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插画形象中的审丑化初探
2018-06-08吴学行
吴学行
【摘 要】在读图时代的今天,插画以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无处不插画的商品设计中我们发现一种以“审丑”为主要形式的插画风格已蔚然成风。这种风格的产生与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有着人们对于审丑这一美学的历史传承;有着当下商品在行销环节上的原则规律;更是现代`后现代主义美学观在商业宣传中的体现。
【关键词】潮流插画;审丑;插画与现代主义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0-0132-01
审丑作为独立的美学现象,始于19世纪中叶以后,最先断定这一观点的是《丑的美学》作者卡尔·罗森格兰兹,此后“审丑”在西方的美学中开始了它的发展。在中国无论是《庄子》的“畸人”意向、佛教的罗汉形象,还是儒家士大夫苏轼笔下的《怪石供》《后怪石供》等文艺作品,都充斥着审丑形象。正如刘熙载所说:“丑到极致便是美到极处。”在西方以绘画巨匠而称的达·芬奇更是认为“达致完美的途径是通过一系列的不悦和丑陋。”本文将从商品行销的外在要求、审丑化的时代性、当代插画与现代后现代艺术三个方面来分析形成插画审丑化的成因。
一、来源于商品在行销中的外在要求
伴随着当下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商品的传播开始从“身份性”走向“个性化”。在商品品牌同质化的今天,独具魅力的产品设计才可能与消费群体产生有效的沟通,并在宝贵的黄金四秒中打动消费者促成最终消费。在传统的平面媒体传播中主要分为文字、摄影和插画这三种传播形式,而伴随着信息传播的大爆炸,在不断求新求变的大众审美和消费文化需求中单纯的依靠文字传播早已不能快速表达商品信息的有效性。现实的摄影图片因为自身的局限性又不能有效地反应画面之外的信息量和大众的心理需求。所以插画艺术以其独特性、装饰性、审美性与趣味性等特点满足了在商品时代下信息在传播中受众的需求。正所谓“时代为插画艺术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社会需求为插画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相比较过去写实风或唯美主义的插画风格而言,审丑化插画用醒目的色彩对比、夸张怪诞的表现形式处处彰显着产品的个性化特征。
二、审丑化的时代性
众所周知,“美”这一概念离不开他特有的时代的烙印。如阿多诺认为“艺术中没有原本的就是丑的东西。”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认为,一个社会群体的审美观念来自于社会审美心理决定的“范式”,这个“范式”以共同的审美心理为基础,只具有现实的合理性,而不一定具有真理性。正因为这种范式的存在在历史上每个时代的美并不是一种“纯美”当我们现在审视洛可可艺术、维多利亚风格时,大都为其繁缛的装饰而感到无聊与乏味。进入现代艺术以后,艺术家开始重新思考艺术的存在形式,艺术开始追求趣味,开始了“风格化”,正因为追求了“风格化”,所以就意味着扭曲现实,淡化现实。这时伴随着审美过程中的审丑开始在压抑中逐渐得到解放。当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第一次用“丑”开始在文学领域创作之时,在绘画领域中丑出现在多视角下的立体派绘画中,出现了在追求转瞬的未来主义之中。“正像美是古希腊艺术的主导因素一样,丑也代表着现代西方艺术的主潮。”无论在东方或是在西方,这种“丑”找到了属于他们的时代土壤。
三、当代插画与现代、后现代艺术
插画从传统绘画当中分离出来是在上世纪60年代。在当时的西方插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家不会画画,并耻于绘画……在某种意义上,插图是西方现在美术的核心。”20世纪是一个艺术大爆炸的时代,在这个艺术的时代“创新”“进步”“先锋”等观念成为现代主义的关键词,过去的传统被视为落后。现代艺术以张扬的个性不断的释放自我,“非审美”“审丑”以及“泛审美”都成为构成这一时代的意识形态。艺术的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无法再称之为“美术”。这时候压抑在审美当中的审丑开始出现,这正是阿多诺所认为的艺术当中“丑”的崛起是对传统意义上美的反叛。毕加索正是这一审丑压抑释放的代表人物之一,德国艺术评论家乌韦·施内德所认为,“丑陋这一美学原则贯穿于毕加索的所有作品中。扭曲变形纠结的简化处理怪异……都是毕加索对丑陋原则的诠释。”正是现代后现代主义这种个性与张扬风格的余温尚未退去,所以当下的潮流插画中无不充斥着审丑的基因。在他们丑怪滑稽的画面中我们读到了“立体主义”的支离破碎,读到了未来主义对机械与运动的钟爱,同时也看到了表现主义那扭曲变形的夸张表情,达达主义的荒诞滑稽。
参考文献:
[1]马格·戈拜.品牌情感化沟通[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2]王洪岳.美學审丑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刘东.西方的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王受之.美国插图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5]乌韦·施内德.20世纪艺术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