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管” “育”结合学生管理模式研究
2018-06-11黄金林周万才
黄金林 周万才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好学生、教育好学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高职院校“管”“育”结合学生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管”“育”结合
学生管理模式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更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与成才,尤其是价值观的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6]3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德”为先加强素质教育。要实现这一教育就需要有好的渠道,那么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切入点,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现状
(一)国内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大致经历了从1950年~1980年的孕育产生阶段,1990年左右高职教育地位的确立阶段,以及2000年至今的高职教育类型的确立阶段三个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工作内涵,具有动态性、历史性的特点。金国雄、范庆瑜(2000)提出在学校的指导下,高校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模式发挥主观能动性。龙溪虎、郭常亮(2004)提出宿舍管理社区化和学生管理网络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廖怡华、刘岚(2006)认为“专业成长导师+辅导员”制是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新探索。
(二)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的落后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来源于自主招生方式、对口升学的中职毕业生以及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学生的素质层次不一,多数学生自我约束、管教能力相对较差,学习动力不足。班主任的想法只要学生平安,不出问题就好,往往对学生严加约束,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娇惯,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
2.管理模式的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单一,没有形成全员参与的学生管理模式。学校各职能部门,像后勤处、就业指导处、图书馆等都可以充分发挥服务意识且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中。同时,班主任单一的管理模式往往也忽视了专业教师学术上与学业上的引导作用,专业教师的专业教育和专业管理仅在课堂上往往很难发挥。
3.管理重点单一、专业化水平不高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高素质、高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大多数班主任对于思想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不够扎实,专业水平不高,管理缺乏经验。各院系的学生管理没有形成成型的管理模式,且有些辅导员、班主任往往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化、系统化的制约,只单纯强调“管”,通过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强制约束,或者通过处分进行“制裁”,忽视了育人即“育”的功能。无法实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致使有些学生思想上出现了逆反心理,无法实现德育水平的提升。
二、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亟待改变
(一)转变管理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有很大一部分高职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及认知能力,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辅导员、班主任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应尽可能释放孩子的天性,寻找学生的优点并多加鼓励,让学生在其擅长感兴趣的领域展现自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和条件。同时,转变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问题的理念,让学生自身也参与到学生管理中。
(二)管理者角色的转变
辅导员、班主任只起到引导、指导、而不是决定的作用,学生应注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进步、自我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高情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学生的潜质,使其成为自我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当然,要以自我管理为主体。创建创新新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提高学生自我约束、管理的本领。
三、“管”“育”结合学生管理模式
(一)“管”“育”结合学生管理模式基本框架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各自的特点和需求,改变管理理念、丰富管理模式,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同时提高辅导员专业水平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突破口。通过“管”“育”结合,即管理与育人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培养出高素质、高情商、创新型、技能型的企业需要的人才为学生管理的目标。这里的“育”包涵两方面的内容,既有思想上育人,同时还有专业上的育人,同时思想育人要贯穿于专業育人之中。
(二)丰富管理模式内涵
传统的模式转变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管理模式,形成“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氛围。以学生为中心,改进学生日常管理与教育,实现“管”、“育”结合的管理育人模式要重点再强调心理育人和资助育人,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三)充分发挥“管”“育”结合学生管理模式下育人功能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迫切需要,也是适应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结语
传统的管理理念的落后,管理模式的单一以及管理重点的单一一直制约着、束缚着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不利于学校长期的发展,因此,转变管理理念,丰富管理模式,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术教育的结合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管”“育”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从而培育出具有高素质、高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