前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颇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因此难以保证,这无疑会给社会主义特色社会建设带来阻碍。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高校方面应该重视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因素,善用坚定政治引导、营造文化氛围、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三全育人”等手段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华华,季卫兵.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及其实现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8(2):60-64.
[2]王石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方法论研究:基于“事”“时”“势”的维度[J].教学与研究,2018(2):107-112.
[3]刘广超,马驰知.勇担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使命:兼谈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时而进[J].北京教育(德育),2018(1):53-55.
[4]李生敏.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8(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