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版画的“走出”与“回归”

2018-06-11马娟张华

丝路视野 2018年35期
关键词:回归版画

马娟 张华

【摘要】在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之下,艺术中综合性表现手段、跨媒介创作思维和版画创作思维广度与深度的延伸,使版画的边界得到了拓展和扩展,同样也让版画艺术所特有的表现特性、媒介材质美感等变得模糊与不清晰,版画是继续“走出”,还是“回归”版画的本体,如果“走出”,那指向何方?“回归”或者说重塑版画本体,又应该坚持和守住什么?

【关键词】版画;走出;回归;再生性

于2018年10月在清华大学举办了第十四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版画教学与创作年会,其主题为“向内向外一版画的学院教育与公共审美”。根据这个主题和通过参加年会活动,面对近几年版画面临的问题和现象,分别从版画的“走出”与“回归”两个方面进行浅析。在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之下,我们的生活经验、文化经验等各方面都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那些被我们肯定却又十分迅速的遭到质疑,知识的更新就像更新电脑软件一样快捷,没有了一劳永逸,只有即时的消耗和消费,没有一成不变,只能在瞬间捕捉。不确定性的迷恋在文化中普遍存在,在这没有先例的领域里肆意生长。我们仿佛站在了知识的流沙之上,构筑一个全新的结构的大厦。艺术中综合性表现手段、跨媒介创作思维和版画创作思维广度与深度的延伸,使版画的边界得到了拓展和扩展,也让版画艺术所特有的表现特性、媒介材质美感等变得模糊与不清晰,版画是继续“走出”,还是“回归”版画的本体,如果“走出”,那指向何方?“回归”或者说重塑版画本体,又应该坚持和守住什么?我想这在今后的好长一段时间内,应该是版画界乃至艺术界一直思考的学术命题。

从版画“走出”角度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版画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也与日俱增,版画艺术介于绘画和设计这两个学科之间,也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艺术形式。版画艺术语言即特征、媒材、技术等都相较其他画种要丰富,版画独特的本体语言“间接性”、“复数性”、“印痕”、“施印材料”、“承印物”、“印版”、“材料感”等使版画“走出”具有多元化、综合性、多样性。“利用版画中版与印的概念,解构其技术过程,分单元、分材料提纯技术的文化含义,以立体的方式图解观念,再使版画的技术环节所指成为无线扩大化的观念指涉。由这样的观念去揭示版画技术风格化的极端性所造成的精神隔离,其真正的意义在于用最坦白、最坦诚的方式建立一个可解、可读的大众化的平台。”德国艺术家彼·波宏的作品《流逝的时间》,是一件十分典型的对版画的“印刷”概念进行运用和创作的作品。作品通过拓展使用版画“印刷”概念制作巨大的印刷滚筒,在布满尘埃的大地上滚动滚筒形成印痕,滚筒行驶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印制在大地上,形成版画艺术的装置作品。中国艺术家邱志杰的作品《界面系列》也体现了对版画“印”的概念拓展运用以及独到的见解,艺术家在夏天使用的“麻将席”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诗词,让纳凉者躺在凉席上,接着纳凉者的皮肤上会被印出字体的痕迹。一些批评家认为:“这是人体版画艺术”。而美国当代艺术家赛诺·兹的作品《记事本》,创作者则重新认识版画材料,重新解构纸张的作用,对版画中“版”的概念重新解读,还原纸质材料的物理特性和可塑性,扩大印刷和纸质材料在立体空间重组的可能性。作品中纸不仅是作品造型的表现还承载着作品的创作观念。上面所述这些艺术家以一种版画“走出”的方式创作了体现个人意识的作品。艺术当下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对新技术的运用,版画也是如此,使用最新的科技手段与媒体技术如现代印刷技术、摄影图像技术、数码图像等进行艺术创作。通过使用新技术手段和展现新颖形式不仅丰富了版画的艺术语言,也创造出新的版画种类,深化传统版画的表现力,展现现代版画的艺术魅力。

人类世界一方面根据当时对世界的认知,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和相关概念,以归纳和描述外部世界不断流变的现象;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探索未知,在拓展知识版图的基础上,更新原有的概念,重新界定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版画也不例外,时至今日,1960年维也纳国际造型协会对版画的定义已经很难涵盖当代版画的发展。版画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拓宽的学术概念与文化现象,版画是描述、歸纳、纪录人类的某种创造性的艺术行为与工作方式的一个词语。在第十四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版画教学与创作年会中,对2018年9月25日召开的2018国际学院版画联盟大展会议中的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2018国际学院版画联盟大展会议中主要围绕“数码版画是否可以纳入常规展览行列、独幅版画的界定、基于原作再创作是否也被界定为原创版画、摄影版画作品是否纳入版画展览”四个议题进行了自由讨论和表决。虽然版画的定义与概念进行了“走出”,但是具体的发展会有待时间的进一步检验。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在中国举办的版画展览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深,这一方面不断扩大了中国版画家的艺术眼界,缩小了中国版画与国外版画在艺术观念与制作技艺方面的距离,另一方面,这种在中国搭建的国际艺术平台,也推动了中国版画的审美精神与文化理念,从而不断增强了中国当代版画自主发展的信心。”现在儿童和青年对艺术的认识不再限于国画、油画、书法、水粉等,儿童版画教育的广泛开展和儿童版画特色课程的设制使儿童有机会更全面的了解版画。大量盈利与非盈利性版画教育工坊的建立、综合类大学的全校版画选修课的设制、版画网络课程增加与直播等等,促使了版画的普及范围不再仅限于全国高等艺术学院里专业版画教育,而在公共教育中逐渐“走出”边缘化的境遇。

