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慈孝祥和气
——从卞孝萱旧藏《娱亲雅言》谈起
2018-06-11武维春
□武维春
卞孝萱和母亲
卞孝萱(1924-2009),江苏扬州人。师从范文澜、章士钊先生,专攻唐代文学史。生前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述有《刘禹锡年谱》《元稹年谱》《现代国学大师学记》《郑板桥丛考》等,编辑有《辛亥人物碑传集》《民国人物碑传集》等。作品收入《卞孝萱文集》七卷本。卞孝萱一生著述丰富,这得力于他自幼刻苦学习、转益多师。卞孝萱三岁丧父,家道中落,母亲成了他的第一任老师。母亲并不认字,而是先从邻居学几个字,回来教给儿子,日积月累,就能认识两三千字了。成年后的卞孝萱撰文讲述母亲辛勤抚孤的往事,得到众多学界名流的关注,很多名家或作书画、或撰诗文,记载了这一感人的故事,书画作者有齐白石、熊十力、马一浮、陈寅恪、谢无量、陈垣、柳诒徵、宗白华、方东美、邓之诚、吕思勉、钱基博、马衡、胡小石、虞愚、张宗祥、马叙伦、傅增湘、杨树达、陆侃如、冯沅君、朱屺瞻、张伯驹、竺可桢、王蘧常等,计有数百件之多,弥足珍贵。
《娱亲雅言》是卞孝萱1943年为征集作品而起的名称。他的母亲出生于1905年,征集作品有祝母亲40寿辰之意。现存最早的作品是1943年申石伽所赠《贞柯图》,他在图上题字“癸未十一月孝萱先生以太夫人郢句见寄,写此奉政”。最迟的作品是高二适于20世纪70年代所作《卞孝萱为其母夫人求诗寄题》,小序有“夜间亦得再览墨巢为卞母题句,并念此老诗人也。适”,诗云:
慈母操持亦大难,夫亡子幼月光寒。教儿识字先从己,午夜偎灯不早餐。积学成材怜尔类,兴衰养志在天欢。我惭掩迹诗书力,岂为题辞泪未干。
“墨巢”指李宣龚,亦是高二适的诗友。高集中有《奉怀墨巢翁》诗,这里既是为卞母题诗,也是怀念老友。尽管时间跨度较大,但《娱亲雅言》中大多数书画都是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
卞孝萱生前专门谈过自己的冬青书屋,他说书屋是寒碜的,乏珍贵的法书名画,“然而藏书家来,喜欢看我收藏的八千卷楼丁氏、铁琴铜剑楼瞿氏、嘉业堂刘氏、藏园傅氏的墨迹;金石家来,喜欢看我收藏的马衡、容庚、商承祚等先生的墨迹;哲学家来,喜欢看我收藏的熊十力、宗白华、方东美等先生的墨迹;史学家来,喜欢看我收藏的‘南柳(诒徵)北陈(垣)’的墨迹;文学家来,喜欢看我收藏的柳亚子(南社社长)、金松岑(《孽海花》创意者)等名人的墨迹……”这个表述,谦虚之外也有得意之处,而这些书画,都是作者赠给卞孝萱本人的,因此更多了一份温馨和怀想。这些名人手迹,大多为征集《娱亲雅言》而得。
我检得卞孝萱早年的文字《征娱亲雅言启》,他在文章中说:
母氏李,字梅清,年十六嫔于卞,越三载,生不肖,甫二月,吾父即见背矣。母子伶仃,相依为命,食衣费用,悉仗母十指供给。儿五岁,母课之读,然母固不识一字,既贫,无束脩,又弗忍使儿废学,母苦思而有得焉,先求教于邻里中之识字者,每熟四字,归以授儿,如是者期年。姻旧中渐有怜而资助者,儿始得就外傅也。黎明即起,寒暑无违,暮归母必倚闾而望,入室则一灯荧然,母绣而儿读,夜半儿倦而卧。或醒,见母仍治针黹如故,儿感泣,母亦泣,凄楚情景深印童心。
随后,卞孝萱将此函发给了国内许多自己仰慕的学者和书画家,期盼借他们的笔将母亲的慈爱记录下来。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题绝句二首:
卞君娱母以文字,千里乞言走书至。我诗虽陋不敢辞,嘉君养亲养其志。
淮海兵尘白日阴,避居何地陆将沉。一门慈孝祥和气,即是仙源莫更寻。
学者戴克宽(曾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写了四首绝句,这里选二首:
十九孀龄二月孤,于今反哺有慈乌。先民知否铅山蒋,曾绘鸣机夜课图。
一门慈孝苦相持,蔗境回甘天报之。岂独阐扬吾辈责,大江南北口如碑。
两位名人的诗中都有“一门慈孝”语,可以说准确概括了传统文化中重孝义、讲仁恕的美德。古文名篇《陈情表》中有“孝治天下”之说,人们说“百善孝为先”,这都是传统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唐文治的《娱亲雅言题辞》带有总序的性质,他在题辞中称:
