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信息公开现状比较

2018-06-09刘昱杉聂曲晗张琰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京津冀制度内容

刘昱杉 聂曲晗 张琰

[提要] 本文就京津冀9所高校的信息公开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存在信息公开不及时、信息公开内容浮于表面、信息检索系统设置不合理、网站建设不规范、信息公开的反馈渠道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进一步完善高校信息公开制度、健全考核监督制度、加强高校信息公开宣传力度等对策方法。

关键词:高校信息公开;网站建设;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4月23日

一、引言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年5月起正式实行。其中,第37条明确规定,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参照该条例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机构制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愈发引起社会重视,人民群众对教育领域相关信息的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而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高校信息公开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领域信息公开的程度。而高校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推动高校依法治校、提升教育工作透明度的重要方法,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加强高校作风建设的当务之急。2010年5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标志着我国高校信息公开制度的正式确立。2014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对高校信息公开的事项进行了统一规范,要求各高校开辟信息公开专栏,统一发布相关信息。

京津冀一体化自2014年提出以来,一直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2017年4月雄安新区的设立,更有力地促进了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地区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教育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一体化也是必然的结果。除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京津冀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也位于全国前列,在“双一流”建设中,一共42所双一流大学,京津冀地区共有10所,占比23.8%。137所高校拥有一流学科,京津冀地区拥有40所,占比29.2%。选择京津冀地区的高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选择调查对象的过程中,笔者充分考虑了可行性,选择在京津冀地区选取样本,经过网络调查进行比对,本文选择了京津冀地区信息公开网站建设比较健全的9所高校,分别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燕山大学、河北经贸大学。为了保证调研结果的完整性,笔者选择对2017~2018年高校信息公开网站建设进行比较研究。

二、文献综述

笔者以CNKI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源,以“高校信息公开现状”为主题,共检索出298篇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7年12月。其中,文献数量从2010年开始逐年增加。

关于高校信息公开现状,很多研究者从财务信息公开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还有研究者对高校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网站建设、绩效评估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从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角度来讲,研究者主要对制度建设提出设想,并对现有制度进行完善。赵东海认为我国高校信息公开的完善需要维持信息公开和办学自主权的平衡,即厘定高校不予公开的范围,还需要推动强化重点信息的公开,尤其是高校招生信息和学校经费来源年度预算决算方案。王彤在关于高校信息公开的制度构想中认为要有较高级别的议事协调机构、要设立独立的、专门的高校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要有负责信息公开工作的专职人员三者组成的高校信息公开的组织体系对制度进行监管和规范。曾兵在《加强高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若干构想》一文中,从公共管理和法律的视角,借鉴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经验,认为加强高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应树立法律意识,建立责任制度与救济制度,发布高校公开指南,建立监督制度。

从信息公开的网站建设角度来讲,大多数研究者从网站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中,《教育部直属75所高校“信息公开清单”合规性分析——基于2014~2015年数据的比较》一文对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信息公开的合规性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教育部直属高校2015年较2014年信息公开逐步规范,但是直属高校信息公开问题依然突出。《全国100所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现状研究》分析我国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基本情况、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信息公开内容、依申请公开、公开载体等方面的特点和存在问题。马海群、吕红则采用网络调查法,对2,417所高等学校的信息公开网站进行调研。将我国高校信息公开网站建设情况归纳为五大属性进行阐述,并分析高校信息公开网站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优化建议。《我国高校信息公开网站建设状况调查报告》一文以我国114所“211工程”高校信息公开网站为调研对象,开展网络调查,总结了信息公开网站建设的现状,对其公开内容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网站建设存在信息公开范围不明确、信息公开内容不完整、信息公开收费标准不明晰等问题。

从高校信息公开的内容来讲,《我国高校信息公开范围的完善》一文详细具体的介绍分析了高校信息公开的内容,致力于完善其公开范围。王涛和马海群则在他们的文章中通过对构建维度、构建原则、构建方法和构建要素的分析和确定,从而实现了高校信息公开中主动公开信息的分类体系构建。

