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特的印第安土著乐器

2018-06-11

奇闻怪事 2018年6期
关键词:弦线弦乐器土著人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1492年以前,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因此,其音乐文化成为当时美洲音乐文化的主流。1492年以后,教会音乐由耶稣会教士传给美洲土著居民,殖民当局镇压土著音乐,当地的节奏、旋律与欧洲的节奏、旋律逐渐混合而成新的、有特色的拉丁美洲音乐形式。因此,至今,仍可在拉丁美洲的音乐中寻探出许多印第安因素。

五花八门的土著乐器

印第安人的音乐很多是和生活密切相关,与宗教、劳动、舞蹈相结合,他们所拥有的旋律单纯而带有独特的表情。没有弦乐器是印第安人土著乐器的一大特色。虽然在当今的印第安人音乐中经常采用吉他、小提琴、竖琴等弦乐器,但是这些都是16世纪以来由欧洲人带来的,或者是接受欧洲的影响而在新大陆制造出来的。

拉丁美洲各地的印第安人土著乐器,五花八门,丰富多采,真可谓世界乐器大家庭中的一大奇观。各种各样的矿物、水果及动物身上的东西等,印第安人都可以用来制造乐器。诸如墨西哥土著人在脚踝上戴着成串的蝴蝶干茧,舞蹈时发出有节奏的声响。苏里兰土著人腰上绑着串连的地王果壳,在祭祠与庆典时摇摆出优美的音响。还有美洲虎的爪、鹿蹄经过特殊处理,充了气的老虎眼睛,都是他们制造乐器的好材料。秘鲁的印第安人用美洲驼的头颅制鼓;亚马孙河域土著人用猴子的头颅制鼻笛;墨西哥印第安则用人的头颅骨做共鸣箱。甚至森林与大地也被印第安人用来制作气势宏大的交响曲乐器。

奇特有趣的吹奏乐器

印第安人最主要的传统土著乐器是笛、奥卡里(类似埙)等吹奏乐器,或者是排箫、竖笛、鼻笛等管乐器。其中最流行的是竖笛,是用竹子、胫骨或粘土焙制的。还有用芦制成的V形双管竖笛,在亚马孙河域土著人的祭祠与庆典时出现。

印第安人通常赋予他们的笛乐器以人性,有的属阴,有的属阳。例如,马拉卡斯是阴,吉伊洛是阳。巴拿马的古那印第安人有两种托洛笛,其中只有一孔的是阳笛,四孔的是阴笛。18世纪秘鲁的纪年史中真实地记述了一个与音乐有关的“尸恋”故事。一位名叫冈波里尔的土著音乐家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印第安姑娘。姑娘不幸去世后,他悲恸欲绝,便偷偷取出姑娘的一根胫骨,削成一支阴性竖笛。每当他不能抑制伤逝之情时,就拿出用姑娘遗骨制成的阴笛,吹奏一支宽慰的曲子。

排箫是拉丁美洲各地印第安人的主流乐器。在秘鲁叫“安塔拉箫”,在哥伦比亚叫“卡帕多箫”,在厄瓜多尔叫“龙达多箫”,在巴拉圭叫“西克斯箫”。有人将各种排箫统称为“桑波尼亚”。值得一提的是玻利维亚的有两大巨型排箫,一是“西库箫”,二是“巴洪箫”。“西库箫”用一套一端封闭的甘蔗杆制成,长一米多。吹时包紧下唇,从管子开口处吹奏。“巴洪箫”用外裹棕榈叶的苇管制成,长近两米。吹时上下唇贴在一个用芦苇做的嘴子上。这两种排箫还有一种新颖的“调音”法,即在管子内倒入沙子以调整空气柱的长度。

在印第安人土著乐器中,最为独趣奇特的是鼻笛。玻利维亚印第安人的鼻笛是由野牛腿骨制成,长约40厘米,笛身有7孔,能用鼻腔吹奏出许多不同的音阶,其音质宏亮,优美动听。智利土著人的鼻笛则是用海鲸脊骨制成,长约60厘米,笛身有9孔,用鼻腔吹奏出的音色浑厚圆润,委婉缠绵。亚马孙河盆地的土著人的鼻笛,也是一种十分有趣的管乐器,它用猴子的头颅或果壳制成,圆碟形状,有孔。

