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正处于网络文学的3.0阶段
——对话青年文艺评论家夏烈
2018-06-11王晓斌
文|王晓斌
受 访 者 夏烈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文化创意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网络作协常务副主席,杭州市网络作协主席,杭州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主 持 人 王晓斌
杭州市书协副主席,编著有《中国历代画家佳作品鉴·余任天》等多种出版物
王晓斌(以下简称王):夏烈老师好!咱们是老朋友,最近有一段时间没联系了。您现在是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除教学研究之外,近些年都在忙些什么呢?
夏烈(以下简称夏):晓斌老师好!我的基本工作有三分之一时间放在影视学和艺术学的研究生教学和文化产业管理的本科生教学,三分之一时间放在国内尤其是浙江、杭州的网络文学、网络文艺的研究、组织等工作,还有三分之一时间则交给党派、政协等政治生活,以及自己创作、评论包括给青少年回信等文化事业上。我有一个“为爱找方法”的中学生通信栏目已经开展了近6年。可以说,支离破碎,也可以说,非常充实。
王:您有很多头衔,诸如杭州市网络作协主席、浙江省网络作协常务副主席,杭州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等。但我知道,在类型文学或者说网络文学方面,您介入和关注得较早,可以说是网络文学研究和批评的拓荒者,您认为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 夏烈个人回忆录性质的纪实作品《大神们:我和网络作家这十年》
夏:传统文学是最近十余年网络文学主流化、市场化之后,对于上一个阶段即新时期文学以来文学创作主要是纯文学的称呼,对此,纯文学界是保有意见的。纯文学的指责中也有其合理性,比如说:网络文学不就是通俗小说吗?仙侠、言情等题材几乎是对“五四”新文学颠覆的“旧”文学的借网还魂。
但有趣的是,中国网络文学20年的发生、发展,不但在大众文化时代站稳了脚跟,更在全球文化发展的格局中获得了自己独特而强大的优势,也就是说,它们首先是全球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与世界在时代语境里的一种契合。所谓大势所趋或者因时而起,我认为,它们是富有时代典型性和新质的,是中西古今多元文化基因“混生”的结果,也是不可逆的事实存在的当代重要文化、文学现象。所以,要探究网络文学在这个时代繁荣兴盛的原因,首先要问全球文化发展的趋势,要研究文化资本和大众文化的来龙去脉。
其次,要重视网络文学在“隔代遗传”“隔代亲”这个意义上的文脉传承和借鉴的意义、价值。中国网络文学有很多中华传统文化的化用,很多特点在中国古典小说、近现代的“鸳鸯蝴蝶派”和港台通俗小说经典中都出现过,似曾相识。很多网络作家也自认是中华文化的爱好者、传承者、创新者。所以要重视网络文学中的“中华性”,这跟中国人的民族情感、文化基因、哲学、性格等直接有关,因此十分亲民。网络文学与纯文学根源于现代性反思、反讽、精神孤立和西方经典学习不容,是属于不太一样的传统。
目前,网络文学的主流为是类型小说,玄幻、言情、历史、军事、职场、官场、悬疑、科幻等内容,因此它们更注重类型化故事和剧情的叙写、模仿和创新,是中国“故事”的写作,是以读者为中心的“好看小说”。这也和纯文学所追求的反类型化、陌生化、作者中心、严肃精神或先锋实验不同。并且网络文学因为类型的缘故,跟影视等文化产业、产品的关系愈发密切,造就了所谓“IP”(有粉丝经济价值的知识产权改编和买卖)这一文化市场的热点。
王:杭州是网络文学重镇,云集了全国最优秀的网络写手。2017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和首个“中国网络作家村”落户杭州,这对杭州意味着什么?
夏:它们出现在杭州,意味着浙江已经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的一个重镇。概括来看,包括1.0阶段的创作优势——沧月、流潋紫、蒋胜男、阿耐、桐华、梅子黄时雨、随侯珠、疯丢子、侧侧轻寒、七英俊在内的诸多新老女性作者大神,南派三叔、天蚕土豆、烽火戏诸侯、梦入神机、管平潮、燕垒生、曹三公子、陆琪、苍天白鹤、华表、发飙的蜗牛等男频大神,纷纷奉献了他们广为读者所知所爱的作品,其中一部分通过影视转化更是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2.0阶段的组织优势——杭州是全国最早,也就是2007年就在作家协会里成立类型文学创委会的地方,之后,2014年成立全国第一家网络作家协会,2015年成立全国第一家省会城市网络作家协会,2017年成立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除此之外,还有全省网络作协的省、市、区县的三级覆盖制、首个华语领域的网络文学奖项评比、网络作家评职称等,都诞生在杭州。
今天,以IP概念为标志的网络文学全产业链开发,即影视、动漫、游戏与网络文学的深度融合,使浙江杭州正在形成3.0阶段的产业优势——上述扎实的基础、开放的意识,促使中国网络作家村必然优先考虑选址于此。
王:您曾发起国内首个关于网络与类型文学(小说)的文学大奖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2017年,您说将以个人品牌命名启动一个类型文学奖,什么时候推出?这是否将是国内首个个人品牌的华语类型文学民间奖项?
夏:2017年7月,我宣布2018年将启动个人品牌的类型文学奖,旨在以民间的、专业的,理解和同情当代网络文学与类型文学的知识分子的视角和定位,由我和一些志同道合的评委们挑选出心目中认为中国网络与类型文学的经典之作,为泥沙俱下、数量庞大的网络文学、类型小说树立精品的标杆,探索评价标准和评价坐标。
由此,后推20年,并始终向当下开放,激活整个中国网络文学、类型文学的创作活力,加持一些重要甚至被遮蔽的优质作品的文学价值、IP价值。预计正式启动评选要在下半年,此事也得到了很多研究界、评论界同道,网络作家们,还有内容产业平台和公司的广泛关注。
王:未来您还有什么计划?能给读者们分享吗?
夏:我的个人回忆录性质的纪实作品《大神们:我和网络作家这十年》——第一部“星火时代”即将面世。这也是杭州市文化精品工程的扶持项目。写的是2007年到2013年,我和网络作家,尤其是浙江的、杭州的网络作家群的种种故事,很多事件、细节是第一次披露,具有一定的史料性,也“故意”写得比较好看,以满足“粉丝”们的爱好。接着会写第二部,预计下半年出版。现在已经有公司看中此书的影视改编权了,正在洽谈中。
此外,我答应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主编一套“中国网络文学研究书系”,很开放,欢迎有研究能力的人都来加盟。再就是扩大到网络文艺领域——我也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的副秘书长——就习近平新时代网络文艺思想有研究计划。而2017年来,我的关于网络文艺问题、建设、发展的有关报告、提案、专家意见,已经得到了包括王沪宁同志在内的各级领导的批示,这方面的智库工作,也是我下一步的工作要点,以全部的热忱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服务于地方文化产事业的进步,服务于各界人士更好地认知和使用互联网文艺、使其精品生成并有益世道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