研究者们在对信息公开的网站建设研究时,大多集中在理论性研究,或是调研多个学校,比较网站建设的基本情况,基本没有对信息公開的及时性进行探索,也很少有从横向的角度,比较不同的公开项的差异。本文将从这些角度更为深入地比较高校信息公开现状。

三、调查方法与过程

本文采用了网络调查和量化分析的方法,以《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中提供的50项公开内容作为依据,每一大项为2分,共计100分。对2017年9所高校的信息公开网站上公开内容进行赋分,2017年没有公开的事项为0分,公开不完整的根据每一小项赋分。例如,基本信息中的(3)教职工代表大会相关制度、工作报告,相关制度与工作报告都及时公开为2分,公开一项为1分,都没有及时公开为0分。对在网络调查中的操作性、合理性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表1)

四、结果分析

(一)现状总结

1、分值情况。通过对2017年9所高校50项信息公开内容的赋分,得到北京大学为74.4分,清华大学为52.7分、北京师范大学为72.4分、南开大学为62.3分、天津大学为43.8分、天津师范大学57分、河北大学为57.7分、燕山大学为52.4分、河北经贸大学35.4分。各个大学都设立了信息公开的网站,并且网站都在建设完善之中。但从赋值结果也可以看出,信息公开的整体效果较差,从地域上比较,北京高校公开效果相对好一些。

2、公开形式。总体来说,9所高校都设有专门的信息公开网站,可以看出大多数高校都对信息公开加强了重视,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其他新兴载体还没有被投入使用。不同高校官网信息公开的板块所处位置不同,有些学校设置的位置较为隐蔽,查找起来耗时较长。

3、公开内容。从各项内容的公开比较,6项基本信息、4项学生管理服务信息、3项学风建设信息、2项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公开的整体效果较好。招生考试信息、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人事师资信息、教学质量信息等整体公开效果较差,涉及到资金、人事等较为敏感的信息公開质量较差。

从公开内容的规范度比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燕山大学按照《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提供的框架进行公开,而剩下的大学自有一套信息公开项目框架,或者存在大量信息没有公开的现象。

9所高校大多数公开项目都要跳转到其他的工作网站才能浏览,查找起来较为困难。信息公开网站的建设在其他网站的建设基础之上建立,大多数项目依附于其他网站,独立性不强。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公开网建设取得的成绩与问题同在。高校信息公开网建设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拥有一定基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部分高校迅速行动的态度令人欣慰,但存在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二)存在的问题

1、信息公开不及时。在网络调查中发现,虽然一些高校的信息公开内容都存在,但更新不及时,一些甚至停留在2014年、2015年,导致整体分值较低。其中,教育质量信息的公开尤为明显。

2、信息公开内容浮于表面。高校积极公开的内容都是一些条例、规定,但对于其他问题,例如研究生复试的成绩及名单、财政、资产信息、拟新增学位授权学科或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及论证材料公开的内容较少,其中,高校招生信息和学校经费捐赠、来源、使用情况尤其明显。大多数公开的内容都较为表面,真正能有效抑制教育腐败的项目却没有被公开。

3、信息检索系统设置不合理。随着高校信息公开的不断发展,公众的信息需求也是多变的,需要检索系统的支撑。信息检索系统作为信息公开网的重要组成,是方便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目前,部分高校的信息公开网不提供检索系统,用户搜寻信息过程十分困难,有高校的信息公开网提供输入关键词式的标题检索,这种初级检索面对海量信息时的检全率和检准率十分不理想。

4、网站建设不规范。大多数高校信息公开网站中的内容需要连接到该校的其他网站才能查看,没有自身内容的建设,查看起来十分不便利。还有一些高校信息公开的网站位置较为隐蔽,除此之外,一些院校公开内容未经分类,查找信息如同“海里捞针”。还存在一些栏目空设、未提供链接。总之,网站建设的规范性、合理性还经不起推敲,很多网站存在内容框架建设较好,但实际内容质量较低。

