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医疗急不来

2018-06-08姚尧

中国经济信息 2018年10期
关键词:远程医生医疗

姚尧

5月4日,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平安好医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开盘价报57.30港元,总市值超过600亿港元。眼下,互联网医疗企业正扎堆上市,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一直未能实现盈利,只能卯足了劲上市。

互联网医疗进入融资模式已有3年。春雨医生药企事业部前负责人表示,亏损仍是常态,之前融到的钱已经花得差不多,今年是该努力上市了。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上市不仅意味着将获得稳定的资金流,更增加了试错的筹码,即便失误,市场也会将企业向前推动。但从整个行业来看,上市融资只能算权宜之计,行业前景仍不明朗。

亏损阴影之下

平安好医生的招股书显示,2015年和2016年分别营收2.787亿元和6.015亿元。而2017年仅前九个月就创造营收10.163亿元。营收数字虽然亮眼,但却难以摆脱亏损阴影。2015年、2016年、及到2017年9月30日止,净亏损分别为3.237亿元、7.582億元及4.974亿元。

亏损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并非个案。据熟悉该行业的投资公司负责人表示,许多企业最初的思路是通过规模快速扩张,与数百家医院合作,通过大数据技术制造想象空间,最终实现上市。但最后发现,盈利是个大问题。按照上述思路,许多业务甚至难以覆盖成本。

分析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发展轨迹,基本都是从“搬运工”做起。医院传统的挂号、问诊、诊断、随访、缴费和健康管理等流程都发生在线下。互联网公司将这些流程“搬运”到线上。此后资金迅速涌入。据统计,该领域仅2015年就有187起融资事件,涉及金额达18亿美元,是2014年的1.3倍。2018年5月9日,微医宣布完成5亿美元pre-ipo战略融资。

企业希望通过重金开拓市场,集聚流量并整合资源,先做大用户规模,跑马圈地,最终通过流量变现。但事与愿违的是,企业靠用户增值服务和与医院合作的项目收费,靠交易佣金、数据营销等模式创收,都难以形成规模化营收。“从医院收钱不成,从用户收钱市场没有培养出来,消费习惯没有形成。”前述投资公司负责人表示。

2017年5月,微医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采访时曾表示,由于保险发力,微医可能会在2016年实现盈利。但此后,微医集团首席战略官陈弘哲则对媒体否认了这一说法,“我们正在进行上市前的审计工作。”

互联网医疗行业盈利难题为何普遍存在,还得从改善用户求医问诊的复杂性说起。

在线问诊曾被多家企业寄予盈利厚望,但病情描述不清的问题紧跟着就来了。根据医米发布的《中国医生在线问诊行为报告》显示,只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能够通过互联网描述清楚自己的病情。2017年前9个月,平安好医生在在线医疗咨询服务业务上的收入仅为165.1万元。

流量成本高也在蚕食企业利润。2016年,平安好医生新增用户超过1.3亿,但却耗费近6亿元推广和广告费用。盈利出现困难,互联网领域流量为王的定式已受质疑。

商业模式之忧

为了破解盈利难题,互联网医疗行业已经尝试过在线问诊、互联网医院等商业模式,而微医等企业也在加快全科中心建设的步伐,可穿戴设备和AI人工智能都是互联网医疗企业可以涉猎的领域。

2018年4月1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例行吹风会上,对互联网医院的合法性首次做出了确认,但也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条件。会上提出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医疗机构可以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允许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等。但互联网医院必须落地在实体的医疗机构,线上线下要一致监管,并且必须有实体医疗机构作为依托。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分析认为,这对医院来说,等于拓展了业务范围,拓展了服务半径,是政策利好。但政策仍然禁止患者在家中直接接受互联网诊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世界各国都是这样要求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只被允许做远程会诊、慢病管理等辅助性业务。

总体而言,医改对于互联网医疗企业而言机遇绝对大过挑战。2018年,好大夫在线重点转向基层医院,连接上下级医生,开展远程专家门诊业务;春雨医生则为医院提供系统改造,也是为引入远程会诊、远程慢病管理等。

微医则早已开始了线下布局。2015年12月,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在乌镇上线发布。从线上走到线下是微医的关键一步。据微医副总裁赵宇介绍:该院由微医与桐乡市政府合作共建,微医将桐乡三院的18000平方米院区买了下来。目前,乌镇互联网医院已连接了2700多家医院的22万名医生,7400多组专家团队,患者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享受便捷的就医服务。

赵宇认为:“真正的互联网医院不仅要有‘向上的能力——线上连接和服务,还要有‘向下的能力——线下接诊和支持基层。”家庭医生健康服务平台、全科中心、健康中心、健康卡云卡成为乌镇互联网医院承接线上医疗和线下服务的载体。

利益格局之困

互联网医疗面临的最为严峻问题是如何处理与医院间的利益分配。据独角兽工作室有关负责人分析,在分级诊疗提出后,有关部门明确表态支持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但要实现分级诊疗,最为棘手的是捋顺上下级医院及第三方的利益关系。

远程问诊具有一系列优势,可以实现医改提倡的分级诊疗。所以,将大医院需要解决的疑难杂症向下分流是本轮医改的目标之一。

但基层医院在承接这部分患者时遇到了设备价格昂贵等资金问题,即使通过远程问诊,大医院给出了治疗方案,基层医院也缺少治疗条件。而大医院则缺少动力。这是因为远程诊疗将分流大医院的患者资源。据了解,即便是互联网医院模式相对成熟的企业,目前更多以“小病”和“慢病”为主,大病的远程会诊则极少。

有业内人士认为,打通医院资源的问题没出在技术上,而在于资源的不平衡。有的医院不缺患者不缺资金但缺少合作的动力,这就使得互联网企业在协助医院完成自身系统的信息化后,就很难进一步获得医院的订单。

这也迫使互联网医疗企业争相投入巨资于全科中心的建设。自建诊所是一举两得的,这既可以为互联网诊疗提供医疗机构资质,又抢占了线下入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4家丁香诊所投入使用;微医的全科中心和全科学院已有3家;企鹅诊所已建成3家。只有医院还不够,还需要医生资源的支撑,以及政策方面,需要拓展在线结付功能,包括异地结算、一站式的结算来方便患者。

中国社科院特约研究员贺滨说:“从长远看,对互联网医疗企业而言,与公立医院的合作是过渡,未来将出现更多可能性。”可以肯定的是,医疗健康产业还不是一个可以用资本快速催熟的行业。前述融资案例只是公司发展的一个基本保障,而远非结果。

互联网医疗企业负责人们对此也有清晰地认识。健康160CEO罗宁政称,“目前行业还处于极早期”。好大夫在线CEO王航也同意这一观点,“互联网医疗的收获期还远着呢。”

猜你喜欢

远程医生医疗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最美医生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远程诈骗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