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夸大语言之用

2018-06-11潘力铭

科教新报 2018年48期
关键词:纳谏齐宣王契合点

潘力铭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很看重语言的力量,对有口才的人赞不绝口,甚至有时人们会夸大语言之用。然而语言的力量真的有那么强大吗?我看未必。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游说的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就是以三寸不烂之舌著称。苏秦和张仪凭借着自己出众的口才似乎把整个天下玩弄在了股掌之中。在文学和文艺作品中经常会有主人公用一番言语说服或感化恶人的情景。但这些现象的出现就都该归功于语言吗?我很认可一句话——“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仅仅凭语言是很难让恶人向善或叫人改变他的行动指南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有着自己的价值取向,这一点是语言难以改变的。如果说你的一席话还能感化一个穷凶极恶之人,这只能说明这恶人心中还有一丝善念尚存,否则你无论如何也难以叫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史书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在故事中邹忌用委婉的方式告诉齐王要广泛纳谏,幸好齐王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他接纳了邹忌的建议。许多人在读这个故事时都认为这是邹忌语言魅力的功劳,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关键。邹忌巧妙的说话方式固然很重要,但他最终能进谏成功的原因还是因为齐王有一颗关心政事的心。假如齐王是一个昏君根本不管政事,那还谈何纳谏,无论邹忌进谏的语言有多委婉,多巧妙,齐王断然是不会接受的。语言之力只有在对方的思想和价值观方面与你有契合点的时候方可发挥。莫夸大语言之用,因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历朝历代能说会道的人数不胜数,但善于纳谏的君王却少之又少。这并不是满朝官员不会说话,只是君王听不进去。孟子对齐宣王阐明自己的治国理念,但齐宣王不想听,所以顾左右而言他。不是孟子的理念不好,也不是孟子不懂語言的艺术,孟子的思想和语言表达已然非常出色,可奈何齐宣王根本不打算听,再动人,再有魅力的语言也发挥不了作用。唐太宗李世民则不然,他在位期间一直虚心纳谏不变初心,不是因为进谏官员的语言表达比孟子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而是因为他与谏官们都有着一颗以民为本,对民负责的赤子之心。双方有了契合点,进谏之言方可见效。

由此可见,语言被认同,意见被采纳,基础在于你所说的和对方所想的有所契合。有时候你用尽全力,滔滔不绝也说服不了对方,可能对方内心也在为你所说的话喝彩,但他就是不接受,这是因为你说的话不符合对方的价值观罢了。当你成功说服他人的时候,冷静客观地分析,不难发现,有时候你的语言可能并不出彩,但胜在与被说服者的思想深处完美融合。

所以说,莫夸大语言之用,理性认知,方可找到发挥其用的不二法门。

指导老师:许超

猜你喜欢

纳谏齐宣王契合点
沉默的齐宣王
邹忌劝齐王纳谏
齐宣王好射
齐宣王好射
寻找知识“契合点”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找准契合点,打通教学考——基于学生讨论的2016年全国文综Ⅰ卷第24题教学反思
滥竽充数
太宗纳谏
齐灵公纳谏的启示
栾书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