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
2018-06-11何倩薇
何倩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幼儿心理与美术教育的含义,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三个方面分析了幼儿美术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最后提出了幼儿美术教育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保障。
关键词:美术教育;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教育属于学前教育的范畴,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明确规定:孩子的健康包含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身体上与精神上的完美状况,包括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幼儿要有强健的体魄、愉快的情绪、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幼儿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美术教育是幼儿五大领域中的“艺术领域”,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1、幼儿心理与美术教育概述
很多人都知道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对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健康理解的却并不到位。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幼儿心理健康,这个课题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幼儿心理健康就是能够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具备乐观向上的心态。而且幼儿要能够跟周围的小朋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学会分享与合作,具备健全的人格特征。幼儿美术教育就是3岁到7岁的学龄前儿童开始的造型艺术活动,是幼儿对现实生活认识的表现,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种是绘画,一种是手工,一种是欣赏,是艺术课程类的范畴。对于幼儿来说,美术属于实践的一方面,需要他们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从感知力到情感方面的发展,可以自己动手塑造具體形象,属于内外作用的过程。幼儿要在创作中发挥其全部心理能力,这样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美育心理研究的创始人是学者刘兆吉,在他的观点中:“美育心理学能够通过音乐、美术等的艺术美与大自然美等作为心理教育的手段,激发人们心中的美感,从而更好的欣赏美和创造美,具备辨别美丑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在心理学中绘画投射观点认为:“绘画是人类内心心理状况的反应。”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不统一,他们选择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甚至在不同阶段的画面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创作出不一样的绘画作品。所以,通过幼儿创作的画面去分析幼儿的心理,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从这可以看出幼儿心理健康与美术教育相辅相成。
2、幼儿美术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
2.1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就大部分幼儿来说,成长在“4+2+1”的模式下,也就是一个家庭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幼儿,基本就是几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圈,导致这种模式下的孩子难以达到教育上的和谐性与一致性。祖父母辈的溺爱跟父母的管束形成对比,大人对幼儿期望值过高,都给孩子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导致孩子的受挫能力弱、人性放纵、自私等心理问题。幼儿美术活动开展的形式多种多样,基本可以分为绘画类与手工类,在实际教学中的形式也不是单一的,而是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是深受幼儿喜爱的课程之一。在绘画的时候,幼儿的心理压力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宣泄,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引导他们释放压力,而不是让他们开展过激的行为去表现。而且,很多小朋友一起的团队合作式的开展美术活动能够让小伙伴中建立合作关系,对其人际交往非常有利。教师在对幼儿创作的美术作品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行为的时候,能够提升幼儿的成就感,也能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用一个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
2.2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幼儿性格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美术活动能够提升幼儿的专注力,提升幼儿的忍耐力,培养他们做事情的耐心,让他们变得更加细心。比如,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线条训练,能够让孩子们变得更加细心。引导幼儿参加手工美术活动,能够让他们变得心灵手巧,也能够培养他们耐着性子做事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学习艺术的人都很自信,也具备很强的人格魅力。所以,美术教育能够让幼儿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和阳光,驱散心中的雾霾。这些需要建立在教师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上,正面评价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作为美术教育,需要把握的一个前提原则是重视兴趣的培养,不能把精力放在技能的培养方面。因为孩子们的作品都没有好坏,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画的好与做的坏,美术本身就是大众文化形式。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评价孩子的作品,要对幼儿进行鼓励,让他们能够互相评价,不要刻意的评价或者打分,要帮助所有的人去理解幼儿美术创作的心理感受,让他们释放自己的情绪。这个过程中,幼儿期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理解,让幼儿认识到友谊的理论,收获成功与自信。
2.3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创造性人格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吉尔福特提出来的,他认为:“人格的内涵相对比较丰富,有法律层面的,也有伦理层面,还有心理层面的。站在人格类型的角度,要在人格培养中进行有创造性的发挥,养成创造性的行为习惯和精神气质。”艺术活动本身就具有创造性,幼儿美术越来越看重幼儿的创意表达,因为儿童绘画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表现材料也更加丰富,像油彩棒、绘画笔以及色彩粉、颜料等,在形式上,除了手工绘画,还有拓印以及拼贴等形式。手工创意更是多种多样,泥土、废旧物品改造等都是幼儿手工创造性的体现。所以,对于幼儿美术教育来说,在培养幼儿创造性人格方面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
3、幼儿美术教育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保障
纵观当前一些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状况发现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像幼儿园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度问题,整体教育环境问题,美术教师的专业性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幼儿美术教育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教师的专业性问题,因为具备美术知识的教师未必精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解不到位。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管理者在用人艺术上要不拘一格,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教师的实际状况,包括其特长与人格特征,为其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确保每个幼儿教师都得到照顾和尊重。大胆使用那些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人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还要鼓励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能全程指挥,但是也不能就此放任不管,要在旁边进行观察和指导,对幼儿的美术参与表现进行记录,了解每个幼儿的参与能力,并在适当的时刻进行干预和指导。由于每一个幼儿的个性、认知能力、表现能力等都不一样,幼儿在美术活动开展中会依照自己的个性来表现自我。所以,教师要对班级中的每个幼儿的状况都有所了解,善于看到幼儿的闪光点。有计划的帮助幼儿探索他眼中的世界,有利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与良好习惯的培养,还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提高他们对外界的认知。
结论:综上所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跟其良好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幼儿园教育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因此,幼儿园如何实施幼儿教育成为关键问题之一。美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已经得到了业界人士的广泛认可,要发挥美术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需要幼儿园教师跟家长一起努力,挖掘幼儿的潜在创作能力,为幼儿的灿烂未来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谭敏捷.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J].艺术科技,2016,(29):33-35.
[2]张晓涧.儿童美术心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5(04):12-15.
[3]孙小红.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儿童绘画心理[J].老区建设,2016(08):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