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与修身
2018-06-11孙振国
孙振国
【摘要】每个人都有属于特定年龄层的思考,有时想的天马行空,有时又有些过于琐碎,不管如何能够记下来,与大家分享,也算是让生活多一些标注多几分真切。
【关键词】商道 修身 五个方面
中国商道究其字面当是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的关于经商的智慧,然而于我看来这只是相对狭义的解释,而广义的说,中国商道是指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涵盖了方方面面的道理,而以商的形式体现而已。而如果把中国商道与个人修养去结合考虑的话,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来一一详述:
一、客观看待自我固化
孔子日:“三十而立”。大致意思是说人到了三十岁,便应该懂得了生活的规矩,言行也比较得当了。而何为得当呢,则各有各的标准吧,而这个标准和我们的成长环境,自动和被动的教育过程,以及朋友和圈子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三十岁左右的这个年龄段恰恰是一个人开始固化的起点,这种固化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形成了与工作和生活较匹配的作息饮食习惯,我们不再是那个家长赶着起床赶着穿衣吃饭的孩子了,我们有了自己的选择权利和能力,正因为如此是早睡还是晚睡,是倾向吃素还是吃荤,这些都在不同人之间存在差异,小处看意义不大,然而不同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却让我们在多年以后的身体状况产生天壤之别,是精神矍铄还是萎靡不振,是大腹便便还是矫健轻盈,一看便知,然而我们对自己抑或不科学的作息饮食习惯却较少关注。又例如我们有了固定的朋友圈,每天谈论着相似的话题,如若朋友能见识广博好学上进也罢,要不然就整天和固定的几个人去着固定的几家餐馆,吐槽着不变的领导,去固定的羽毛球场,不知不觉形成了一个带有固定符号的圈子,我们变得不愿意接纳新的事物,不愿意认识新的人,甚至不愿尝试新的发型,而这一切我们又仿佛不白知,而且朋友之间还会更加肯定和鼓励彼此的狭隘。又例如我们对生活的认知也不断固化,因为我们爱好习惯工作甚至朋友圈,让自己的秉性和对生活的态度处于一个相对稳定而固化的状态。
然而对待日益固化的自己,我们是否焦虑抑或自得呢,我觉得这都不该是正确的态度。固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我们难以突破自己的局限,而另一方面又支持和鼓舞着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奋斗和成熟的路上,我们常说勿忘初心,这个初心不是当初固定的目标和不变的思维方式,而是一种排除万难不断超越的态度。接纳自己,便是每天最完美的开始了。
二、强健的体魄是立足之本
从小就听老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当时这句话只是自己贪吃贪睡的借口而已,那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如姜太公,莫不是有更长的寿命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由此看来强健的体魄,让人有更多的精力去实现自己思想的表达,一个人的远见卓识和强健体魄都是事业成功所不可或缺的。我们要客观科学得对待自己的身体,不能因一时放纵而因小失大。
三、关于知识与生产力
如果以财富或者权利去衡量成功的话,那知识的多寡显然和成功并无正相关联。这于成功学而言似乎是个让人绝望的现实,然而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是不能仅仅以某一个元素作为标准去衡量生命的意义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历史的积淀,我们不见得越发聪慧了,但要学习的知识倒是越来越多。知识的摄取尚且谈不上与社会价值认同中的成功有何关联,但知识的摄取却是我们立足于工作岗位的基础,正是因为很多人的勤奋好学才组成了社会的传承和稳定。所以我们对待学习和知识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在我看来当有三个方面,首先学习不一定高尚,它也许只是兴趣,然而却可以让我们脱离低级趣味:再者,知识和财富不一定划等号,可是没有知识却很难有高效的生产力,知识是推动社会进程的动力;最后,学习知识不一定是磨砺和苦修,恰恰是我们心底的兴趣和心灵的归宿。
四、给自己留点缝隙
曾几何时,我们都是追风少年,踌躇满志,经常昂首阔步,时而仰望星空;假以时日,我们疲惫不堪,终日劳碌,郁郁寡欢,时而微信群里牢骚,时而失落寂寥。是年龄大了吗,还是压力多了呢?而这一切的现状都是如何产生的呢,如果细思起来,莫不是我们笃定了不该笃定的,我们否认了原该接受的,我们狭隘了应当豁达的。说白了就是,我们处于了一个自己不愿接受的境地,而一方面侵染其中不白知,一方面又苦于应付难自拔。我们被迫着做不愿的改变,却又拒绝做积极的调整,我们年龄大了却活的小了,我们见识多了,却兴趣淡了。所以,我们都该给自己的行为留点缝隙,让新的理念给自己新的启发:我们都该给自己的情绪留点空间,也体验一把外向与活泼抑或内向与拘谨。每天做一些自己不曾乐意为之的尝试吧,冲破自己的枷锁,才能遇到不一样的自己。
五、自律与自我实现
见到那些在网络上盛行,点赞过十万的热文,时常会有“明天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拼搏的自己”或者“极度自律的人生会怎样”。我对这些个文章和措辞一向无感的,就像小时候听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样,类似这些观点。他们似乎都表达了一种要经过漫长的煎熬和默默地死磕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可是为了一个未知的未来谁会刻意的折磨自己呢,就仿佛不告诉你怎么修桥,只和你说努力吧,这样就能到达河对岸一样荒诞无稽。人类的发展与文明的精髓难道不是让更多的人获取幸福吗,而为何倡导我们去和自己过不去呢。
然而,我们并不能否定所有的成就都需要努力去实现,只是这种努力不一定要表达的那么刻苦让人望而生畏,我们应该探讨科学的方式去成为那个期待的自己。权且用自律两字来说吧,自律也就是自我约束,我们常常表达的是向积极方向的自我约束,而这种约束之所以显得那么稀缺和难以实现,多半是我们对自己有太多违背本心的改变和条框,所以一时无法实现,又一时强加给自己一步登天的幻想。而如何贯彻自律从而达到自我实现呢:首先,我们要客观详尽的评价自己,认清白己的现状,尽量不给自己定下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太大的目标,为了成事而自律不是为了喊口号自我麻痹去计划:再者,指定并逐渐适应所定的计划,由原本的自我约束到形成一种习惯:最后,让我们的习惯转化为我们的兴趣,越擅长而越发擅长,保持以终为始的态度,且行且修,宁静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