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今电视晚会中的喜剧小品节目现状分析

2018-06-08颜铮

戏剧之家 2018年10期

颜铮

【摘 要】论文全面分析了当今电视晚会中的喜剧小品节目现状。以春节联欢晚会为代表,对晚会中喜剧小品节目细致分析,总结出历年成功经验。对喜剧小品创作过程和创作难度进行深入探讨,进而设问现今喜剧小品创作水准和观众口碑的下降是何缘由。

【关键词】电视晚会;喜剧小品;普遍问题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0-0101-01

从1983年开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走进了人们生活,成为了老百姓每年全家守候的新年俗。20世纪后半期中国艺坛出现了一个在世界艺术史上少有的奇观,“喜剧小品”脱颖而出,持续走俏。而小品原是艺术院校和演艺团体考察学生基本素养和表演水准的一种测试方法,在1983年的央视春晚中,被已故表演艺术家严顺开先生第一次搬上舞台,从此成为央视春晚以及各地方春晚中重要节目类型。

小品以其短小精悍特点,在15分钟时间中完成一个完整故事,囊括故事四要素,并且要有跌宕起伏情节,起承转合事件,以及系扣、推进、解扣矛盾的全过程,很考验编剧功力,而且在短时间内人物命运大开大合,人物情绪极速转换也考验着演员演技,尤其是掌控节奏。历数春晚上小品作品,陈佩斯、朱时茂《吃面》,黄宏、宋丹丹《超生游击队》,赵丽蓉《如此包装》和赵本山、范伟《卖拐》《卖车》等小品堪称经典,然而近些年出现经典难超越、喜剧小品创作质量不甚理想、晚会小品效果不佳等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晚会小品如此尴尬境地呢?

从某些外部因素来讲,批判假恶丑见长的讽刺类小品在近年来几乎消失,侧面反映出当今人们生活水平、素质提高,社会制度完善,很多不正之风和不文明现象已消失。但观众没了从前看小品酣畅淋漓和剑指某些丑恶现象的大快人心感。

从内部因素来讲,文艺从业人员水准良莠不齐,除了导演、编剧、演员个人业务能力外,还有近年来电视晚会小品创作现状制约,这也是各省级卫视及各地地方电视频道大小晚会的普遍问题。现在做电视晚会很难,做电视晚会小品更难。观众欣赏口味在提高,电视文艺生态产生巨变,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引得观众获取文艺产品渠道陡增,造成电视晚会小品创作现状无奈。

第一,编剧荒、人才断层、创作肌无力。

剧本是一剧之本,是文艺作品创作根基,在这个关键环节,电视晚会小品缺乏动力,晚会小品编剧奇缺,好剧本一本难求,成因有四:

首先,需求少,待遇低,人才转行流失严重。相较院线电影、电视连续剧、网络剧、网络大电影、网络段子剧快速扩张和全面轰炸形势,电视晚会市场逐渐缩小,优秀编剧全部涌向了收益更高、出名更快的其它行业。

其次,创作难度大。从专业角度分析小品剧本创作更难,要在短短十五六分钟内,完成起承转合,表现主题,最主要還要突出喜剧效果,与观众直接面对面最怕冷场。这一切要求确实诱发了优秀小品编剧落跑和编剧新人改变主攻方向。

再次,新生代,难出位。晚会小品缺编剧,但晚会还有门槛,有创作欲望、有才华的编剧没有很好投稿渠道。晚会主题很多是命题作文,把很多自由编剧拒之门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是迫于生活压力的文艺生态环境下,优秀青年编剧闭门造车多,深入生活少,让作品缺乏生命力。

第二,屈于收视压力和现实制约,令排练时间太短、难出经典作品。

排练时间、装台时间、录制时间、剪辑时间、播出时间……当下晚会,时间是个大问题。演员档期难凑齐,知名演员戏多、活动多、时间紧;不知名演员,有时间但影响力差,考虑收视压力晚会不敢用。这就直接导致登上晚会作品都是在很短时间内创作出来,基本都是“缩水排练”。虽然这些小品取得喜剧效果和现场效果,但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是有规律、有周期,所以,很难再出流传久远,影响深远的经典作品。

第三,电视晚会这种艺术形式受到极大冲击。

在电视刚刚开始普及年代,电视频道就几个,电视晚会更是凤毛麟角,它受人关注,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成为万众瞩目焦点。在中国,那时电视是新兴事物,电视晚会是创新艺术形式,看惯相声的中国人对晚会小品更一见钟情。因为它创新、新鲜、幽默好笑。随后晚会小品在编、导、演等各领域的优秀艺术家不懈努力下,晚会小品经历了辉煌时期,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当下互联网雄起,让文艺形式和文艺生态产生了巨大变化,移动收视、主动收视、片段收视、交互收视出现,让人们不会再守在电视机前等晚会小品播出。如何再次确立自己独特风格及样式,配合时代脚步,给观众更新鲜感觉,是电视晚会小品创作中值得深入探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