版画可以选择“走出”,以版画为起点,走向个性和自由地创作;同时,也可以选择“回归”于版画本体语言,继续“戴着枷锁的舞蹈”。

中国当代艺术追求的不再是技术的突破,“科技对同时代艺术的影响,就发生在该技术在真实与想象间所能勾勒的限制。”一些艺术家相较于“走出”的方向,他们“回归”到版画的本体,坚守版画的传统画、刻、印的传统表达方式,没有改变其作品的传统观看方式,坚守着版画本体语言的实践与探索。“任何艺术的本体语言都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材质和技术所形成的物性特征,一是有这种物性特征所承载的文化审美特征。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辩证统一而不可割裂。因此,所谓版画本体语言,应该又媒材而形成的印痕特征和有这种特征所决定并承载的文化审美特征共同构成。”版画的本体语言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性。陈琦2015年创作的水印版画作品《碎金》中的形态与水印版画的印痕特征融合为一体,木头纹理的特性,木板的反复套印与叠加,带给水墨一种新的质地,给作品带来前所未有的微妙变化。通过制作性与艺术家视觉的反复调节给木刻水印带来触觉,发掘了水印版画本体语言中新的审美规范。

“版画艺术史的发展证明,新的媒介与新的印制美学会反作用于传统版中的审美形态”传统的模式下不断拓展,寻求适度的纳入,这可能会成为版画发展的一种方式。我引用了西安美院教授杨锋的一个观点即版画的再生性,“数字化产生‘地球村概念,改变了‘种族单一的传播方式,而当代技术又在用最快的速度清洗这个体的艺术观念。版画的先觉,可能与版画技术的‘原印刷有关,有印刷过渡为后印刷,再到未来,是线性的历史观,但却往往忽略了‘镶嵌的作用。新兴媒介形态所强调的和重新唤醒的潜能,对于艺术来讲是一个更新图像创造力的动态系统,只有发现了艺术的需求版画才会意识到印刷的存在,才会意识到当下的再生。”版画以一种的再生性的方式“回归”。罗曼·罗兰的著作《音乐在通史中的地位》中“各类艺术市场会相互产生作用,或者因为自然的神话而超越自身的范围,并融入其相近的艺术范畴中。”综合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版画再生性“回归”的示例,对传统画种的解构、重组与再生。新的艺术形式发展并不意味着去否定或削减传统艺术形式的价值,相反,它也许会为我们打开一种新的可能性世界,“而且还将激活我们的传统,不但可以补充传统艺术形式的种种局限,还可以迫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反省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那些艺术形式的真正内涵。”

曾看到一個哲学故事“一位德国学者,生活在电灯诞生的时代,他拒绝用电灯。外出归来,发现家中装了电灯,他大为生气,严禁家人使用。一天晚上,有阵风将他的蜡烛吹灭,他在黑暗中摸索,蜡烛又掉在地上,于是他像狗一样在地上爬着寻找。他的夫人‘啪地一声打亮电灯,发现蜡烛就在脚边,他突然恍然大悟说:啊!点灯原来有如此妙用,可以帮助我找到蜡烛。”故事嘲讽思想顽固的迂腐,但细细体会,会感受到故事中另一层隐喻,即故事中的烛光曾象征着人类的传统智慧,曾照亮过人类的历史,但电灯的出现,所使用的器具发生了变革,我们要寻找回烛光,就需要一种更强亮的光。同样这个隐喻的后面,还隐含着另一层相悖的描述,即烛光之光失落了,在我们尚不熟悉的这种强光照耀下。我们现在处在极度网络化的空间,每天的信息浪潮铺天盖地,传统的视觉语言被数字图像的虚拟真实改变甚至颠覆,再回看这个哲学故事,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哲学家的不言之隐。根据伽达默尔的观点,我们得知人类生活的历史运动不会有所谓真正的封闭世界,因此我们应有方向感明确的态度,形成开放性、探究性的理论基础,提高对生活的观察和提取抽象的能力。创作过程中打破常规和单一创作理念,自主探索作品的艺术性,提高对艺术创作形态的认识,加厚作品自身的艺术含量,挣脱版画已有的定位和历史传统,不只靠作品所使用的媒材和技法等决定,而靠创作者本人所要传递的思想观念表现,体验生活,与社会生活现实接轨,而不是躲在自己所构建的象牙塔里自得其乐,创作背离时代的艺术作品。把没有开发出来的版画艺术潜质继续挖掘出来,使版画的艺术形式更加丰富与多元化。

猜你喜欢

回归版画
版画作品选登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张瑞超版画作品
蒋园媛版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