孝经曰,人之行莫大于孝,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方其侍亲养亲之时,鼓舞欢忻,手舞足蹈而不能自已,此皆天性之发,生理生机之洋溢而不自觉者也,为人子者,倘能知此意,及时孝养,则《易》所谓保合太和、积善余庆隐寓于此矣。
唐文治(1865-1954),江苏太仓人。1892年进士,参加过晚清和民国的很多重要政治活动,又是上海交通大学和无锡国专的创始人,因一生从事教育及国学研究,对孝文化自然有深入的理解和阐述,是我们理解这些作品的钥匙。
白石老人甲申年(1944)在题画中说:
孝萱先生事尊太夫人至孝,欲得白石画使太夫人见之欢,予早闻之矣。
白石老人也是赞赏其娱母中的至孝之情,所以老人画了两只寿桃,表示美好的祝愿。
国学大师马一浮题了“事亲有道”四个篆书大字,并云“为卞君寿母书”。
戴克宽 题《娱亲雅言》 28×28cm 纸本
唐文治 《娱亲雅言》题辞 35×35cm 纸本
柳诒徵是卞孝萱最早认识的大师,对他的人生有重要影响。抗战期间的1939年,柳氏在江苏兴化避兵,其时卞氏在溱潼镇江苏省立第一临时高级中学读书,听到柳诒徵讲演,谈到国学与国家之关系时说“国学不亡国家就不会亡”,这对卞孝萱选择学术研究之路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胜利后,柳氏到南京任图书馆馆长,卞孝萱则经常和他通信,请益学问,晚年卞孝萱撰文特别强调柳氏的《中国文化史》为有益于社会国家而作。在柳诒徵知道卞孝萱的身世详情后,特为题诗一首,诗云:
灯影机声绘稚存,孤寒容甫述亲恩。卞生覼缕征诗札,更迈龙庄广乞言。
这首诗连续用了几个较常用的典故,“灯影机声”和戴克宽的“鸣机夜课图”一样,指的是蒋士铨的《鸣机夜课图记》,蒋氏的母亲一边纺织、一边课儿,传为佳话。诗中的稚存、容甫、龙庄,分别是洪亮吉、汪中、汪辉祖,这三位清代名人都是父亲早亡,由寡母抚教成名,且都是有名的孝子,柳诒徵即以几位孝子学人来比喻并勉励卞孝萱。这三位学人中汪中是扬州人,对卞孝萱的影响更大,卞孝萱生前多次对来访者谈起过汪中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他们之间的交往还有一段轶事可表。解放初期,卞孝萱在北京的中国银行总部工作,业余欲编辑辛亥革命前后人物的碑传资料,柳诒徵即写信给他的老友、历史学家金毓黻,请他提供帮助并让卞孝萱就近请教,因为柳诒徵知道金毓黻也留意收集碑传资料。其时金毓黻已经很赏识卞孝萱,且积极推荐他调到中科院近代史所工作,故卞孝萱并未出示柳诒徵的书信。数年后柳氏去世,他才将这封信给金毓黻看。金毓黻在日记中记:
丹徒柳诒徵翼谋先生在解放后任上海文教管理委员会委员,五六年间未通一字,近闻人言,已于今年上季归道山矣,为之怆念不已。今日卞君孝萱出示一九五〇、五一年间先生复函,谈及辑近人碑传事,谓“有老友金静庵毓黻留心斯事有年,所搜钱、缪、闵三氏未录之碑传甚夥,未知尝与之接洽否。如未尝通问,不妨径访金君请其合作,并述徵衰朽及怀念之意,金君淹雅祥和,必能一见如故也。”函中主张卞君与余合编近人碑传,余存此意已久,今日并得实现,不期先生已先言之,可谓精神相通,无间千里,益用增我怀念。
这是他们三人间交往的一段珍贵记录,信中提到的“闵”,指闵尔昌,亦为扬州人,对卞孝萱学术影响很大。辛亥人物资料编辑虽然起步较早,但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出版,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辛亥人物碑传集》和《民国人物碑传集》。书籍出版时,柳、金两位学人都早已去世,但其帮助后学之精神,是不可磨灭的。
史学大师陈垣为《娱亲雅言》的题辞是在1948年,所题内容为:
节母可敬,孝子尤可敬。节孝萃于一门,是谓义门。愿孝子始终保其令名,俾节母老而益安,斯为大孝。
