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
2018-06-11孙金宝
孙金宝
摘要:花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食物之一,它具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营养成分极高。我国是花生生产大国,具有大规模的生产基地。但由于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缺陷,使得我国花生产量遭受严重影响。本文就花生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花生高产,获得更高经济效益有所帮助。
关键词:花生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策略
引言
近几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持续上升,但一直没形成一个连续的产业带。目前各花生种植地区环境、水热条件复杂,栽培技术都存在不足,同时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也存在一定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花生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了探讨。
1花生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1.1种植地施肥
区别于其他农作物,花生较为适合被种植在土壤通透性较好的区域,在具体种植的过程中要做到深耕细耙,在耕地的深度上有较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25公分是最为适宜的深度。在土壤的选择上,需要尽量选择地势平坦的区域进行种植,方便农户进行排水灌溉。在生长的过程种农户需要适度进行施肥,并控制土壤的酸碱度在6.5至7.5的区间内。由于花生是一类喜欢生茬的作物,因此农户通常选择两年作为花生轮作的周期。
1.2花生品种的选择
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与更高的质量,农户必须在选择花生品种中多加功夫,尽量选择合适大小,颗粒较为饱满以及生长合理的种子。通常情况下拥有上述特征的种子更具有种植价值。
1.3种子的处理
为了切实预防好病虫害问题带给花生种植过程中的问题,在种植的过程中可采用种衣剂拌种的策略。具体操作为,在种植前需要将种子曝晒,每日阳光曝晒的时长不低于5個小时。并进一步筛选,确保花生种子没有病虫侵蚀的痕迹。并使用规定浓度的种衣剂与种子拌匀后播种。
1.4适时播种
就花生种植而言,其关键在于种植的时间段,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才能确保花生的生长质量以及产量。目前我国种植花生的季节大多在2月份的春季,此时温度较为适合种子发育生长。如果没有在花生适宜的时间进行种植,容易造成花生生长不良,产量大大降低的现象。以提前播种为例,会引发果实过早脱落,并造成其花生产量的下降。农户在种植花生的过程中,除了要充分考量时间问题以外,还需要把握好种植距离,适度拓宽种植密度,根据不同的花生品种有针对性的调节密度,从而进一步保证花生的质量和产量。
1.5加强田间管理
为了进一步保障花生的质量,农户在完成播种工作后还需要加强田间的管理工作,做到第一时间清理种植区域内的杂草,预防农作物之间的疾病传染。在花生培育的中期,需要及时为花生施肥和加水,尤其注重添加钙肥的施肥,从而提升花生质量。在花生第一次开花的过程中,农户需要用硼砂溶水后对叶面进行喷洒,切实加强花生的结果率。在生长的后期,要做好对花生的养护作业,避免其发生提前脱落的现象。并且将相应浓度尿素与磷酸二氢钾混合后进行喷洒,这样能够使得叶片得到保护,更好的促进花生的生长。
2花生种植防治病虫害策略
2.1花生茎腐病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选用无病的种子及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进行轮作换茬。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药剂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5 kg加水浸种。花生齐苗后和开花前发病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1 000倍液。发病集中的病株,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从每穴花生主茎顶部灌200~250 mL药液,顺茎蔓流到根部,防治效果较好。
2.2花生根腐病
防治方法:一是把好种子的收、选、晒、藏等项工作,防止受热、受潮、发霉。二是合理轮作,因地制宜确定轮作方式、作物搭配和轮作年限。三是种子处理,使用种衣剂包衣、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新高脂膜拌种。四是整地改土,增施腐熟的有机肥,防涝排水,加强田间管理。五是用杀菌剂和叶面肥混合灌根或茎基部喷施。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全田喷雾。
2.3花生叶斑病(主要包括褐斑病、黑斑病)
防治办法:一是进行轮作倒茬。花生叶斑病的寄主比较单一,只侵染花生,与其他作物轮作,使病菌得不到适宜的寄主,可减少危害,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轮作周期2年以上。二是减少病源。花生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叶,使用有病株沤制的粪肥时,要使其充分腐熟后再用,以减少病源。三是选用抗、耐病品种。目前生产上还没有高抗叶斑病的品种,在河南重病区宜选用豫花1号、海花1号、豫花4号和豫花7号等耐病性较强的品种。四是加强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采取有效措施,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五是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当田间病叶率在10%~15%时,应开始第1次喷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等。
2.4蚜虫
防治办法:一是合理轮作。花生良好前茬是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避免重茬、迎茬。二是秋季深翻。秋季深翻可将害虫翻至地面,使其曝晒而死或被鸟雀啄食,减少虫源。三是利用蚜虫对颜色的趋性,在幼苗生长期,田间悬挂黄板,诱杀有翅蚜,减少蚜虫的发生量。四是药剂防治。每667 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g,或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15 g对水40~50 kg喷雾。或用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防治。
2.5蛴螬
防治办法:一是整治农田,改良土壤,合理轮作。二是土壤处理。播前整地时,每公顷用3%呋喃丹颗粒剂22.5~30 kg,或3%甲拌磷颗粒剂22.5~30 kg均匀撒施于田面,浅翻入土;或将呋喃丹、甲拌磷颗粒剂撒于播种沟内,之后播种;也可将杀虫剂拌入有机肥内作基肥施用。三是种子包衣。在花生播种前用种衣剂进行包衣,可以有效防治虫害。四是防治幼虫。可以利用害虫对某些物质的趋性进行诱杀,如用杨树枝条诱杀金龟子是降低田间蛴螬基数的方法之一。6月下旬和7月下旬在金龟子孵化盛期和幼龄期每公顷用辛硫磷颗粒剂35~45 kg加细土250~300 kg撒在花生根际,浅锄入土;也可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灌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花生市场不断拓展,人民群众对花生的购买欲望愈发加强的形势之下,农户应当开展好品种选取、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充分考量播种周期,在种植过程中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更为正确化、规范化的方式进行播种,切实提高花生种植的质量,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希望本文分析能够提高认识,并助力花生种植户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艳秋.黑龙江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种子科技,2018,36(02):68+70.
[2]张明斌.花生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微[J].农民致富之友,2017(23):109.
[3]刘庆伦,田玲.地膜覆盖花生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花生学报,2009,38(04):44-45.
[4]王彩花.花生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7(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