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权力与政治仪式的关系
2018-06-11刘慧慧
刘慧慧
【摘要】虽然政治权力的首要基础是暴力,但正如古语所说“马上打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依靠暴力夺来的政治权力如果想要长久的维持下去,必须要披上合法性的外衣。那么究竟如何给以暴力为底色的政治权力以合法化的外衣呢?仪式是个不可获缺的工具。人们通过仪式来粉饰权力,而政治权力的获取和交接往往也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仪式。政治权力对它的拥趸进行吸收与动员,对它的敌人进行震慑与打击都需要仪式。政治权力的日常运作往往也需要仪式。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政治权力与仪式的关系。
【关建词】政治权力 仪式 祭祀 神道设教 封禅 剃头
前言
政治权力是公权力,但政治权力的具体拥有者和运用者还是人。具体的人握有实际的政治权力,但是人们为什么会认可某人拥有政治权力,而又或被迫或自愿服从或至少是部分的服从于他的命令呢?也许你会说是因为他握有暴力。这没错,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即便是暴力的具体执行者也是军队、警察等由人为主体构成的国家机器。这些人又是如何认可或者相信某人拥有的政治权力呢?
試想这样一个场景:某日清晨,当某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政治权力的最高拥有者一觉醒来,却发现周围的人无论是军队,官员,还是人民统统都不认识他了,他所拥有的政治权力便顷刻云散。这种相信某人拥有政治权力,并服从于他的心理由什么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仪式给政治权力的拥有者背书。通过某种人们普遍认可并接受其有某种意义与效力的仪式,政治权力得以交接、获取、巩固、运行。譬如说美国总统就职典礼上虽然特郎普在民选结果出来之后,就无疑是新一届的总统,可以说是民意给了他合法性。但是他还是需要“总统就职典礼”这样一场仪式来正式的成为总统,并立时成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那样一场仪式究竟起了什么作用?使得一个并不实际握有政治权力的富商立即握有了那样大的政治权力?我认为这是大家对仪式赋予了意义和认可,仪式完成,人们的心理就产生了一种认可“他现在是真正的美国总统了”。于是角色转换成功完成。仪式为政治权力的主体带来了合法性上的背书。又为政治权力的客体的心理创建了一定的认可与服从机制。
一仪式与政治权力的获取
政治权力的获取一般有三种途径,分别是暴力、和平传承和授权。暴力是指通过暴力消灭现有政治权力的拥有者,从而获得权力;和平传承是指现有政治权力拥有者出于身体、寿命等原因将政治权力交接给其接班人:授权是指拥有较高政治权力者将一部分政治权力授权给下级。这三种途径都离不开仪式。
首先是暴力。古往今来,改朝换代的政权交替几乎都是凭借暴力实现的。但仅凭暴力无法维持政权,必须要给暴力行为安上一个合法化的冠冕。古代是“天命”,而近现代以来是“人民、历史、时代的选择”。在中国,古代的统治者无一例外全部宣称自己是受了“天命”,是“真命天子”。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证明这一点呢?统治者需要用祭天地的仪式来表明白己的确承接了“天命”,也需要登基称帝的大典来确立自己正统天子的身份。无仪式大典则名不正,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纵使是凭借暴力获得政治权力的人也需要仪式来冠以政治权力合法性。
其次是和平传承。这点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其实这是政治权力交接的常态。这种方式更加需要仪式了。孔子说“国之大事,在戎与祀”。国之大事就是政治权力的稳固运行,“戎”是暴力,“祀”是仪式,而且在这里特指国君祭祀祖先的仪式。国君为什么要祭祀祖先呢?极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通过仪式来宣告自己的正统性,从而表明白已凭借宗法关系获得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中国古代的皇帝其实不仅仅是国家首脑,他还是皇室宗族的族长,祭祀祖先是要站在队首的,这无疑也是一种政治权力宣示。到了现代,仪式在和平传承政权中也很重要。最高政治权力和交接时,获取政治权力的人也需要一场仪式,如前面讲到的美国总统就职典礼,又比如说朝鲜的选举仪式。无论如何,政治权力的和平交接哪怕是私下已经确定的,也绝少不了一套仪式将它公之于众。另外新皇继位也是有大典的,只不过新皇帝继位往往代表着旧皇死去所以“一应礼仪乐器,陈而不鸣”,但也有例外,比如说清嘉庆皇帝的继位。这一登基大典也是不可缺少的。
