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技法在国画创作中的运用

2018-06-08钟贻琳

东方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国画技法笔墨

摘要:国画是我国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国画创作,对传承我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精神、对促进国画艺术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国画创作有赖于一定的制作与表现技法,本文主要探析制作与表现技法在国画创作中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应用。

关键词:技法;国画;创作;笔墨

在国画创作中,制作和表现技法、创作过程并不为人们所重视,多数画家尤其是写意画家在创作时均以“传神”为最终目的,画作的线条、整体构图较为粗放、简约,造型比较抽象,即“形”在“似与不似之间”,而“神”却必须到位,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奔马图》。线条是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画中构型的主要方法,变化多端,灵活多样,线条的构型是对物象的高度概括,具有一定抽象性,是物象得以传神的基础。画家在创作时,如何利用线条构型、布局,如何处理线条与其他色彩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线条表现出的“形似”和画作整体体现出的“神韵”,均需借助一定的制作与表现技法。

然而,正如傅抱石所说:“中国绘画传统形式和技法本身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矛盾,基本上线条在国画中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形似”,但“形似”却不是国画创作的最终目标, 因此,部分画家为了追求极致,弱化甚至消除了“线”,如采用没骨法,作画时无勾勒,直接以较为淡雅的色彩进行创作。尽管消除了“线”,但背景和物体之间仍各自独立, 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界限,需采用一定表现手段(如色彩明暗冷暖等)进行处理,以保留一定的“形似”,否则画面就会失去层次感、立体感和真实感,也就不具备审美价值。而色彩明暗、冷暖的处理实际上也属于制作与表现技法的范畴。

由此可见,制作与表现技法影响着作品物象的“形似” 和“神似”,是国画创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画家在构思、立意时,只有充分考虑、衡量不同制作与表现技巧的效果,且适当取舍,创作时才能下笔有神,才能准确表达物象的神韵。随着西方绘画艺术的传入,国画要想获得持续发展,焕发夺目的光彩,就需改变创作观念,变革传统画法, 在“传神”的基础上加大“形”的构建,运用制作与表现技法对每一条线条、每一笔色彩、每一抹浓墨进行恰到好处的处理,只有这样,国画艺术才能形神兼备,才能增强表现力,才能重获新生。

线条是国画物象构型的重要元素,线条不同,整体构型呈现出的意境、韵味迥然不同。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线条简约凝练,构图随意、潇洒,意境清新、飘逸、脱俗;而朱耷的《鹌鹑图》虽然线条简朴但苍劲豪放,构图虽然疏落简单,但意境雄奇而冷傲。线条的勾勒有赖于用笔,在国画创作中,用笔方法根据运笔动作的不同可分为描、揉、颤、擦、勾、勒、皴、点等,根据用笔方向的不同又可分为中锋、侧锋、逆峰、拖峰、飞白峰等。此外,运笔短侧为点,长侧为线,大块为面,作品中多是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且创作过程中讲究“指实掌虚”,要求一气呵成且洒脱随意,避免反复图描,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画家创作时的心境和作品本身的意蕴。国画创作对用笔速度也有一定讲究,用笔速度不同,画家和画面的情感表达也不同。如用笔快速,则画中物象较为干枯,表现出的是一种苍凉、久远的意境;用笔缓慢,画中物象较为圆润,更为充实,有“润物细无声”的静谧、舒适之感。

墨分五色,创作国画时运用不同的墨色,可营造出浓、淡、干、焦、湿等不同的效果。近现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对国画创作中的墨法进行了总结、分类,指出国画创作中的墨法进有淡墨、浓墨、宿墨、破墨、积墨、泼墨、焦墨之分,其中淡墨有助于营造云淡风轻的意境;浓墨更厚重,有助于沉重、苍凉意境的渲染;宿墨以墨浓水少为主要特征,可增强线条质感,可画龙点睛;破墨有浓墨破淡墨、淡墨破浓墨之分,以前者更为常见,浓淡渗透、掩映,可丰富画面层次,可使画面滋润鲜活;积墨是用墨时由淡而浓、由浅入深、逐渐渍染的一种方法,运用得当可使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泼墨是让水墨在生宣纸上自然流淌渗化以生成画面结构,再用笔整理、补充完成创作的一种用墨之法,运用得法,画面有骨有肉;焦墨是浓墨之极,在作品需突出的地方采用焦墨勾勒点擢,可使画面醒目,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用笔和用墨是国画创作的基础,笔墨运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优劣,需引起重视。

意境是国画的精髓所在,是国画创作的终极目标。国画中的意境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不同的人群之中引起共鸣,这是国画的魅力所在。国画创作中,意境的营造和渲染不仅表现在画家对物象的取舍上,还表现在对笔法、墨法、色彩的取舍上。在物象的取舍上,唐代诗人王维认为物象的取舍应与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辰相符,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清。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鸿秋水,芦岛沙汀。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在笔法、墨法、色彩取舍上,如果画家想营造安谧闲静、清新自然的意境,用笔较为舒缓、自由,用墨较为淡雅、清浅,色彩上多以淡色、中性色为主,而营造慷慨激昂、肃穆沉郁的意境时,笔法、墨法、色彩的取舍基本上与安谧闲静、清新自然的意境相反。

国画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效果的呈現均依赖一定的制作和表现技法,且国画的创新和发展也需要制作和表现技法的参与,可见,制作与表现技法在国画创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具体应用主要表现在意境的营造、笔法和墨法的使用上,而且有助于实现“形似”和“神似”的有机统一,增强国画的表现力,促进国画艺术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珠珠.《再谈中国画创作中的写意精神》.美术大观,2011(9):53.

[2]王然.《在国画创作中中国笔墨文化元素的应用》.才智, 2012(5):150.

[3]陈必聪.《国画诗性意境的建构》.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 版),2012(5):38-39.

[4]曾小宁.《浅论国画的创作》.考试周刊,2015(7):30.

作者简介:钟贻琳(1995-),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7级研究生,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中国画研究。

猜你喜欢

国画技法笔墨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手绘技法表现
《难忘岁月》(国画)
作品一
秀秀台
国画等
为练笔墨才写荷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