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 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

2018-06-09

党员干部之友 2018年6期
关键词:现代化战略农民

□ 本刊记者 邢 华

记者:宋主任,您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并被写入《党章》,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这一战略的目标任务、实施举措进一步被明确。您是农业经济专家,您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基于什么背景?

宋洪远:我个人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总要求。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强调的是全体人民的小康,是城市要小康,农村也要小康。目前,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也就是说,只有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老乡都脱贫进入了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真正实现。老乡要小康,体现在三农工作上,就是要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就是要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全面进步。而这就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现代化,就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目前,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短板。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要伸长短腿、补齐短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二、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提出的新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就是要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农业、农村领域表现得最为突出。要解决这些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就要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全面进步。

三、农村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比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交通的可达性和网络的全覆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条件。农业的多功能性、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让人们向往乡村、看好乡村。有统计表明,农业农村已经成为投资兴业的一片热土。这些都说明,人们的乡村振兴意识已经觉醒。另外,我国拥有几千年的乡村文明和农耕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升发展,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条件。

总的来说,上述三个背景,实际上强调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目前,乡村振兴的动员令已经发出,进军号已经吹响,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记者:刚才您提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业、农村表现得较为突出。就这个问题,您能详细说明一下吗?

宋洪远: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可以概括为三个不平衡、三个不充分。

先说一下三个不平衡。第一个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状况不平衡。比如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比例为2.7∶1,与世界平均经验数据的比例2.5∶1还有一定的差距。第二个不平衡,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不平衡。从水、电、路、气、房和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社保这10个方面看,我们从直观感受上就能比较出差距。第三个不平衡,农村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例如: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出现了不少“大、强、富”的村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百亿元村就有30多个。然而,全国广大地区同样存在着大量“小、弱、穷”的村庄。在西部地区,不少村庄还是空壳村、负债村、贫困村。

不充分也有三个表现。第一个不充分,农村产业发展不充分。就农业发展而言,在一些基本指标上还有待提高。一是有效生产能力还有待提高,比如种子、农机等。我们的种子产业还不强,这就是差距。二是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还有待提高。为什么粮食连年增产还需要进口?是因为别国的农产品价格便宜,质量还好。三是防灾减灾能力还有待提高。比如农业遭灾,老话说,旱灾一大片,水灾一条线。一有灾,就减产。第二个不充分,农村资源要素利用不充分。我们人多地少水缺、人增地减水紧,但是要素利用还有很大的空间。一是劳动生产率。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约占27%,然而农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到9%,27%的人口创造不到9%的产值,这样的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科技贡献率。去年我国农业的科技贡献率是57%,而发达国家是75%。三是资源利用率。我们到现在也不敢说,在全国范围内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焚烧的问题。第三个不充分,农业投入和农民增收渠道还有待拓宽。农业投入现在还主要是依靠财政,但财力也是有限的,能提高到哪里呢!

要解决这些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就要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全面进步。而这就是我们讲的乡村振兴。

宋洪远,农业经济专家,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本刊记者 孙大勇/摄影

记者:对于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您有何思考?

宋洪远: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第五部分第三条,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概要的阐述。核心内容,我认为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去年底召开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主题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2月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主题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一号文件中的第九到第十二部分,实际上讲的就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四个重大举措。

一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改革促进乡村振兴。总的要求是,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二是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三是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四是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综上所述,这些重大举措可以概括为四个词:制度、人才、投资、领导。

记者:衡量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青年人回归乡村,回到生养自己的土地,安居乐业。从目前来看,农村地区人口外流的现象还是存在的。您认为,怎么能够把人才留在乡村?

宋洪远:让乡村人气兴旺,无外乎两个方面。第一,要注重培养造就乡土人才。比如现在实行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个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是生产主体,也是经营主体,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归根结底,乡村振兴还要依靠农民自己,只不过,农民是新型农民,农业是现代化的农业,农村是有文化的农村。第二,要加强农村专业实用人才的培养和培育。比如通过一些工程项目来培育专门的人才;要发挥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才,不仅能够为农民、为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生产经营服务,还能够进行知识文化的传播。

另外,要畅通城市人才、管理、技术下乡的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服务。比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还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公职人员到乡村任职等。这些办法是可以吸引城市的人才到农村去的。

猜你喜欢

现代化战略农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