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2018-06-11周吉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摘 要: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要求,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心理健康教学现状,揭示了心理健康課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更好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关键词:高职;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作者简介:周吉,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心理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2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基于体验式教学的高职生心理健康课程研究”(课题编号:Y2018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5-0032-02

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各高校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2017年,湖北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通知》也明确要求有效发挥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重点抓好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值得探讨的是,各高职院校是如何落实这些基本要求的,是否发挥了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呢?为此,本研究对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工作进行了问卷调查,于2018年通过网络调查的形式,随机抽查了湖北省10所高职院校的师生,共回收心理健康教师问卷25份,学生问卷521份。本文就此调查结果展开分析,希望有助于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与科学性。

一、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师资队伍结构较为合理,教师素质整体较高。①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职称和学历结构较合理。从年龄结构来看,72.5%的教师年龄集中在30~50岁,10%的教师年龄低于30岁,17.5%的教师年龄高于50岁,老中青结合,中青年教师居多。中青年教师相对而言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与学生年龄相近,沟通更容易,这种年龄结构在心理健康教学中更有优势。从学历结构来看,20%的教师是本科及以下学历,72%是硕士,8%是博士,以硕士研究生为主。不少高职院校在招聘心理健康教师时起点就是硕士毕业,专业性较强。从职称结构来看,副高及以上职称占20%,讲师占70%,助教占10%,以讲师居多。②愿意主动参与培训、提升自我的老师较多。48%的教师一年参加两次以上的专业培训,32%的教师一年外出培训一次。大多数教师注重自我成长与自我提升。55%的教师表示申请培训费用相对比较困难,20%的教师表示申请培训费用非常困难,有52%的教师常常自己出钱参与培训。

2.心理健康课程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但不同院校重视程度不同。①部分高职院校未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必修课中,课时数量未达到教育部的规定。60%的学校将心理健康作为必修课,但是都是以1个学分来开设课程,且只有16个学时的课堂教学,远低于教育部规定的32~36学时。40%的学校未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课程。②心理健康课程具有专业性,但很多学校开课教师不具备专业条件。80%的心理专职教师只承担学校一部分的教学任务,学校另外的教学任务由辅导员或其他行政人员承担,从教人员中有部分无心理健康教学资质。心理健康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巨大的影响,而“心理健康”课程是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面最广、普及性最高的一种方式,课时不足也会导致无法涵盖全部内容。因此,高校应该提高对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视程度,将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必修课,开满32个学时。另外,心理健康教师应该按条件筛选,要求具有相关资质,并每年公派参加相关培训。

3.心理健康教学形式具有多样性。①在教学形式上,60%的教师采取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式,主要形式有案例分析、视频教学、小组讨论、团体活动、行为训练等。40%的教师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授为主。②学生在选择教学方式的偏好上,100%的学生喜欢视频教学,88%的学生喜欢行为训练,55%的学生喜欢小组讨论,48%的学生喜欢团体活动,47%的学生喜欢案例分析,28%的学生喜欢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因此,心理健康教师教学形式具有多样化,学生更倾向选择可参与体验的教学形式。

4.心理健康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满意度较高。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我效能感较强,75%的教师认为能较好地完成教学要求和任务,88%的教师认为课堂效果较好。②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满意度较高,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评价85%是“非常喜欢”,10%是“一般喜欢”,5%是“不喜欢”。学生在心理健康课上参与度也非常高,65%的学生“会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课程任务”,22%的学生“大多数时候认真听课并完成任务”,12%的学生“偶尔认真听课并完成任务”。心理健康课教学形式多样化能获得学生较高的评价,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多采取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贴近学生生活。

5.心理健康教学对学生影响较大。调查结果显示,95%的学生表示心理健康课程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有帮助,90%的学生因为心理健康课了解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0%的学生表示上了心理健康课愿意主动求助心理咨询。

二、心理健康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1.心理健康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未发挥主渠道作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校没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必修课,除了学校重视度不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师资不够,无法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必修课。另外,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必修课,但是任课教师有部分是没有资质的非专业人士,比如请辅导员、退休教师或其他行政人员上课,上课的教师教学能力也不均衡,有些教师对心理学的知识一知半解,教学效果差,这一状况可能让心理健康课程流于形式,无法发挥真正作用。因此,如果学校加大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的投入,提高心理健康教师从业门槛,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健康课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做活动、听案例,还需要将更多的专业知识,自助技能运用及融合其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别心理危机,更好地接纳自我、完善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

2.心理健康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满意度有待提升。调查中发现,有部分教师依然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接受度低,满意度低。教师可以遵循“态度接纳—知识传授—行为改变”的模式达成教学目标,即首先学生愿意接纳,有学习的态度,再向学生传输知识,最后使学生知识内化行为改变,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教学方式。在调查中,学生对自己参与、亲自体验的活动和教学方式,接纳程度更高,因此还需进一步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首先愿意学,然后才能学得好。

3.教师职责不明确,工作压力较大。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职责不明确,除了课程教学,还有心理咨询、学生活动、危机干预等工作,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过多的融合,无法专心于教学研究,因此工作压力较大。另外,部分学校由于工作量无法完全统计,导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下降。鉴于此,建议学校将教学工作、心理咨询工作与其他行政性的工作区分开来,让心理健康教师职责更明确,各有侧重点,在工作量统计及考核上也分别进行,以减轻教师负担。

4.教材及大纲没有统一标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学校心理健康课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目的没有统一标准,教师水平不同,教学效果差异较大。另外,按照省教育厅要求,每个学校心理健康以生均10元的标准安排专项经费,部分学校落实不到位,或者在教师培训需要经费时不予批准,导致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严重不足。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资金投入,如可以组织高水平的教师编写统一教材,并组织系列学习培训,提升教师总体水平。也可以通过教学竞赛、精品课程、名师讲坛等形式,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以赛促教,以优促教。

总之,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完善的人格,学生在学校难以安心学习,走入社会也难以适应社会。希望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真正发挥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助人自助。

参考文献:

[1]吴建斌.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改革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1).

责任编辑 陈 莉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