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谈高中生物有效教学

2018-06-11黄云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教学

黄云

【摘 要】本文主要以“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为例,阐述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具体方法,提出要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理顺知识的前后逻辑顺序、对教材中各个知识点的作用进行分析并确定重难点,教学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做到前后呼应、理论联系实际并进行教学反思使知识得到升华。

【关键词】高中生物 物质跨膜运输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B-0154-02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要求教师改变先前刻板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与探究,提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利于学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新课改提倡教学的探究性,原有的枯燥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运用探究性教学方式时,教师要不断地对全班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其主动地探究学习。基于此,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材进行认真钻研,详细、正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实现有效教学。

如何做到有效教学,对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以“物质跨膜运输”为例,探讨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具体策略。

一、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理顺知识的前后逻辑顺序

“物质跨膜运输”这节内容是“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这一章节的内容之一,“物质跨膜运输时实例”以及“细胞吸水以及失水”这两部分的内容均属于这个章节。通过这样的设计与编排,希望学生能够自主地推导出细胞膜或者其他生物细胞膜是具有选择性的膜。在学生掌握生物以及细胞结构或者功能的基础上,为其下一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框架进行分析,并建立起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大模型,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同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相关知识点割裂开来,如果这样那么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理顺生物教材顺序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重组,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材第 3 章第一节的“细胞膜—— 系列边界”内容中插入第 4 章的内容,对细胞膜的相关问题进行更为集中性的处理。教材本身就遵循细胞膜成分的提取、鉴定的认识过程进行编写的,通过列举实例证明细胞膜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其中还利用电镜方式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细胞结构,并回答了细胞膜具有怎样的结构与特点才能使其对物质进行选择的问题,从而自然地过渡到该节知识点的学习中。因此,教师要理清教材知识点的逻辑顺序,对教材内容顺序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做有助于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统一性,同时还有助于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研究细胞膜的过程中去,进行探究,学得知识。

二、對教材中各个知识点的作用进行分析,确定重难点

在教学中要合理地利用教材。比如“问题探究”“分析资料”“思考与谈论”以及“科学家的故事”等一系列板块,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对此进行分析,在没有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情况下进行生物教学,那么其教学课时就不够用。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研究教材编写的意图,在对部分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都了解的情况下,合理地处理教材。

如在“细胞膜——系列边界”这个知识内容中,主要包括选择透过性膜和植物细胞的吸水以及失水实验这两个知识点。这两个知识点都各有侧重,一个偏向理论,另一个更多的是偏向实验。在对其进行分析之后,明白其主要的不在于实验操作,而是为得到细胞膜等一系列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个结论提供依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两节内容合并到一个课时中教学,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如,提问学生葡萄糖不能跨过脂双层,但能够跨过肠上皮细胞膜,这是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在控制单一变量情况下,跟学生一起分析原因,找到正确的答案。

三、教学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做到前后呼应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前呼后应,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实现:(1)创设教学情况,进行宏观推测。教学过程中尽量列举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思考,最终得出结论。如:腌萝卜时萝卜形态发生哪些变化,在水中放入蔫了不久的青菜又会出现哪些变化,促使学生不断地思考,提问并做出假设: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会丢失水分,而在浓度较低的溶液中,细胞则会吸收水分,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探究的欲望增强。(2)借助实验进行微观观察。学生在进行植物细胞吸水以及失水实验中,其借助显微镜看到液泡会变大或者变小,这证明前面的假设是正确的。在低浓度溶液中,细胞自然地吸收水分,而在高浓度液体中,细胞会丢失水分。为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师紧接着抛出问题:细胞失水与吸水的原理是什么?(3)进行模型构建,分析原理。教师通过课件出示渗透装置,并引导学生对实验装置与现象进行观察,启发学生推导出渗透的作用,将渗透系统模型构建起来,对渗透作用发生的两个条件进行总结。(4)利用生物原理解释生活现象。在完成实验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进行回顾性分析,最终分析得出原生质层的相关概念,将质壁分离或者复原的原理总结出来。推而导之,植物细胞本身也可以被视为一个渗透系统。

四、理论联系实际并进行教学反思,升华知识

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的实例,并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如在讲解“三种运输方式特点对生生命的价值与重要意义”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个设问启发学生。设问 1:被动运输属于顺向浓度梯度运输方式,其不会消耗能量,这对于生命而言有何用处?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如通过被动运输方式,废物一氧化碳会被排除到肺泡外面。但是,甲醛等有害物质也会借助顺浓度梯度运输方式进入到细胞中。设问 2:主动运输属于逆浓度梯度运输方式,其能量消耗需要借助载体,其对人生存的用处又是什么,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总之通过这一系列的设问,充分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最终得出结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重组教学内容、设问、组织学生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基础上获取知识,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如此一来,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均有所提升。因此在结束课程教学以后,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反思,明确教材只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材,以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本身就是一项艺术。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使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在用心研究与选择正确方式的基础上实现有效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兼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与学习,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 君.巧用教材,打造高效生物课堂——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教学为例[J].内蒙古教育,2015(9)

[2]张树虎.生物“三维”课堂:有趣、有参与、有成就——由调研课“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引发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4)

[3]唐小龙.从“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谈高中生物有效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16(15)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有效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