后来卞孝萱和陈垣一直有来往,请教并讨论学问,据《陈垣年谱配图长编》记载,“文革”中的1970年,卞仍到陈的住宅探访,并与陈门弟子刘乃和及文物鉴定家史树青一起与其师合影。卞孝萱还写过《陈垣与释氏疑年录》,探讨其治学方法。他与陈垣的几位得意弟子柴德赓、刘乃和、启功都有密切的交往。2007年11月,卞孝萱已经84岁高龄,仍赶赴苏州大学出席纪念柴德赓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并为学生办讲座,介绍陈垣和柴德赓深厚的师生之情、回答听课学生提出的问题。卞孝萱与陈垣长子陈乐素、孙陈智超皆往来不断,函件亦多。
齐白石 寿桃 纸本设色
马一浮 事亲有道 70×35cm 纸本
申石伽 贞柯 70×35cm 纸本水墨
詹安泰、饶宗颐师生的诗词也很精彩。詹安泰(1902-1967),广东潮州人。古典文学专家,著有《花外集笺注》《碧山词笺注》《姜词笺解》,尤为可贵的是他自己在创作上也是高手,其词深情婉约,为人传诵。他为《娱亲雅言》作词《凄凉犯》,词曰:
石阑伫立,风弦外,哀笳蓦起空碧。好春去远,江湖满地,古欢谁觅。林乌向夕,几肠断、京尘旧客。甚天涯,飞笺趁蝶,吹梦度帘隙。凄认年时事,问字芳邻,课儿灯侧。扶雏未老,肯机丝、心将头白。醉笑休辞,看霜隼,摩秋健翮。早冬青,屋背瘦倚,厉劲节。
饶宗颐(1917-2018)亦为潮州人,曾随詹安泰学习古典文学,并习诗词。解放前夕,卞、饶两位曾在香港相遇,他们谈起共同熟知的詹安泰先生,当卞孝萱告知詹氏写的词时,饶氏随即亦作七绝一首:
机声灯影事同传,想见当年画荻贤。一颂孟郊寸草句,欲赓刘向母仪篇。
改革开放后,他俩又在香港、广州、南京相遇。饶氏对潮州乡贤多有研究,对唐代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为官的韩愈有更多了解。晚年他俩相遇时,卞孝萱是韩愈研究会会长,共同的兴趣使他们相知更深,饶宗颐又为卞孝萱的著作《郑板桥丛考》《民国人物碑传集》等书题签。
因《娱亲雅言》从未刊行,所以知者不多,这里我再选录一些前贤的作品,与艺术爱好者同赏。
柳亚子题诗云:
教儿先就学,即学即传人。此是弥天愿,宁关一室春。驰书有贤子,乞墨慰慈亲。何以酬高谊,涂鸦愧策勋。
柳亚子为近代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其诗书读者较为熟悉,不多述。
文史大家冯振题诗云:
画荻丸熊耐苦悲,半生心血萃孤儿。翻欣甘蔗境回日,看舞斑衣又一时。四海驰书为寿亲,孤儿心事亦酸辛。收将文字三千椟,并报萱堂玉树春。
冯振(1897-1983),字振心,广西北流县人。教育家、诗人,曾任无锡国专校长。诗学论著有《诗词杂话》《七言律髓》《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等。
冒广生题诗云:
教儿识字先自识,母身乃兼父师职。伤哉贫也古所悲,上诉九天天变色。儿今长大能显扬,报母上继汪龙庄。此事所关不在细,孝慈两字留百世。
冒广生(1873-1959),字鹤亭,号疚斋,江苏如皋人。为江苏如皋冒辟疆的后裔,著名诗人。1950年题诗时冒已经78岁高龄,《冒鹤亭先生年谱》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卞寄润笔费四万元(指旧币),先生(冒广生)以为不及润例五分之一,遂以润例寄卞,后卞补寄二十万元。
由这则记载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的润笔费行情还是不低的,所谓润笔既有书写本身,又有诗文撰稿的稿酬在内。据卞孝萱的哲嗣卞敏讲述,在征集过程中,也有诸多前辈学者不吝赐赠诗文墨宝,润笔费分文未取。
李宣龚的题诗内容和书法皆佳,且作者将题诗收入他的《硕果亭诗》,这是《娱亲雅言》作品少数收入专集的。李的题诗是:
何尝识字始能师,教学相兼恃一慈。苦节至今天下少,深恩真有几人知。违时彩服仍娱母,循例篝灯不入诗。善述文章根血性,雷同岂受望溪訾。
柳诒徵 题《娱亲雅言》 70×35cm 纸本
章梫 题《娱亲雅言》 73×39cm 纸本
李宣龚(1876-1953),字拔可,晚号墨巢,室名硕果亭,福建闽县人。近代诗人,清光绪甲午(1894)举人。民国成立后曾任商务印书馆经理,兼发行所所长。李氏去世多年后,卞孝萱将此诗给高二适看,他们共同怀念与李宣龚先生的交谊,诗在人逝,感叹不已。
