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2018-06-11周秀梅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专业教学通识教育独立学院

摘 要:如何实现素质育人理念下通识教育与专业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是目前教学研究的重点。“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其课程模式和教授方式的再探索很有必要,本文以“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为例,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课堂培养模式,以期对其他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通识教育;专业教学;独立学院;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周秀梅,博士,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文学与传媒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中国古代戏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 广州 51097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广东省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推荐项目“素质育人理念下通识与专业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5-0097-02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旨在探索人精神的自由、心灵的满足、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价值,素质育人理念下通识与专业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是目前教学研究的重点。本文以“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为例探索此问题。

一、以公开课展演为平台,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根据独立学院学生思维活跃、特长鲜明但学习吃苦性不强的特点,结合“精英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种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应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对课程的不同需求,根据培养学生的不同目标,分层次地培养学生,注重在特色精品课程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和众元素于教学内容,使文学、史学、美学、哲学、法学、讲演学、音乐学及戏剧表演学融为一体,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将课堂文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训练,探索通识教育实施中该课程的改革思路和教育方法。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用多维立体的教学模式,在授课中辅以写、说、唱、表演等形式,使之以辩论、音乐、舞蹈、话剧、小品等呈现,通过公开课展演、教学辩论赛、诗歌朗诵会、原创戏剧创作等综合载体,带领学生走向讲台,融乐于教、融教于思,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研究课题的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讲授的能力、编辑排版的能力、编剧的能力、导演的能力和表演能力,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个人能力。

二、“中国古代文学史”公开课展演改革的新方向

除了专业“实验室”,本课程注重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写、说、唱、表演的综合性实验,开辟学生的第二课堂,鼓励学生改编作品,为其提供展现作品的舞台,将文学作品用立体的辩论、音乐、舞蹈、话剧、小品等方式呈现。拓展文史哲、法律、社会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学术视野;以审美需求为目标,将音乐、美术、戏剧、考古、书法等艺术形式与古代文学作品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1.精选教学内容,立足教材而又创新教材。打破教材的章节编排次序,将每一历史时期的文学按文学体裁分类讲授,包括每种体裁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其代表作家作品。同时,注意各个历史时期文学的前后、上下联系,如乐府诗,要讲述汉乐府、六朝乐府、唐代新乐府之间的关系;传奇要讲清唐传奇文言小说与元明清戏曲传奇之间的联系等,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零碎的文学知识系统化、系列化,从而形成诗歌史、词曲史、辞赋史、散文史、小说史、戏曲史批评史等概念。

2.以开放的态度更新教学内容。古代文学作为人文学科应是是鲜活、与时俱进、接地气的,要积极地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勇于借鉴西方理论,联系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和新闻热点。以通识素质培养为目的,将文史哲、法律、社会学等多学科融会贯通。授课时应该立足作品进行知识扩展,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如讲授《战国策》的版本与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发现等。以审美需求为手段,将音乐与美术、戏剧、考古文物、书法与古代文学作品结合授课。如学习李泽厚的《美的历程》,让学生以审美需求为目的进行作品的研读,学会对诗人和作品的综合分析,探寻和引导学生思索文学作品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双向作用等。教师可以设计以多种能力、学术研究和思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堂展演。带领学生走向讲台,而且鼓励学生将诗朗诵、唱、表演、辩论、话剧等立体表现方式带入展演。如以中唐时期白居易、韩愈、刘禹锡、柳宗元的一次相遇而创作访谈类谈话节目的《假想的一次交谈》;以热播的《我是歌手》为基础的《我是女诗人之唐代四大女诗人》唐诗与生活文化的结合;话剧版的《唐诗与饮食》、茶文化展示版的《唐诗与茶文化》《唐诗与游戏》《唐朝的漫游》等课题。

3.将小班讨论和答辩方式引入公开课展演。每组课题小组展示后由学生主动提问,教师随机抽取学生点评,并提问与展演内容相关的问题,由小组其他成员回答。事实证明这种模式非常有效,一方面保证了展演效果,非课题小组学生会比较专注地听别人讲演;另一方面提问和讨论环节的设置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讨论和提问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以培养职业能力、实践素质为目的,将生活中常见的宣传形象片、影视作品、古诗词新唱和歌词的创作等可见的成果方式引入教学。如讲授唐诗中的音乐时引入古风音乐和古诗词新唱的内容;讲授唐代《春江花月夜》时将奥运会开幕式《春江花月夜》的视频引入,并让学生讨论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傳统文化元素;讲授《九歌》时引入林怀民云门舞集的《九歌》舞蹈等。这样能够拉近传统文化和古代作品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学会传统诗词文化的不同演绎方式。

以科研为目的,组建学生科研小团队,根据精英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课题展演和研究的过程中挖掘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研究课题的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引领有兴趣和有能力的学生参与教师的个人研究领域。

以竞赛和参赛为目的,组建学生项目团队。虽然“中国古代文学”是传统的基础类学科,但当下各种文化活动竞赛的创意来源都离不开古代文化的底蕴和作品的启发,召集有想法、有创意且文学底蕴深厚的学生组建项目团队,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来参与各类文化和广告竞赛也是可取路径。同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争获省级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总之,依托不同专业教师的知识储备,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和思考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人、事,实现通识素质培养目的,以模仿、文本改编及原创、展演形式改编及原创的“三段式”培养实现素质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韦海霞.大学整全人的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旨归[J].铜仁学院学报,2018,(4).

责任编辑 秦俊嫄

猜你喜欢

专业教学通识教育独立学院
增强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职业技能竞赛促专业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