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ERP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8-06-11彭蛟
彭蛟
【摘要】本文从应用型大学ERP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谈起,分析了现有ERP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ERP课程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ERP 课程 教学改革
传统的ERP课程教学是按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结构进行的教学。应用型大学若采用这种课程教学,经常出现学生虽然学完了课程的全部内容,但不会进行实际操作的局面。而当今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应用型大学培养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找出ERP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工商专业适应市场需求的ERP课程教学新模式。
一、ERP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目前ERP课程的教学理论部分以介绍ERP系统的概念、功能、流程、设计方法等内容为主,占了大部分教学时间,对于本身对企业缺乏感性认识的大学生来讲,听起来既空洞又乏味,教学效果比较差。实践部分以软件功能介绍为主,对于实施、具体应用环节等内容,因为讲授者本人缺乏项目经验,往往照本宣科,一带需过,而对于学生而言,其主要价值体现在项目的实施与ERP系统的应用过程中。
(二)教师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很多的高校的教师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有部分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就来到高校教学,只是纯粹停留在ERP相关的理论体系中,没有实际参加ERP相关项目的机会。
(三)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企业在与高校合作中,捐赠软件或提供技术支持之后,后续工作欠缺。校企合作是一种互利双赢的模式,但是,要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则需要校企双方共同的、持续的努力。高校更需要企业在ERP实验教学中持续的技术支持,实训教学的开展也离不开企业的支持。
(四)相关教材内容不理想。这些教材中,企业出版的教材大多理论讲解不足,较多的强调本企业ERP软件的使用和介绍。而一些高教出版的教材则是理论讲解过多,软件实践操作讲解偏少,而且所讲ERP软件的案例往往与高校所使用的ERP软件存在很大的差异,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ERP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项目导向法进行教学,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为了解决,ERP课程的教学适合采用项目导向进行教学。整个学期完成适合企业应用的ERP项目,在这个大项目下再划分为建账及初始化、销售管理、生产计划、采购管理、车间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等几个子项目。为了保证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条理性、层次性,在每个子项目下,本课程细分了若干任务。通过任务的分解使本课程更具可操作性,在每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结合授课教师的讲授,学生学习需要的项目背景知识,以此达到学中练、练中学的目的。同时,各个任务是前后紧密联系的,只有完成当前任务后才能开始下一个任务的工作,可以达到检验项目完成情况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模拟企业操作,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二)鼓励教师多接触实地ERP企业。利用本校暑期工程实践的机会,工商类ERP相关教师可以到相关实际企业系统体会ERP的实际运用,增加工作经验。另外也可到企业引进相关ERP实际工作人员来校对教师进行相关交流和学习。
(三)深化校企合作,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高校可以不定期邀请ERP企业的资深专家或从事一线安装维护、实施的工程师到学校给相关专业学生做报告,也可以派遣相关教师深入企业实地学习。加深體会,更快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还可以让企业相关专家参与高校ERP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的设计,参与ERP实验项目的设计等,使高校ERP实验项目的开设更接近现实应用。
(四)编写适合本校实际的ERP综合实验教材。编写与本校ERP实验室软件产品配套的ERP软件实践培训教程,包括以实践为主的实训教程、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视频教程等。让学生在视频教程的指导下自行安排上机实验时间,是一种弥补课内实验不足的缺憾、强化实验效果的措施。
三、结束语
ERP课程是一门以实验实训教学为主的课程,学生边实践边学习,不但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还增加了学习的热情。我校在开展ERP课程教学中不断探索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持续的改革和创新,以求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科建设提供全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