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小组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06-08张苗

东方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组员意识班级

张苗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问题。主要阐述如何通过“小组建设”的模式,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他们自主管理的能力,同时也有效地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关键词:小组建设;学生自主管理

小组自主管理模式是一种采取学生自主管理和班级特色发展相结合的模式,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重新认识、界定班级的特性和功能,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班级自主管理策略,实现了科学、人文的管理体系,促进了学生的优质均衡发展。近年来,为了建立小组自主管理模式下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管理”这一指导思想,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一、构建班级小组自主管理的原则

构建班级自主管理首先培养学生的班级集体意识,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当学生拥有班级意识的时候就会无形之中产生一种责任感、归属感与荣誉感,积极参与班级团体活动,而且班级管理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并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班级活动中都能够意识到自己在班里的地位和作用,学生才会自愿并且主动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

班级小组的特点在于人数少,这反而加大了小组内部人员的竞争。学生有了竞争意识,为班级做贡献,谁都不会想要落后。一箭双雕,学生都有进取之心,无形之中就会提高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同时,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也形成了良好的班级责任意识。

二、划分小组、进行量化考核、实行自主管理

1、合理分组,实行量化考核

班主任首先要将学生分组。分组时,教师要注意学习成绩、性别、性情、爱好、特长等均衡搭配,以保证各小组间能力均衡,小组中学生的个性、能力和学业水平有差异。分组后,为方便以后合作开展活动,班主任将学生按小组安排座位。这样,在开展竞争合作学习时,小组内同学之间就可以互督互促、取长补短。

2、分工明确,有的放矢

分小组后,首先民主选举两名小组组长。实行差额竞选,在选出的学习组长和行政组长中,小组商议进行分工。在分工问题上,班主任可进行指导,一定要由组员信得过、能力强、肯吃苦、肯为小组服务的学生担任。明确组员职责是提高小组成员工作效率的必要环节。学习组长负责班级的学习、纪律,抓好学风建设;行政组长负责思想教育、宣传工作(负责黑板报、墙报、光荣台等)、卫生、体育、文娱等工作。

每个组员都是小组干部,组员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工作能力。组员通过自主工作、互相监督、团结协作,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总结失败的教训。在同学们的协同配合中得到尊重和认同,增强其责任感和进取心。考勤与学习纪律记载、两操的组织管理、日常保洁的安排与督促、清洁卫生大扫除的布置与监督、文体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等都应让组员自主开展并形成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

3、科学运行,形成合力

为了加强小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教师可在小组管理中引进“赏优罚劣”机制。“赏优罚劣”机制分为周赏罚和月赏罚两种:周赏罚是每周评出优胜组和后进组,月赏罚是每月评出最佳小组和再努力小组。在这种“赏之于组,罚之于组”的激励机制下,每个学生都会努力为小集体的荣辱尽自己所能。于是,各小组内部会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和互帮互助的合作风气,从而带动整个小组学习水平的提高,甚至推动整个班级的进步。

4、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每周应定期召开班委会、各组长会、群众代表会,以便及时了解班级、小组、学生在纪律、学习、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指导他们详细分析各组每周得失的原因。之后,各小组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讨论解决办法,并针对具体人和事进行督促。每天安排值日班长对一天的上课、作业完成及自习情况进行总结,并通报加减分以及小组总分。这样,学生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来解决,使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个中的利害,从而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免。

5、班主任正确引导,评价及时合理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凡是学生自己能管理好的事情,教师要尽量“袖手旁观”,静观学生的作为,做到不插手、不评论。如果学生在管理过程中遇到难题,班主任可以适当点拨,但具体操作者仍然是学生自己,比如每周的主题班会时,让各小组自己组织完成各项议程。对班级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如班干部的调整、学生之间的纠纷等,班主任要和学生坐在一起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与班主任的合作中学会处理疑难问题的办法,积累管理班级事务的经验。对于班长及各班委会成员的工作,班主任要经常鼓励,让他们增强自信心;面对他们的失误,班主任要避免随意批评责怪,而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拟定补救的措施,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使他们在探索中逐步提高。

三、学习小组自主管理的反思

经过实践证明,学生自主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激发学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培育高尚的品格、健全的身心。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也有一些困难和问题,值得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

首先由于学校、班级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有限,学生性格不同,水平各异,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难免存在发展不平衡、参差不齐的情况。所以,在小组学习培训中要采取相应措施激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锻炼自己。其次,学生毕竟还不够成熟,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业与活动的关系。有的同学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有的同学兴趣广泛,但对学习却缺乏激情,这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同时,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多渠道、多途径开发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的选择自我发展的有利途径。二是要处理好教学与活动的关系。通过课堂自主学习的主渠道贯穿有益身心健康的指导,引导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活动来发展自我,做到学习、活动两不误。

班级管理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是高中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是班主任顺利开展工作的需要。在建设高中班级的过程中,摒弃传统班级管理的弊端,构建一套新的适应现代高中教育的班级小组自主管理模式不仅意味着会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身心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在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中,学生是主人,教师要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要有的放矢,引导教育,关注细节,注重平等对话,给予学生温馨的关怀,从而使班级管理这块园圃里开满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活潑、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宁.高中“自主合作小组”班级管理模式研究.

[2]项彩虹. 成长小组在自主型管理班级中的实践

[3]张岩.隐形的翅膀—小组建设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4]胡小红.学生自主学习小组的实践探究

猜你喜欢

组员意识班级
班级“无课日”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小组长不好当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消防意识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