罗惇(1874-1955),广东顺德人,康有为弟子,民国期间曾在北平艺术专门学校、北京大学文学院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罗先生题诗云:
义方出兴门,凿楹人共知。异哉卞贤母,朝学夕为师。世多识字妇,不如母苦思。况母更早寡,三载才结褵。孑然顾形影,抚此初生儿。压线复年年,棘手仍忘疲。戚䣊咸钦敬,据引作闺仪。母劳子渐长,子孝母颜怡。啬丰固靡常,彼苍酬母慈。子贤而有立,揽辔康庄驰。膏腴处不润,洁身从母为。娱亲托文字,合咏柏舟诗。
哲学家方东美题诗云:
坤仪秉元德,鞠育以劬劳。导善春晖暖,扬芳玉树高。量慈盈六合,赋孝秃千毫。为问南陔后,谁哦舜草豪。
方东美(1899-1977),曾用笔名方东英,安徽桐城人。他以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为主旨,并力图贯穿古今,统摄诸家之学。桐城方氏家族,是著名的诗书之家,他自幼熟读诗书,后又接受新式学堂教育,1948年即赴台讲学,相当长的时间,内地读者对其作品知之不多,直到近年,才较多出版。方氏的诗歌作品流传较少,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那一辈学人深厚的国学修养。
任鸿隽题诗云:
贤母教子首读书,儿今报母诗数厨。试看展卷长吟处,绝胜斑衣学舞图。世人养亲不养志,华筵上寿夸豪侈。蕴藉谁如卞子贤,但将苦节话当年。
任鸿隽(1886-1961),字叔永,出生于四川,祖籍浙江归安(今湖州)。1908年,任鸿隽经友人资助,东渡日本。辛亥革命爆发,他立即弃学回国,投身革命。同年12月底,随孙中山一行由上海到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他任总统府秘书处秘书。又是《科学》月刊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科学事业的杰出组织领导者。他虽然从事政治、科学工作,但旧学功底一点不低于文士,实在是可圈可点。
王蘧常诗云:
针声书韵夜朦胧,影事如潮在眼中。不见北堂莱彩舞,蜡灯还似旧时红。
王蘧常(1900-1989),字瑗仲,浙江嘉兴人。历史学家、书法家。他早年曾从沈曾植治学,先后执教于复旦、交通等多所大学。卞孝萱曾述及“犹忆少时收集碑传,移录公(指沈曾植)高弟王瑗仲教授所撰《嘉兴沈乙庵先生学案小识》,恐有误字,函请校正,由是订交,瑗翁手札,寒斋尚存十数纸”。可见他们也是由征诗、收集碑文,进而深入研讨学问、结下深厚友谊的。
《娱亲雅言》的书画作者中,有些现在名气颇高,有些则星光稍淡,如萧龙友、徐宗浩、刘大同、章梫、唐熊、陈定山诸人,但其作品皆有可观,如萧龙友所作兰花,清新可喜。萧龙友(1870-1960),号息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易号不息翁。他曾是中科院学部委员,京城四大名医之首。如果读者看过陈存仁的《银元时代生活史》,就会对萧龙友的传奇人生有更真切的了解。萧的画作于1943年,其时他已经74岁高龄,笔力非凡。他在画上题:“采兰复采兰,花开比合欢。庭闱时眷恋,南陔诗可观。持此以将母,春荣心自安。”
徐宗浩所作《慈竹贞松图》,以松竹喻人,立意高远。徐宗浩(1881-1957),号石雪,后以号行,称石雪居士,祖籍江苏武进,生于北京。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1920年被聘为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1926年任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与齐白石、于非闇、溥雪斋等共同创作《普天同庆》绘画轴,赠送毛泽东,毛亲笔给徐回信。徐其人文辞亦佳,他与卞时相往还,他撰写的《俞君语霜家传》被卞收入所编的《民国人物碑传集》。