5、信息公开的反馈渠道不健全。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公开网站的意见箱开设率不高,并且意见箱主要以E-mail为主。很少有其他能够反馈意见的渠道,在线服务是体现信息公开网交互性的重要内容,是吸引师生及社会公众参与高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重要手段,但多数高校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单方面的输出会导致信息公开不能实现发布者和接受者的对接,影响了信息公开的质量。

五、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由于高校在建设校园网络初期普遍缺乏系统的规划,往往是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建设发布信息的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主要是由于信息的不统一,造成了不同网站、不同信息系统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应该统一教务、科研、人事、财务、办公室等多个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发布和协调机制,使得各个网站、各类信息系统从设计到使用不再各自为政,从而建立网站间的链接,提高共享程度,改变“信息孤岛”现象,提高信息公开的及时性。

(二)加强高校信息公开宣传力度。为了更好地提高信息公开的质量,学生、教师、民众作为接受者,需求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公众自身需要提高寻找、获取和关注公开信息的意识,还应该加强信息公开的宣传力度,扩展信息公开的宣传渠道,线上和线下宣传相结合。高校自身重视信息公开,借助更多更现代化的平台展示信息公开的内容。

(三)健全考核监督制度。高校在实施信息公开过程中,应配套信息公开运行经费,建立激励机制与监督考评机制。可组织一定形式的调查和评比,对信息公开工作到位、公开内容丰富、信息更新及时、咨询反馈及时、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单位进行表彰,以激励和推动信息公开工作。对高校信息公开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难题进行调整,也可采取一定的考查措施,对网络信息的公开率与更新率进行统计,对未按时完成的公开信息或违反公开规定的单位在考核中加以体现,制定明确的奖惩措施,与评优评奖等相挂钩,充分调动信息公开工作的积极性。

(四)进一步完善高校信息公开制度。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是高校信息公开的主要依据,但《办法》中提到“高等学校对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学校规定的不予公开的其他信息不予公开”。这让很多高校不予信息公开提供借口和钻空子的机会。因此,应该进一步细化高校信息公开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适当增加信息公开制度的法律威信,让高校进行信息公开成为义不容辞的法定义务,从而推进信息公开工作的有效发展。

六、结语

通过网络调查分析和量化分析,发现虽然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公开网站建设整体提上了日程,但是公开的及时性以及对敏感信息的公开现状很不乐观,除了网站的内容,网站的功能性也有待加强。高校信息公开网站建设是高校信息公開载体建设,是高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信息公开政策运行机制的组成与重要保障,对高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意义重大。因此,高校在接下来的网站建设中,应该统一其信息资源,增加其反馈渠道,使得高校信息公开网站标准化、规范化。

本文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首先,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特殊的情况,因此在赋分时存在事项取值模糊的情况;其次,笔者在取样的过程中只选择了京津冀9所高校,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可以更大范围的选择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普遍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磊,魏丹,王浩.大学生对高校信息公开的反应——基于南京市的调查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9号文件.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Z].2010.

[3]教办函[2014]23号.教育部关于公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的通知[Z].2014.

[4]中国教育在线.“双一流”大学各省分布情况统计[EB/OL].http://gaokao.eol.cn/,2017.

[5]赵东海.论我国高校信息公开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4.

[6]王彤.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

[7]曾兵.加强高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若干构想[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6).

[8]肖丹,张旭.教育部直属75所高校“信息公开清单”合规性分析——基于2014~2015年数据的比较[J].现代教育管理,2017(3).

[9]李凯,赵萌.全国100所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现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0).

[10]周丽霞,刘转平.我国高校信息公开网站建设状况调查报告[J].情报科学,2013.31(3).

[11]郎惠孟.我国高校信息公开范围的完善[D].上海师范大学,2017.

[12]王涛,马海群.高校信息公开中主动公开信息的分类体系构建[J].现代情报.2011(3).

[13]马海群,吕红.我国高校信息公开网站建设现状调查与优化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5).

[14]凌镜.网络环境下提高高校信息公开有效性的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3(2).

猜你喜欢

京津冀制度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主要内容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