最后是政治权力的授权。政治权力不可能完全掌握在一个人手中,他必须层层分权才能使政权运作下去。政治权力的授权也是需要仪式的。而且往往越大的官职所需典礼越加隆重。中国典型的例子是韩信拜将的故事。本来这件事刘邦是不想大操大办的,但萧何告诉他拜大将军是极重要的事,必须有拜将台,皇帝亲自登台拜将才可以,最后刘邦也不得不同意。中国古代如此,西方也是这样。实行共和制的古罗马在给尤利斯·凯撒和屋大维加封号时也都举办了隆重的仪式。而步入现化,则有新闻发布会,庆祝舞会等饱含仪式性的活动来宣示被授权者的政治地位。
从上面讲的我们可以看出仪式对于政治权力的获取是不可缺少的,它一方面宣示了政治权力拥有者的身份,另一方面也给这种政治权力的合法性的书。
二仪式与政治权力的巩固
获取政治权力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巩固政治权力了。政治权力可以给人带来丰厚的利益回报:但它又是非常危险的,一旦拥有者稍不注意,便立刻被它吞噬,因此最高政治权力拥有者往往是孤独的,他必须时刻巩固自己的政治权力。暴力是巩固的一种手段,但是仪式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庄重威严的仪式往往可以起到震慑政治权力威胁者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团结支持者的作用。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宋神宗了。作为宋代第一个正常继位的皇帝,外有契丹境,内有父亲“烛影斧声”的前鉴和众多兄弟的潜在威胁。宋神宗非常担心自己政治权力的安全性,尤其是在王钦若告诉他澶渊之盟的“实质”之后,他的焦虑愈加的显著了。王钦若给他出两个主意来应对合法性危机,巩固政治权力。第一个是攻打辽国,夺回燕云十六州,通过暴力来巩固政治权力。宋神宗当然不敢了,毕竟上次还险些命丧澶州。另一个就是封禅泰山,通过仪式彰显天命,慑服四方了。其实这两个方案充分表明了武力与仪式都可以巩固政治权力,但很多时候后者更加可行也安全的多。宋神宗当然选择第二个方案,用仪式来巩固政治权力了。他并不十分相信“祥瑞”天道”之类的东西。所以宋神宗去询问龙图阁直学士杜镐“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是否为真,杜镐的一句话打消了宋神宗的一切顾虑,他说此为圣人神道设教也。“神道设教”就是说老百姓愚昧难以用道理教化,所以圣人用那些个神神鬼鬼的仪式来吓唬他们而已。一句话道尽千百年来封建制下,皇权借“神道”巩固政治权力的本质。宋神宗终究还是封了禅。他的这次仪式一方面让自己治下的百姓更加尊崇“赵官家”;另一方面也向信佛的敌人辽国彰显了自己的“天命”。
现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阅兵、军演和重大群众活动了,各个国家每当感觉到自己的政治权力不太稳固时,就会举办这些仪式。一方面向敌人彰显国力恐吓对方,一方面坚定自己阵营的信心,增强内部的凝聚力。这同古代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上面讲的我们可以看出仪式是一种成本比较低,而且安全性又比暴力高的多的一种巩固政治权力必不可少的工具。
三仪式与政治权力的运作
任何政权都有支持者和反对者,所以政治权力的运作最基本的一个任务就是尽可能的团结支持者,引导中立者,打击反对者。仪式在其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一点我们放在政治权力对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具体做法中来看。军队可以说是政治权力拥有者最重要的支持者了,无论是“皇帝兵强马壮者为之”还是“枪杆子里出政权”都表明了政权脱离不了军队的支持。现代军人一进军营第一件事恐怕就是剃头了,通过剃头这一仪式性行为除去个人的发型特色,尽可能的在一开始就去除个性,保留服从性和集体性。剃头之后,军人往往才真正意识到从平民到军人的角色转换,也和政治权力进行了初步的绑定,为接下来的宣誓大会等仪式奠定基础。
那么还有一个地方进去以后也会剃头,那就是监狱。罪犯毫无疑问属于秩序的破坏者,是政治权力打击的对象。给服刑人员剃头,也会使他产生一种角色转换,从正常人转到罪犯的心理。这里的剃头也是一种仪式性行为。但它意义不同于上面那个剃头,而是表达了政治权力对破坏者人格的打击。台湾作家蒋勋在《孤独六讲》中讲到革命孤独时提到在中国台湾的监狱中无论多么凶恶的、有个性的犯人被剃了头之后感觉就会泄了气,像只斗败的公鸡,再也没有有原来的桀骜不驯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仪式在政治权力的运作中也起到很多作用,它带来象征性的意义,给予它的作用对象以心理暗示,方便进行管理或施以惩诫。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政治权力的首要基础是暴力但依靠暴力得来的政治权力如果想要长久的维持下去,必须要披上合法性的外衣。仪式是使以暴力为底色的政治权力合法化不可获缺的工具,人们通过仪式来粉饰权力,而政治权力的获取与交接往往也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仪式。政治权力对它的拥趸进行吸收与动员,对它的敌人进行震慑与打击都需要仪式,政治权力的日常运作也需要仪式。政治权力离不开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