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数学实践能力的具体体现

2018-06-11甘哲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实践能力数学

摘 要:中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变得抽象,拥有一定的数学实践能力,明确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是学生不可或缺的数学素养。数学实践能力具体体现在综合数学学科内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数学的能力三个方面。

关键词:数学;实践能力;学科素养

作者简介:甘哲,湖南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硕士。(湖南 长沙 410012)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0-0114-02

学习数学的价值究竟何在?这是学生经常会问到的问题,也是多数教师难以回答的问题。进入中学阶段后,数学知识逐渐变得抽象起来,似乎与现实世界的需求脱离,学生有这种疑问不足为奇。其实,这是学生未真正认识数学价值所在的表现。笔者认为,数学真正的可贵之处,是在数学的实践之中。借用中科院报告中的一句话:“学科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数学也不例外。”因此,拥有一定的数学实践能力,是学生不可或缺的数学素养。

简单来讲,数学实践能力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综合数学学科内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是按照数学的科学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设计的,其中的数、图、量、形等方面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对学生来说,把握好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理解和领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才能真正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有效综合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其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第一步。

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往往体现在知识的多重理解和使用上。实践中,教师往往通过设置适当的例题促进学生知识的综合。如下列试题:

求函数y=sin2x+2sinxcosx+3cos2x的最小值,并写出使函数取得最小值的集合。

该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其中还渗透了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本题的解答过程中用到了交换律和结合律,平方关系、二倍角正弦公式、余弦公式的逆用,化six2x+cos2x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公式,正弦函数y=Asin(wx+?覬)的性质:最值及最值点集合等。题目虽然不难,但构建了学科知识的内部联系,考查了学生综合掌握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同一范畴内数学知识(几何或代数)的综合应用,几何与代数综合应用的考查也成了中高考的常态内容。这类题目把代数的基本概念、性质、思想方法与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思想方法等内容融合在一起,大多数题目创意新颖、深刻,是对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考查。如下面的试题:

设a、b、c、d都是正数,证明存在一个三角形,它的边长为■,■,■。试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的解题思路通常是通过证明三个数中最大数小于其他两数之和,从而证得三角形的存在。经过尝试后,发现本题用这一方法很难证明,海伦公式求面积法在此题中也很难运用。

观察三边长的特征,我们很容易注意到。由勾股定理,很容易构造一个边长为a+b,c+d的矩形(如下图):

这一解题过程,从代数问题到几何问题,又从几何问题回到代数问题,体现了学生综合几何与代数知识,多角度思考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这样的数学解题过程,是发展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基础。

二、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的能力

数学与其他科学,尤其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总是相辅相成的。如今,数学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学科领域中。即使在社会学科、人文学科,也越来越多地用到数学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某种程度上来讲,数学是一种通用的科学语言,也是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工具之一。

对学生而言,应该该如何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数学实践?这就需要学生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我们观察到的现象。物理学中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从最简单的重力加速度的图像(一元二次方程),到振动图线和波形图,热学中的p-V图、p-T图,以及电学中的I-U图,我们利用数学知识可以分析这些图像,两个物理量用图像表达是什么函数关系,图像的切线、横截距、纵截距、渐近线,图像的斜率、交点,图像与轴所围的面积等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将物理条件、物理过程用数学式表达出来,就属于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即学生在物理学科中进行数学实践的能力。高考物理试题中对学生物理与数学结合能力的考查也频频出现。

再以探究生物现象为例。在寒冷的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缩成一个球形,这样裸露在冷空气中的表面积最小;蜘蛛丝结的八卦网既复杂又美丽,这种八角形的几何图案,即使我们用直尺和圆规也难画得那样匀称。对这些自然现象的探究,就需要运用到数学知识。通过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可以定量地描述生命物质运动的过程,将一个复杂的生物学问题转变成一个数学问题。通过对数学模型的逻辑推理、求解和运算,就能够获得客观事物的有关结论,达到对生命现象进行研究的目的。

三、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数学的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十大核心词之一“应用意识”,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二是认识现实世界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能够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实践,是培养应用意识的基本途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也是知与行的结合,学生可从中获得数学素养的提升。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实践,首先体现在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上。我们在购物、缴费、贷款时,商家为了提高销售额,往往会提供多种付款方式或优惠方案。作为消费者,要认真对比,仔细分析,学会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选择最优惠的方案。此外,在面临某些决策的时候,也需要我们理性地用数学知识来辅助决策。例如:

有三家公司为大学生甲提供应聘机会,按面试的时间顺序,这三家公司分别记为A,B,C。每家公司都可提供“极好”“好”和“一般”三种职位。甲获得极好、好和一般的可能概率依次为0.2,0.3和0.4,还有0.1的概率为没有获得职位,即没有工资。三家公司的工资承诺表如下:

如果甲把工资作为首选条件,那么甲在各公司面试时,对该公司提供的各种职位应作何种选择?

在这一决策问题中,大学生甲必须综合考虑三家公司的待遇问题,对其提供的职务、待遇和自己工作能力来判断决策,比较三个公司提供的哪个职位使自己得到最多的工资待遇,而不是简单地看哪家公司的極好职位工资最高。有了这样的数学实践意识,做出求职决策的时候才不会盲目。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实践,还体现在将生活问题数学化上。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真实可感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掌握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方法,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数学知识实践既与学生的课堂学习紧密相连,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到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实践中,逐步形成数学实践的能力,明确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自然会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乐趣。如此,学生科学精神得以梳理,数学能力得到提高,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才不是一句空话。

责任编辑 张 婕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实践能力数学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