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竹笛技巧及音乐情感表现
2018-06-09袁占江
袁占江
【摘 要】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中广为流传吹奏乐器,竹笛流传地域比较广并且品种也比较多。竹笛发音比较委婉,也比较动情。竹笛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监证。竹笛演奏过程中,竹笛技巧属于基础,表演者需要应用熟练竹笛演奏技巧,进而表达曲谱情感,给予观众深刻印象。本文对竹笛演奏技巧作了分析,进而分析竹笛技巧及音乐情感表现,为更好体现竹笛艺术魅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竹笛;技巧;音乐情感
中图分类号:J6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9-0088-01
一、竹笛技巧分析
竹笛主要有南派与北派。竹笛演奏技巧基本功包含了气、指、舌、唇等。在演奏竹笛过程中,“气”属于万物生长源头、是根本。“气”的寓意非常广泛,属于看不见也摸不到的物体。“气”同我们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气”在竹笛技巧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利用“气”能够控制竹笛演奏的整体效果。
所谓“指”,主要是竹笛演奏时保证手指灵活性,同时还需要保证干净利落的动作以及良好的敏感度。所谓“舌”,则是人类对于味觉的能力,属于人们说话的重要器官。竹笛演奏时,舌头技巧能够体现演奏者水平。诸如,竹笛演奏中欢快曲子大多由舌完成。所谓“唇”,则是需要关注到口劲,保持吸的节奏。
因此,竹笛演奏过程中需要掌握气、指、舌、唇等技巧,这样才能够充分表达情感。总之,无论是哪种技巧,只要多练习都能够掌握,正是人们所说的“熟能生巧”。演奏时,演奏者需要对音乐负责,避免破坏曲子中原有的优美感。
竹笛需要根据曲子进行定调,不同曲子所选择的调也存在着差异。考虑到竹笛分为南派与北派,那么定调就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例如,北派中竹笛定调相对较高。北方音乐更加激昂,冲劲很大,更加豪爽。竹笛演奏技巧同时适用于北方音乐。南派竹笛定调普遍较低,南派曲子更加优美、委婉。
二、竹笛与音乐情感表现
学习音乐相关知识能够更加透彻了解音乐,同时能够将音乐表达内容同竹笛演奏技巧巧妙结合,更加生动体现音乐内涵,表现效果非常好。诸如《秦川情》,细致分析该曲,进而表现秦川人豪爽与热情的思想感情。竹笛演奏过程中,着重表达秦川人的特点,这样能够促使演奏者能够将情感完全投入到演奏过程中,最终达到渲染气氛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促使观众真正了解内容,体味到秦川人民的热情,同时也能够投入到音乐演奏中,体味音乐演奏带来的快乐。
日常生活中,个人行为、个人风格、个人感情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内心也较为复杂,这同社会活动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因此,日常生活中需要积极参与多项活动,逐渐丰富个人知识与个人阅历,在活动过程中能够达到释放情感、收获情感的目的。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将自身情感、音乐内容、竹笛三者紧密结合,进而将音乐情感、音乐内容完美演绎。演奏者在竹笛演奏过程中,需要具备非常强的想象力,促使竹笛演奏技巧和音乐情感紧密结合,进而将音乐内容更加详细、具体地体现出来。
竹笛演奏时,演奏者需要为音乐负责,尽可能避免破坏曲子自身所存在的美感。例如,《鹧鸪飞》是南派竹笛艺术杰出代表作,也是“魔笛”陆春龄先生的代表作,陆春龄先生演奏最多的音乐就是《鹧鸪飞》,同时还具有多个演奏版本。虽然不同版本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都保存了江南乐曲风情,不仅优美华丽,而且旋律流畅,体现出无限的音乐意境。此外,陆春龄先生还创作了《江南春》《今昔》等,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为了能够完美表达激昂、豪爽、热情的情绪,他充分利用竹笛技巧中基本功,陆春龄先生将竹笛技巧和音乐情感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完美呈现出来,竹笛技巧与音乐情感表现二者缺一不可。
音乐非常感性,能够激发人类的情感。在听到歌曲以及看到乐谱时,需要仔细体味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演奏时,将竹笛演奏技巧、自身情感、音乐之间有效结合,更好地传递给观众,促使观众能够有所体味,促进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从而产生新的音乐。
穆祥来先生的《深秋叙》,在演奏过程中,能够体味到笛曲中浓厚悲秋情绪。竹笛演奏过程中,将竹笛演奏技巧和音乐情感紧密切合,进而淋漓尽致体现出悲秋情绪。《深秋叙》能够体现作曲家使用竹笛的技巧,这样能够深刻表达音乐内涵。
三、结语
总而言之,竹笛艺术实际上是音乐爱好者与音乐演奏家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所形成的,在音乐伴奏中能够实现完善乐器的目的。音乐演奏过程中,需要熟练应用竹笛进行伴奏,这样能够更好体现出音乐中所蕴藏的情感。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竹笛的演奏技巧,这样能够在演奏过程中更加细致、更加精确地体现音乐内涵。因此,竹笛技巧同音乐情感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付传利,秦琴.論竹笛的演奏技巧与乐曲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s1):140-141.
[2]李亚鸽.竹笛演奏中的表演技巧与情感表现[J].北方音乐,2016,36(13):63.
[3]陈涛.论竹笛演奏技巧与情感在乐曲中的体现[J].北方音乐,20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