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物理实验预习系统研究

2018-06-11张伟超

数字通信世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公众微课

张伟超

(福州理工学院,福州 350506)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高等理工科基础课程,实验预习是做好一个实验的保证。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预习模式,常常流于形式,没能达到预期效果[1]。目前国内外有大量对微课教学进行了研究[2],发现微课能很好满足学生需求,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是对传统学习的重要补充和拓展[3]。结合本院自身情况,将微课和微信应用相结合,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物理实验预习系统,服务于实验教学。

1 微信公众平台优势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应用正成为研究热点,应用的成功案例也越来越多。基于微信公众平台预习系统的优势有:第一,终端普及高,微信用户广泛,普适性好。第二,微信公众平台对实验预习环境支持好。支持学习资源上传和下载、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信息发布。可以建立讨论组,平台还可提供数据分析功能。第三,微信公众号平台具体强大二次开发能力[4]。

2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物理实验预习系统构建和功能

2.1 系统构建

根据实验课程特点,运用分成设计的思想,将系统功能进行有序分层,各个逻辑层相对独立,易于维护,构建了微信平台用于实验预习,系统构建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物理实验预习系统构建图

2.2 功能模块

系统主要由微课视频、图文讲义、文献参考、预习题目四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的功能是:

(1)微课视频模块

该模块通过微视频讲解授课,达到实验预习目的。每个实验项目由实验原理、仪器介绍和实验操作三个部分的微课视频构成。微课特点是“微”,通过3~5分钟短视频阐释某一个知识点为目标,在保证视频短小同时针对性得到加强。微视频能把实验教学内容和仪器使用方法生动、形象、真实展现在学生面前,也适应碎片化学习要求。实验前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可选择观看哪一部分的微课视频,对疑难点部分可反复观看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将实验课中理论讲解移出实验课堂,学生有更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突破了传统实验预习模式的局限性。

(2)图文讲义模块

该模块提供与微课视频相互配套的图文讲义。讲义中展示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可及时浏览讲义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其中实验步骤采用流程图的表示形式一目了然,以图为主文为辅的讲义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也有效减少课堂上仪器损坏现象发生。

(3)文献参考模块

该模块结合每一个实验项目,都收集了一些相关实验的背景资料。例如提供了实验仪器的详细说明书,介绍了该实验仪器内部电路原理图,维修参数等,以及相关学者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扩展丰富学习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需求。

(4)预习题目模块

该模块主要实现对预习测验,根据不同实验项目要求,编制了一定数量的实验预习题目,发布在微信公平台上。学生在预习基础上,可进行自我预习测验。在系统后台可以实现对学生预习的动态监测。

3 预习改革效果与反思

经过一个学期的运行,就“对大学物理实验预习系统是否有效果?”对112名学生进行了在线调查,微信平台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2%的学生认为非常有效果,63%的学生认为效果较好,5%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结果表明学生非常认可系统使用。同时也发现学生实验操作水平总体有较大幅度提升,仪器设备的损坏率也显著下降。

这说明系统具备良好可实施性。同时也体会到,微课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微课视频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一定要精心设计和选择,提高制作能力。提前做好课程规划,按时推送和发布信息。

4 结束语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与微课的相互结合,改革了传统大学物理实验预习模式,实现了互联网+实验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理念。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多元化实验预习的需求,有效提升实验预习质量,保证实验高效完成,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随着应用深入,后期将继续完善实验预习系统的建设。

[1] 张晓旭,王素红,张胜海.基于MOOC教育理念的大学物理实验预习模式改革[J].大学物理实验,2016(3):136-137.

[2] 毕会英,徐美林,蔡桂双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开发与实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7(2):130-134.

[3] 陈赛艳,唐文强,程勇等.基于微课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研究—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7(3):25-27.

[4] 刘士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设计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公众微课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构建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