刘大同(1865-1952),原名建封,后改名大同,号芝叟,别署老芝。山东安丘人。他参加过兴中会、同盟会、辛亥革命,随孙中山在日本、上海、香港等地从事革命活动。他既是革命家,又是书画家,书画方面他与吴昌硕、徐悲鸿等名家都有交往,细看他的作品,以左手作成,力足手横,一派大家风范,与山东老乡、“扬州八怪”的高凤翰甚为相似。作此画时他已经83岁了,其笔墨之饱满,令人赞叹,他在画上题诗:
任他反正与欹斜,写出寒梅数朵花。省识春风好消息,罗浮香梦入谁家。
章梫作书时也已经83岁。章梫(1861-1949),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曾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等职。有人曾评价认为北大历史上的名书法家只有章梫、金息侯、罗复堪、沈尹默等寥寥几人而已,可见其推崇程度。他的书法,深得《书谱》高韵,细观他的用笔,徐疾转折与孙过庭神似。名书家沙孟海认为他是唐代以来学《书谱》第一人,据说沙孟海生前家中就常年悬挂章梫的书法对联。章梫为卞母所题内容是:
班壹秦末避地楼烦,致马、牛、羊千群。值汉初定,与民无禁,以财雄边,出入弋猎,旌旗鼓吹,年百余岁,以寿称。
如果我们将此书与《书谱》对比,会收获很多,从中可以体会前人是如何用笔的。
唐熊和陈定山可谓书画世家。唐熊(1892-?),字吉生,新安(今安徽歙县)人。他的母亲吴淑娟(杏芬老人)擅长绘画,吴淑娟的父亲也是名画家。唐熊的画宗法八大山人,他在这幅画上题“临篷心老人松柏图”,书法苍劲,不同凡俗。“篷心”指名画家王宸,乃是清初“四王”的后裔,和八大山人的面貌完全不同,这说明唐熊能画多种风格的作品。陈定山(1897-1987)也出生于书画之家,浙江杭州人。他的父亲陈栩(天虚我生)是名作家,善书。他的妹妹陈小翠也是画家,且知名度不低。他本人画的竹,多文人气息,他在画上题“孟宗高节”。据载他26岁时就自订润格,一度曾与吴湖帆、徐邦达齐名,又写过画论,此外他写的小品文《春申旧闻》在海峡两岸都很有影响。
刘大同 梅花 71×35cm 纸本水墨
陈定山 孟宗高节 70×35cm 纸本水墨
纵观这些书画名迹,大都从慈孝着眼,恰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说: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母爱实人间最不自私,如天地之育万物无名无功,而世界赖之以存在。卞母为母爱之典型,遂使卞君善继其志,善述其事,可以风世矣。
母慈子孝是中华传统美德,上述许多诗中都用了古代二十四孝图中“戏彩娱亲”的故事。贤母教子的典故,最著名的则有“画荻”“和丸”的故事,《宋史·欧阳修传》记载: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母郑氏以荻管画地写字,教其读书。《新唐书·柳仲郢传》记载:柳仲郢幼嗜学,母韩氏用熊胆和制丸子,使郢夜咀咽以提神醒脑。所以后人常用这两个典故称颂母亲教子有方,这两个典故也是《娱亲雅言》的作者使用最多的。
数百张名士佳作,使人心潮澎湃,这是传统文化的精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这些前辈学者赐赠诗文的鼓励,对卞孝萱人生道路的选择影响很大。晚年,卞孝萱写过《现代国学大师学记》一书,对这些题诗的前辈给自己的影响多有论述,他说“邓之诚先生赠诗云:‘不信沈冥删道德,定知洁白奉晨昏。’陈寅恪先生赠诗云:‘嘉君养亲养其志’、‘一门慈孝祥和气’。不止治学,更重修身,我作为座右铭”。卞孝萱在书中除写邓之诚、陈寅恪外,还写了柳诒徵、吕思勉、陈垣诸人。卞孝萱一生,接触的知名人士很多,他自己曾述,这些人中有革命先进、民国首脑、清朝遗老、满族皇室、名人后裔,和这些人士的交往,都有利于他学术思想之形成。特别是与大师的交往,学习做人和治学方法,这更是他取得成功的途径之一。
邓春澍 疏枝横玉 72×38cm 纸本设色
冯振 题《娱亲雅言》 纸本
罗惇题《娱亲雅言》 33×33cm 纸本
王季烈 题《娱亲雅言》 70×35cm 纸本
王蘧常 题《娱亲雅言》 70×35cm 纸本
柳亚子 题《娱亲雅言》 102×42cm 纸本
陈垣 题卞孝萱节母事略 35×28cm 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