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
2018-06-11徐鹤
徐鹤
摘 要:高职院校和传统大学不同,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比较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体育作为高职教学的一部分,是一项实践性课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加强课程教学改革,为培养社会所需的实用型人才创造条件。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课程改革及发展对策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课程 教学改革 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c)-0043-02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高职院校也加大了对教学模式的更新和调整。体育教学是高职院校的课程之一,通过锻炼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要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就应该更新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以学生未来就业为导向,打造独具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
1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体系不完整
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高职体育课程都是使用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造性。在体育课程设置中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述,忽视对学生体育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一致性,并未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阻碍学生个性发展。
1.2 体育教学体系不具备职业体育特征
目前,高职体育教学中,老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被迫接受知识的灌输。无论是体育教学手段,还是教学模式等都毫无吸引力。同时,也并未根据职业特征设置体育课程体系,更没有将体育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学特色不明显,教学效果不佳[1]。例如:篮球课堂上,老师把讲述的重点都放在怎样投球与运球上,完全没有将篮球文化、精神渗透进去。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只是让学生对篮球基本技巧有一大致的了解,缺乏对学生体育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就不能建立和巩固自身的职业技能,走出大学校门之后难以去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
1.3 缺少教学评价和实践应用环节
虽然,大一阶段学校开设了体育课程,并将考核成绩计入学分,但是,体育教学过于形式化,课程评价都是以学生运动成绩为主,对学生学习过程,即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心理特点、学习方法等各方面毫不在意,也没有对学生个性化特征等方面进行考虑。体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背离,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及发展对策
2.1 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2.1.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必须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师生间的互动为原则,老师的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兴趣爱好等方面去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另外,体育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因材施教[2]。
2.1.2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这里所说的“可持续性发展”指的是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设置专业,培养学生未来就业应具备的体育精神、体育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2.1.3 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实际上,高职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对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要推进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就应该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将一些娱乐、健身性体育纳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掌握有效身体锻炼的方法,形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3]。
2.2 优化体育课程体系,围绕目标,整合校本资源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满足社会所需。体育教学是高职院校的课程之一,通过体育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体育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应该针对各个专业特点、职业特征,有针对性地增加体育相关内容[4]。
⑴办公型专业。这类专业在高职院校中较为普遍,如财务管理专业、文秘专业、计算机等专业都属于该类专业,长时间的低头办公是这类专业的典型特征。所以,在体育课程设置中可以增加健身操等锻炼项目。
⑵运动型专业。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这类专业也比较多,如导游、测量、摄影、销售等都属于运动型专业。这种类型的工作,工作强度一般很大,一旦心脉功能负担过大,极易疲劳,甚至会患肺部、心血管等疾病[5]。所以,在体育课程设置中,应该增加爬山、球类运动等项目。
⑶直立型专业。医护、烹饪等专业术语该类型专业。人体在长时间站立的情况下,各器官的负担就会加重,极易出现血流不畅、心血管等疾病。所以,体育课程设置中,应该增加游泳、骑行等项目。
2.3 改革并完善课程内容,突出职业特色
高职院校应改革体育课程内容,突出职业特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及体育课程的热点,开设各类体育课程,如体现民族及时代特色的内容,从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通过独具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突出职业特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水平。例如:酒店服务、文秘等类型的职业,对学生良好体型体态要求很高,因而,需要进行上下肢耐力等的训练,可以让学生选择瑜伽、舞蹈等项目进行训练;机械修理、数控等专业对学生肢体协调能力、手指灵活度要求很高,因而,需要重点对学生上肢、肩带的耐力进行断粮,可以让学生选择哑铃、排球等运动项目[6]。
2.4 加強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水平
高职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老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要推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就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核心,其自身专业素质水平决定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更新自身教育观念,立足于体育教学的实际,掌握体育发展动态,对各专业特点进行分析,扩宽自身知识面,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和水平。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更新体育教学内容,多一些体育素养相关内容的编排,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改变传统、单一的体育教学方式,从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对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根本目的。这样,才能顺应高职体育发展趋势,为更好地推进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创造条件。
3 结语
总而言之,要推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就应该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终身体育”观念等现代教育理念,优化体育课程体系,围绕目标,整合校本资源,改革并完善课程内容,突出职业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水平。只有这样,高职体育教育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单晓东,周利民.从职业能力视角探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5):128-136.
[2] 林美娟,朱兴明,赵思敏.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16(18):235-249.
[3] 刘卫军,赵启明.关于高职院校如何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5):238-267.
[4] 赵书泽,刘玉娟.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2):385-396.
[5] 黄晨曦,周祥明,刘新宇.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改革[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6(12):108-146.
[6] 徐成明,赵新波,朱萍丽.浅谈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25):23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