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理论视野下的译者主体性对比研究
2018-06-11罗谦锐
【摘要】作为翻译主体性关键因素,译者在翻译中的重要性逐渐提升,相关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为更好指导译者,阐释学派逐渐兴起,将抽象的主体影响具体到“信任”、“侵入”、“吸收”、“补偿”四个、步骤,为外界了解译者的作用提供了可靠的感知途径。本文从阐释学出发,运用译者主体性理论对《红楼梦》两个译本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论证译者主体性的存在与运用。
【关键词】阐释学;译者主体性;对比研究;红楼梦
【作者简介】罗谦锐,浙江大学。
一、文献综述
译者主体性指的是“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或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在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上凸显译者的独特性的过程”。
构成译者主体性的因素包括两类:一类是译者个体性主体因素,主要包括译者翻译能力、翻译水平和翻译态度等;一类是译者社会性主体因素,主要包括译者所处社会环境的意识形态、诗学形态和权力控制等。
虽然译者主体性理论在发展中得到丰富和扩大,但这并未否认译者在翻译主体性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意味着,虽然其他翻译参与者也会对译作产生影响,但其中译者始终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基于对译者主体性的重视,译者不再被牢牢地拘束源文,特别是在文学作品当中,译者有了更大的自主性。这一时期,对译者的重视逐渐达成共识,于是如何更好地指导译者翻译成为了重要议题。
斯坦纳把翻译过程分为四个步骤:信任、侵入、吸收与补偿。“信任”指的是译者首先需要接受源文并信任源文。当译者与作者在思想上统一、情感上融合时,译者才能体会到作者创作时的思想境界,进而在译文中忠实地传达出作者的感情。“侵入”指的是译者需要将自己当作读者去体验译文,进而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这个角度而言,“侵入”这一步骤是恒久有偏見的,是对原作者意图无法避免的攻击。“吸收”指的是把源文中的形式和意译移植到译文中,这样不仅能避免源文的某些束缚,同时又补足了译入语文化中所缺失的一些含义。“补偿”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虽然对源文的含义进行了充分的理解,但由于语言差异、文化差异、翻译策略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原作中的一些信息在翻译过程损失。因此,译者需要在两种语言中间找到平衡点,对于翻译过程中损失的信息进行补充。其中,加注是译者主要采用的方式之一。
二、对比分析
这一部分主要从阐释学角度出发,运用译者主体性理论对《红楼梦》两个译本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论证译者主体性的存在和译者在翻译中对阐释学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以下2个例子分别出自《红楼梦》第11章、第51章的源文及霍克思和杨宪益两个译本。
例1
源文:邢夫人、王夫人道:“我们和亲家太太点了好几出了。
译文1:“Go ahead and choose!” said Lady Xing. “Mrs You and your aunt and I have already chosen a number of plays.”
译文2:“Old Mrs You has chosen several already,” replied Lady Xing and Lady Wang. “Its your turn to pick a couple of good ones for us.”
霍克思将“我们”翻译为“your and I”,在这里指出了人称代词“我们”的具体所指,是一种归化的翻译策略,反映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源文的“侵入”和“补偿”,体现了译者主体性。而杨宪益将“我们”翻译为“Old Mrs You”,一方面他也明确了人称代词“我们”的具体所指,运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但另一方面,他还省略了人称代词“我们”所指代的一些内容,也就是“邢夫人和王夫人”。从杨宪益的翻译策略可以看出,这里融入了他的理解,他认为邢夫人和王夫人所说的“我们三人”其实是指“尤夫人”一人,这反映了译者在在翻译过程中对源文的“吸收”。
例2:
源文:宝玉道:“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象我们一样的治法,如何使得?”
译文1:He was appalled. “Hes prescribing for her as if she were a man.”
译文2:“Confound the fellow!” he swore. “Hes prescribing for her just as he would for a man. How could she stand such strong medicine?”
虽然霍译和杨译在这里的具体翻译有所不同,杨译内容更加完整详细而霍译更加凝练地道,但是两者都将人称代词“我们”翻译为其具体所指“a man”。这反映了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源文的“侵入”、“吸收”和“补偿”,体现了译者主体性。
三、结语
翻译是一项集认识、生产和交往为一体的活动,译者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从幕后走向前台,译者主体性这个重要议题得到广泛认可。而为了更好地解释与指导译者,以斯坦纳为代表的阐释学派逐渐兴起,将抽象的主体影响具体到“信任”、“侵入”、“吸收”、“补偿”四个具体的步骤,为外界了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具体可靠的感知途径。
参考文献:
[1]刘迎姣.《红楼梦》英全译本译者主体性对比研究[J].外国语文,2012(01):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