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对口译教学的反拨效应
2018-06-08操萍
操萍
【摘 要】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是深化两岸教育交流、展现口译学子风采、促进口译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该赛事包括主旨口译、对话口译和会议口译三个环节,综合考察了参赛者的双语转换、跨文化交际和临场应变技能,对口译教学起到了正面的反拨效应。
【关键词】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口译教学;反拨效应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0-0187-01
海峽两岸口译大赛由厦门大学发起,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6届,吸引了海峡两岸四地高校广泛参与,已成为深化两岸教育交流、展现口译学子风采、促进口译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这一常态赛事被誉为海峡两岸有着最大影响力和广泛参与度的口译盛会,极具专业性、科学性、挑战性和观赏性,激发了青年学子学习口译、展示风采的热情,并在科学评估和选拔社会急需的口译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该赛事包括主旨口译、对话口译和会议口译三个环节,本文拟分析上述大赛环节对口译教学的反拨效应。
一、主旨口译环节对口译教学的反拨
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模拟了真实口译场景下可能出现的诸多难题,其中主旨口译环节别具匠心,要求选手现场观看时长各1分钟左右的中英文演讲视频,分别用目的语在45秒内表述核心内容,不允许记笔记。该环节综合考察了选手听辨信息、记忆、提炼主旨和双语表达的能力,重点评价选手是否覆盖信息要点,译语是否语法正确、条理清楚、语言得体,表述时是否流畅,语音、语调、语速、姿态及眼神交流是否自然。
在主旨口译环节,选手需解读、概括、重组源语信息并以译语产出。与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不同的是,主旨口译产出的译文并非是对原文完全精细准确的解读,但广泛适用于联络陪同等场合,要求译员具备较好的信息分层取舍、主旨提炼与语言功底。这一比赛环节对选手分析、记忆、总结信息的水平要求较高,可以检测出选手的灵敏程度、心理素质和双语转换能力,正确充分地反映了口译教学的目标和原则,有着正面的反拨效应。
为培养学生迅速抓住重点、把握讲话人核心意图,口译教学过程中可将主旨口译作为单独的教学单元,选取二三百字逻辑清晰且贴近现实的材料,以正常语速读出,指导学生不借助笔记,按照“分析—合成—浓缩”的步骤口译出原文主旨,即首先分析所听篇章内容的主次程度,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对其进行整合,形成形式完整、语法正确、逻辑清晰的小篇章,最后进一步凝练已整合过的文字,用译语表述出中心思想。[1]口译课堂组织专门的主旨口译训练,有助于学生掌握短时记忆、辨析重点和信息重组技能,为学生打好双语发音、遣词造句和流畅表达的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对话口译和会议口译环节对口译教学的反拨
除主旨口译外,海峡两岸口译大赛还设置了对话口译和会议口译环节。对话的形式为中方嘉宾和外方嘉宾就某一话题展开简短讨论,选手担任双向口译,其中汉译英比重较大,对话时长(含口译)约7分钟。在会议口译环节,选手需要为视频中的英文演讲嘉宾担任口译,侧重英汉口译。英文讲话长度约为210个单词,时长约1分半钟。选手在讲话结束后开始口译,不得超过2分钟,考查选手为主题演讲担任口译和临场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
对话口译是为语言不通但需要交流的双方提供的语言服务,常见于日常陪同、商务洽谈、旅游导览、主宾会面等多种场合。译员以帮助双方跨越语言文化障碍、实现交际效果为主要目标。会议口译则是指为会议发言、会场辩论和现场问答提供的口译服务。[2]这两种口译形式关注译员信息传递、译语质量、表述技能、交际能力及综合素质,对口译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反拨效应。例如,大赛允许选手在对话和会议口译环节记笔记,这就要求口译教学应将口译笔记作为核心技能强化训练,重点从选择记录内容、安排笔记结构、提高记录效率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大赛通常于赛前10天在相关网站公布口译主题,如“科技改变生活”“文化与生活”“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等,供选手赛前准备相关知识。本质上是模拟真实口译任务的译前准备环节,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在口译实践和练习中遇到的困难,详细阐述在口译学习中加入知识准备模块的重要性,通过模拟口译活动讲解译前知识准备的途径和方法,也可邀请职业译员走进课堂,分享译前知识准备的心得。
三、结语
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综合考察了参赛者的双语转换、跨文化交际和临场应变能力,主旨口译、对话口译和会议口译各环节均对选手的口译技能有较高要求。探讨大赛对口译教学的反拨效应有助于赛事与教学的有效对接,通过以赛代训的形式提高口译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柳燕,苏伟.口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2]陈菁.译通两岸:2009海峡两岸口译大赛[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