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共享型实训平台建设的研究及建议
2018-06-11祁晓菲
祁晓菲
[摘 要] 在职业教育领域,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直接反映高等教育办学的能力和办学特色,开放共享型实训平台是服务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讨论该类型实训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长效机制,形成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支撑,强化实训教师队伍和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是平台建设的关键。
[关 键 词] 开放共享;产教融合;师资建设;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3-0038-02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部署,并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生产教育一体化、校企合作、培养数亿高素质的工人。其中开放共享型实训平台是服务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在职业教育领域,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直接反映高等教育办学的能力和办学特色。江苏省职业培训基地总体水平较高,可以有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同时推进校企合作和机制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然而,在同一区域层面,同类专业实训基地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问题,在教育部2017年6月份公布的大学名单中,江苏省高校一共有166所,其中专科学校有89所,民办专科21所。
开放共享实训平台是指在某一地区建立的区域共建共享的综合实训平台。它以区域经济为基础,服务于区域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内部主导机制并建立“政府推广,市场指导,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最大化地实现资源共享,使其成为服务社会的窗口,是校企合作的载体,是产学结合的平台。实训平台的共建共享是学者研究的重点,通常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实现,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校内生产培训基地、校外生产培训基地和区域生产培训基地。其中,学校生产培训基地包括以学校为主导的模式、以企业为主导的模式以及校企共建模式。
二、国内外建设经验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地方政府及教育机构逐步探索区域开放和校企共建共享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成果。如上海建造的“城市职业培训公共培训中心”,政府集中投资,对社会培训机构免费开放;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开放共享培训基地,与地区内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共享师资培训、学生实习等。在轨道交通方面,此类合作主要体现在轨道交通公司与地方院校之间的产教融合,如北京地铁运营公司与北京交通职业学院,昆明地铁运营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院,长春轨道交通集团与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将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资源以“双主体”共建的模式相结合,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探索学校与企业之间资源的共享与管理上的共享;厦门轨道交通集团与省内外多家机构和企业开展了订单培训和服务外包培训,并与厦门市职业学院密切合作打造“厦门轨道交通公共实训基地”;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政府、企业合作,建立了轨道交通特色专科学校;深圳大学与深圳地铁集团公司,香港科技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学校,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形式开展学生培训和员工培训,实现工程與学习的结合。这种开放共享模式不仅提高了人员培训质量,且节省了教学成本和生产成本,实现了互利共赢。
从国际视角来看,德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典范。德国的“双元制”中,企业负责培训基地的建设,包括工作岗位、培训班和跨企业培训班;行业(协会)在培训基地发挥指导、监督、检查和资格方面的作用,校内实训基地用于补充企业无法完成的培训。新加坡的“教学工厂”以学校为基础,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有效地与教学相结合,学校和工厂实现二元统一。澳大利亚针对工作要求的TAFE模式侧重于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使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TAFE学院的许多技能培训课程都在工作现场完成,学习效果的评估有时会到企业的具体岗位。TAFE的教师与公司密切联系,以确保TAFE的教学与实际业务不分离。
三、开放共享型实训平台建设的关键问题
(一)产权归属问题
在跨部门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后,硬件设备等固定资源将通过不同渠道投入建设,软件的教学资源投入也将更为多样化,此情况下容易出现产权归属不清晰的问题。实训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后,出资各方将共同使用、维护、管理实训资源。因此,在如何协调使用者、使用对象、使用时间等问题上容易产生分歧;在实训基地的日常维护、后期升级方面,也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
(二)政策保障问题
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健全体系的保障。政府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还应是实训基地的组织者与协调者。然而在实训基地的日常教学、维护中,政府部门通常难以发挥主导作用,无法切实保障基地建设,且外部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在大部分的开放共享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各方缺乏深入的认识和有效的交流,导致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政,管理碎片化,缺乏统一政策,难以全面开展共同建设。此外,不同的实训基地在经费配置、教学运行、组织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政府通常会制定指导意见,但未对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各方的权利、义务进行细化,缺乏具体实施的政策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此类实训基地的后续发展。
(三)成本核算问题
通常开放共享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营是一个高投入、高消耗的项目,不管是政府、企业、学校,作为资金的提供者都会承担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如果实训基地在外部共享时不能得到合理补偿,共享行为将是不可持续的。同时,合理的成本标准体系有利于抑制人们的不良行为,为实训基地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师资管理问题
开放共享实训平台的运行模式,给师资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一方面,在面临大量的对外培训时,实训基地可能出现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由于面向对象不同,培训需求不同,这将增加教师额外的工作压力,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在共享设备资源的同时,也会实现教师资源的共享,各方教师的课时安排如何协调,考核标准如何统一,绩效如何分配,都需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四、开放共享型实训平台的建设建议
(一)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长效机制
政、企、校共建、共管、共享,建立有效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实训设备动态更新;实行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提升实训基地整体效能;建立有效的开放使用机制,提高企业、其他学校对实训基地的使用率。建立实训平台决策部门,制定组织管理系统,创新建设、管理和使用机制,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的作用,对资源、要素进行有力整合,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
(二)形成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支撑
开放共享实训平台应满足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双师培训等形成有力支撑,通过实训教学改革,有效推动和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校企共建应用技术研发团队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重点打造产业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联合体,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提升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贡献度,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形成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创新与引领作用。
(三)形成校企数量充足、专兼结合、高水平的实训教师队伍
要充分发挥实训平台在教师培训、双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功能,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能化的实训基地,开发线上线下实训课程,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建立实训平台绩效考核机制,提升实训平台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创新创业要素积聚效应
充分发挥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指导与扶持优势,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支撑。建立与创业园、企业孵化基地的对接渠道。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打造积聚创新创业要素,共享创新创业资源的平台。依托基地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结合创新创业案例,校企联合开发教学资源,推出资源共享、在线学习的开放课程。
五、总结
江苏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训平台,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江苏省委和省政府做出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率先建成制造强省,加快构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部署。开放共享实训平台建设既是一个教育问题,又是一个管理问题。开放共享實训平台建设的出发点是教育公平、资源共享、加强产教融合。要遵循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建立一套对接产业与技术需求,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通常开放共享实训平台的投入非常高,人才和技术资源密集,是所在区域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公共服务的高地,因此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功能创新、管理创新,实现平台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宣玲玲.高职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比较[J].辽宁高职学报,2010(2):52-54.
[2]韦月洲.泛北部湾背景下高职院校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职业,2016(29):108-109.
[3]唐存莲.现代加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初探[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12):165-166.
[4]李力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与机制创新[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9-22.
[5]冯爱琴.旅游专业实训基地“产、学、研三位一体化”模式的实践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0(6):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