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现状与策略
2018-06-09高艺
高艺
[提要] 大学生创业是國家鼓励和政策支持的方向,然而却存在成功率低下的问题。究其原因,有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者自身的缺陷以及创业资源等因素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整理,探求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4月9日
一、前言
2010年,我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开启了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篇章。2014年9月,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号召,更是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社会各界关于创新创业的热议浪潮。而后“双创”又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之中,体现了国家政府的重视。国家政府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锻炼,不仅突出强调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还推出了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人生价值。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宏观微观环境都在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因而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发现不足并改善创新教育模式、大学生也要从自身情况出发,理性创业不盲从,如此才能激发调动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创业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进步的事实需求和创新驱动的国家发展战略。
二、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成果主要体现在相关课程的开设和学习上,虽然国内众多高校相继设立了创业概论、新创企业管理和创业营销等与创新创业有关的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并对创业有初步的了解,但大多数课程仍存在许多问题。
其一,教学教育内容有待更新。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创业的内容和形式正在加速变化,与此同时,高校内的创业课程却存在着教学内容更新慢、多年来仍旧使用同样的教材、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
其二,未形成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开设此类教育课程,但重视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关于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大多将之定位为选修课,并且在培养计划中没有形成制定固定的创新创业板块供大家学习参考。因此,大多数学生仅仅是学习了解部分创新创业知识,难以形成整体观念,更别说融会贯通所学然后应用到实践中了。
其三,课程考核要求形式化。课程考核要求不仅是保障学生学习吸收率的硬性指标,更是区分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关键所在。在开设课程的高校中,仍然存在学生对课程学习采取随意应付、期末复习临时抱佛脚的普遍现象;再加之课程教授教师水平层次不齐,对于学生要求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教师、学生没有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未区分开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要求和目标,导致课程考核流于形式。
其四,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紧缺。一方面大学生在校园期间,不仅需要了解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增强对于新创企业、行业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了解;另一方面很多学校此类课程的教授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工作量较大,因而难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创新创业教学上。与此同时,大多数教学老师并没有创业经历,很难从实践的角度剖析教授。所以在高校里,同时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经验的师资队伍是很匮乏的。
(二)大学生创业的自我缺陷
其一,经验不足。大学生创业者创业经验是不足的,通过在校的理论学习对创业形成了初步的认知,但这些对于创业实践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大学生对于市场信息的把握程度不高,难以对市场行情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且大学生对于创业团队的组建和股权分配、创业项目的融资筹资以及创业资源整合等问题都不是很了解,因而容易在创业的各个环节出现问题并最终导致创业失败。
其二,固守传统的就业观念。对于大学生自己和大学生的家长来说,大学毕业之后求职就业仍然是主流方向。大多数学生与家长在面对创业和就业的选择时,都会偏向选择相对稳定的就业。再进一步分析的话不难发现,当今的大学生对于就业的主流认知就是靠个人努力工作达到升职加薪的目标;对于创业则普遍认为复杂且容易失败,故而创业意愿低。所以,基于这种传统的就业观念,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就业。
(三)大学生创业资源的匮乏
其一,核心技术不成熟。对于拥有核心技术的创业者来说,技术资源是创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在创业初期,大多面临着核心技术不成熟的现实问题。在进入市场以后,如果创业者不能及时有效地保护和升级核心技术,很难与强大的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
其二,社会关系简单。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校园和家庭,所以大学生人际关系资源还是比较单一的。虽然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在寒暑假期间外出实习,但就人脉的积累效果来说微乎其微。当然,如果过于高估人脉的力量,疏于产品服务的建设,也难以形成竞争力。
其三,创业资金短缺。大学生创业伊始,资金资源大多来源于家庭的支持。随着创业项目的进行,产品研发设计和生产销售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时资金的短缺就会直接造成竞争能力的削弱。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一)多层次教育体系的构建。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可以构建多层次的教育教学体系。实现以教学为中心,增加融入实践活动的课程学习,多门学科共同支撑的教育体系。
其一,课程教授的革新。从教学内容上来说,需要与时俱进更新教材,剔除老旧不合时宜的内容,增添真实客观的理论知识与时下案例。教师在教授创新创业知识时可以以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发散式教学。
其二,多层次课程学习体系的构建。首先可以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其次根据难易程度和内容特性将创新创业课程划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大类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以及创业实践课程四个不同层次。面向大一和大二的学生,提供教授大学生创业入门级别的概括性知识的课程;对于大三和大四的同学可以提供具有一定专业深度的创业课程,加深同学们对于创业中关键部分的了解,形成对于创业的立体认知。课程学习体系的搭建,还需要与专业内容相融合,因而可以尝试跨学院联动配合授课,打造通才。与此同时,加快实施课堂内外一体化,将第二课堂的培养计划纳入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计划中来。不断丰富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创新创业讲座、定期举行创新创业竞赛。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联系,实现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可以活学活用在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完成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标。
其三,課程考核的创新。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考核机制上可以尝试转向翻转课堂和以实践为主的考核方式。一方面翻转课堂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思维创新;另一方面以实践为主的考核方法可以让学生应用所学,通过实践加深对创业的理解。需要点明的是,对于基础入门级别的创业课程可以融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按组考核作业与成果再综合个人期末学习成果展示实施考核。对于中级等较高难度和更高实践性的创业课程,教师不仅可以以课堂教学为依据,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进行实践活动。也就是说,考核的创新需要结合学生接受能力来设置,考核不是目的,打造更好的课堂才是目的。
其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其师资队伍需要同时具备“学者+企业家”的素质,即这种师资不仅是能够完成课堂教学的理论专家,还是创业实践能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需要全力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样才能提高创新创业教学的质量。
(二)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
其一,提升创业能力。大学生在进行创业准备中,可以多多参与了解创业实例,了解创业的具体环节与注意事项、提高对于市场需求的敏感度和创业过程中解决困难的应变能力。从多个方面,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思维和能力,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二,加强创业观念的培养。对于传统的求职就业观念,首先要明确就业创业地位平等的基本观念;其次要强调创业与就业之间的区别,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去选择。而且如今中国的社会环境是十分适合创业的,大学生创业不光能实现自我的提升,还能够服务社会、促进发展。
(三)创业资源的获取
其一,把握现有资源。近年来,我国政府和高校纷纷出台各项大学生创业帮扶政策。相对于一般的新创中小企业,大学生创业者更容易获得低息或者无息的优惠性贷款政策。大学生创业者还可以通过相关创业竞赛获得相关企业或者创业基金的资助。虽然大学生社会关系比较简单,主要是依靠亲友支持,但是伴随着创业的展开,大学生创业者可以积极拓展社会关系,提升对于创业环境的深入了解,更快更准地发现尚未被满足的消费者需求,从而更容易获得其他创业资源。
其二,整合创业资源。一般而言,大学生创业者所拥有的创业资源中总有如技术资源类一到两项是比较关键的资源。基于此,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利用关键资源补足短缺资源,实现资源之间的整合利用,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10).
[2]罗三桂.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现状及提升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