印第安人的管乐器大都用于当地的宗教仪式,往往被视为“神器”。在亚马孙河盆地的土著人秘密举行的尤鲁帕里(即喇叭)祭仪中,神秘的音乐宛如教堂里的管风琴。六个男孩站在村子广场上吹奏着形状大小各异的乐器,其中有四支为竖笛,两支为树皮制成的螺旋形喇叭,发出的声音时而阴森恐怖,时而深沉粗犷。据说土著人相信这种喇叭具有保护青年男子不受女性诱惑的魔力,因此,不准女人看到它,以防法力被破。

引人入胜的打击乐器

在印第安人的土著樂器里,最引人入胜的恐怕要算打击乐器了。而鼓在此中又占主要地位。在拉丁美洲各地,土著人常用烧空的树干制鼓,诸如墨西哥的“特波纳斯特尔”,巴西的“特罗卡诺”,尼加拉瓜的“胡科”。此外还有“地鼓”、丛林鼓等。

古巴的印第安人有着种类繁多的鼓,其中最大的叫做“康加”,用烧空的树桩制成,声音特别响亮,是土著人传递信息的“丛林电报”。最小的鼓是委内瑞拉的“库洛恩埃拉”,声音隔开两步就听不见了。它用半只椰壳制成,上面盖一张羊皮纸,放在地上的一个小洞中,人坐在地上演奏。

更有趣的是在水中演奏的“水鼓”。它由半只果壳制成,倒放在半盆水中用木棍演奏,发出的声音很像“蛙音”。果壳内装入弹丸,也可用来做摇荡器,其声音酷似沙锤。

“特波纳克斯尔”是墨西哥最重要的打击乐器,它用巨石制成。鼓身平放,鼓壁上有一孔,在孔的左侧和右侧敲出的音高有所不同,通常相差一个小三度和一个大三度。当地土著人把它看作神圣的乐器,只有在庄严肃穆的场合中才使用。

巴西中部的土著人制造的精致“地鼓”,也很有特色。就是在地上挖个深洞,洞中放一段空心大棕榈树干,内装象皮、云母粉和兽骨碎片,人在上面蹬足舞蹈时,它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更别出心裁的打击乐器是海地的“糕鼓”。其实它并不是什么鼓,而是一张乐弓,将一根弦的一端系在一根树枝上,另一端系在一张牛皮制的鼓面上,在地上挖一个洞,用鼓皮盖上,当风吹动树枝时,弦线自行振动发声。当地土著人在大片的林莽中安装上几百个这种音高各异的乐器,构成了气势宏大的“森林交响曲”。

稀奇古怪的刮擦乐器

在印第安人的土著乐器中,基本上没有弦乐器,但是有形形色色、稀奇古怪的刮擦挫弹乐器。诸如许多坚硬的果壳可用作刮响器,也可用作空心摇荡器。摇荡器的统称是“马拉卡斯”。

在尼加拉瓜的土著乐器中,有一种叫“胡科”的乐器,即“牛吼器”,是在一只桶上覆以兽皮制成,兽皮上面有一根弦穿过。只要拉紧弦线,就能或挫或弹出一种特殊的声音,常常给人以不祥之感。与此相似的萨尔瓦多单弦琴被称为“卡林巴”,它同样是将弦线两端系在一个精巧的木盒子上。但它发出的是一种纤细优美的声音。

“乐锯”在拉丁美洲的土著人中,可算得上是拉弦乐器了。智利土著人的双体乐锯叫“孔库尔卡维”,就是由树根与细木条制成,两端张以一根弦线使之成弯弓状,像两个链环那样连锁在一起,靠擦弦发声。巴西土著人有一种叫“普伊”的拉弦乐器,主要是在狂欢节用的,它被刮擦时发出的声音酷似动物吼叫,一般将一铅皮圆筒的一端蒙以鱼皮,从鱼皮中央拉出一条羊肠线,擦足松香,演奏时用手紧拉这根弦线。据一位巴西作家说,“普伊”发出的声音犹如猪叫。

令人不可思议的还有墨西哥的瓢形锉“切卡瓦兹特里”,它是由陶土焙制而成,刻有凹槽,即当“弦线”,用木棍或兽骨,人骨当“拉弓”来“擦奏”。在墨西哥国家博物馆中就收藏着几个刻有细槽的人股骨,是用骨头擦奏的。这种人骨“切卡瓦兹特里”被称为“奥米齐切卡瓦兹特里”,意为“骨声”。

猜你喜欢

弦线弦乐器土著人
Mathstudio在弦振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弦乐器的练习与演奏分析
基于振动信号检测的弦乐器视听强化应用设计
土著人不“土”
小土著人去狂欢
弦乐器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
浅谈弦乐器的练习与演奏
弦振动特性研究
驻波演示实验研究
煤矿井巷弯道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