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方法研究
2018-06-11靳子豪
靳子豪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人民的体质却是呈现下降态势,尤其是中小学生,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运动能力,都显得越来越差。这点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体育课改也在不断进行。对于学生不再单单只是重视知识培养,而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今,终身健身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学校也应该树立新的学校体育教育理念观念。过去,在传统体育课程教育上,或多或少地存在僵化、固守、单一的现实。这样的教育模式既不利于学生体质素质的提升和培养,也不利于体育教育的长足发展。因此,必须对现有不利于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进行剔除和改变。
关键词:初探 体育教学 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a)-0098-02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but the people's constitution is showing a declining trend, especiall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hether physical quality or athletic ability, are getting worse and worse. This point needs the extensive attention and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s also continuing. For students no longer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knowledge, but to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integrity and labor. Today,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fitness continues to take root. Schools should also establish a new concep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In the past, in the traditional sports curriculum education, there is more or less rigid, stick to a single reality. Such an educational model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and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nor is it conduciv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move and change the existing factors that are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eaching.
Key Words: Preliminary study; Physical education; Patterns; Innovate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课本换了一个又一个版本,但是现实却是许多地方的课程改革都流于了形式。根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在现在中小学中,仍然有将体育课作为不重要的课程,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因此对于体育课程本身的教学质量就没有比较硬性的要求。多方的不重视最终导致了体育课程整体教学水平的低下。学生兴趣不高,对于课程的接受程度也就更低,这样下去产生的后果就是学生的体质很难通过上体育课来提升。
1 影响体育教学模式滞后的原因
目前,担任学校体育教师的人多是体育专业院校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少数是专门师范专业的学生,这就造成了教师本身对于如何教授知识,技能并不是十分了解,对于教学过程中的策略也知之甚少,往往在课程中对非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会采用过去自己学生时代接受知识的过程,以此类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近似于填鸭的教法。虽然它也起到了传授知识的作用,但是这样接受的知识如何消化吸收就成了新的问题,而且这种填鸭式最大的坏处在于扼杀了学生学的积极性,而这对于学生其他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如今,对于小学体育教育进行创新已经势在必行,但其实创新的实质或者核心就在于突破传统观念,在提升体育教师整体教授水平和素质的基础上发挥教师本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不仅起着教书育人的功能,同时,每一次课程,都是对教师本身能力的一种提升和发展。教师也应当开拓视野,注重创新,不断改变和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格局。只有教师看得更远,才会教授给学生看得更远的方法。实践是任何事情的老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注重的也是实践,教师在实践中才会明白自身的不足,才能有重点地改正。才能在不断的磨合中寻求某种创新。同时,教师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其他学校的教师勤于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差距,寻求問题的解决之道。反复思考自身的不足,不断探求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是作为一个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能力。
2 体育教学情景模式探究
一般都会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忆犹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会在每一个人身上发生一遍,对于学习也是如此,要获得让人记忆深刻,久久不能忘怀的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身临其境,所以许多西方国家,对于教学都会采用情景模式下的设计教学。在固定的情景下,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所有的情感都处于输出渗透的状态,他们对于情景及情景背后蕴含的事情和道理都会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可以帮助他们对于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体育教学而言,除了课标中的规范动作和动作要领之外,我们同样可以创设许多更加生动的情景来对学生进行刺激,事实上,许许多多的体育动作,多托生于动物,我们可以假设学生是动物,可以比照生动的动物形象来对动作进行模拟。这样不但进行了情景教学,同时,也让干巴巴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易接受。
学生终有一天会走向社会,面对社会,同人交流,与人协作完成任务。事实上,人进入社会就是进入一个一个的小团体,如何融入团体,尽快适应,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学会的。人本身是群体性动物,因此将学生组成一个个的小组,可以从小培养他们互相协作的能力。在小组中,每个人的能力都会存在差异,每个人的思想都会发生碰撞。学生会无意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同时,对于别人的不同之处,他们也会对此有一个认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分组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向他人学习,同时,对于学生的协作能力也是一种强化性的培养。因为分组教学是适应人心理发展规律的,因此应当加以提倡和推广。
3 兴趣对于教学模式创新的作用
人总是对于新鲜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好奇。因此对于体育活动教学而言,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会被点燃。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会被强化,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明确自己对于体育运动本身并不排斥,而是十分喜欢的。这与以往机械式的教授—练习—教授—练习的循环往复相比较而言就显得更加容易接受。同时方法不同,还会激发学生的挑战意识,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挑战新的目标,长此以往,就会培养出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
现代人对于技术的接受已经越来越快,各种新奇的科学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对于学校而言,也应当运用科学技术来服务于教学。借助发达的多媒体技术,给予学生多角度、多维度的刺激,可以帮助学生对于难点和重点有了新的认识,可以帮助他们强化记忆,便于他们能够快速理解。
4 结语
因此,对于中小学教育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在新课标推行的大背景之下,我们应当不断开拓创新教育方式与教学方法,扭转传统僵化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伍卷.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的内涵与概念的重新审视——再论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25-127,132.
[2] 孙树勋,赵艳艳.普通高校“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34-136.
[3] 马明.“四段式”体育教学模式实践与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7):14,39.
[4] 李蔚.體育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8(6):86-87.
[5] 李德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发展趋势[J].滨州学院学报,2008(3):58-61.
[6] 云鑫,王大川.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与应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