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度惩戒,让老师敢管“熊学生”

2018-06-11然玉

科教新报 2018年48期
关键词:听证会体罚校方

然玉

熊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老师想管却不敢管,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一个尴尬情形。近日,江苏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决定“吃螃蟹”,召开了听证会,探讨把对学生的惩戒权还给老师。该校校长称,知道阻力很大,但此事对孩子有益处对社会有贡献,就要去做。

(11月23日 澎湃新闻)

老师对学生的惩戒权,听着是个新鲜事物,但实际上,校园日常教学一直是有惩戒举措的,只是没明确“惩戒权”一说。常州这所小学专门提出“老师惩戒权”,将“潜规则”变成明规则,既是一个事实追認的过程,也是一个正式赋权的过程。

规范化的惩戒,永远比无规则、静悄悄的暗地惩戒要来得风险可控。把话说开、把规矩严明,等于给各方立了规矩。

于老师而言,保障了他们无后顾之忧地展开惩罚、训诫,保护其免受家长、学生的无端纠缠和非难,也否定了过去一些老师任性而为、想一出是一出惩罚学生的闹剧。于家长而言,为其划定了行为界限,当老师行使惩戒权时,家长不能横加指责和随意干预;对一些顽劣学生而言,给与其必要的震慑;对于校方而言,惩戒权宣示办学立场,重申了严肃校风校纪的态度。

当然,一提惩戒,有人会担心变成体罚,但我们要看到,这所学校列出的可能的教育惩戒实施方式中,包括了批评、加倍劳动、没收、静坐等等数种。这些被拿来郑重讨论的惩戒方法,并没有突破人们的常规认知,滑向体罚。事实也是如此,不论从初衷、具体实施办法等角度考量,惩戒都不等同于体罚。

教育教学,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和科学性,这决定了“若无惩戒则无效果,若乱惩戒则后患无穷”。坦诚而公开的讨论,各相关方充分的博弈,是完善惩戒权的前提。从这个角度讲,常州这所小学在强调老师惩戒权这一初心上,没有通过行政命令自上而下地强制推行,而是召开听证会,让校方、家长与学生各抒己见地讨论,共同参与决定,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工作思路。

猜你喜欢

听证会体罚校方
合理的调校方可挖掘最大潜能 Sony(索尼)VPL-VW768
加大力度 全面保障学校学生合法权益
难忘的体罚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充分尊重民意,就是成功的听证会
福建省教练员对未成年运动员体罚现象研究
全球第25个儿童权利日:何时告别暴力和体罚
醒世图
怪圈
“羞答答”的听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