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黄金时代》的“间离”叙事解读

2018-06-08庞琪

戏剧之家 2018年10期

庞琪

【摘 要】间离效果,即欣赏者与被欣赏者之间产生一定的隔离,从而使欣赏者处于一种独立认识和思考的状态,不同于新阶段的电影表现手法,是一次创新性的常识和表现。本文以电影《黄金时代》为例试析“间离”叙事的呈现,并对其叙事方法的原因和效果进行探究。

【关键词】电影;黄金时代;间离叙事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0-0099-01

电影《黄金时代》不同于其它电影的表现类型,其“间离”的叙事方法和叙事的结构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作为一种常识性的电影创作方法,“间离”的叙事也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特点,它不仅是演员与角色之间的“间离”,也实现了叙事时空的“间离”,而其究竟是怎样达到“间离”叙事以及“间离”叙事的效果如何,即本文试图解读和研究的内容。

一、电影《黄金时代》的“间离”叙事表现

(一)演员与角色的“间离”

在电影《黄金时代》中,开场就使用了“间离”叙事的方法将演员与角色产生“间离”。影片一开始,由萧红的扮演者汤唯来进行对镜独白,讲述了关于萧红人生的大致过程,通过对镜独白的方式实现了演员与角色的“间离”,给予观众一种全新的观影体验。这种独特的对镜独白的叙事方式,虽然之前的电影也使用过,而其在《黄金时代》中的使用,使得气场与萧红的气质与性格恰当契合。这种对镜独白的方式在演员进行脱离角色之外的叙述后,进而投入到了实际的电影角色演绎中,在“间离”中又体现了电影的融合。在传统的电影叙事中,流畅的叙事过程能有效吸引观众投入到电影的剧情发展中,而《黄金时代》这部电影也同时实现了观众与角色的“间离”,电影在讲述小萧红童年故事的时候,其在花园用树枝捅鸟窝,鸟窝被捅掉时,小萧红在张望的过程中与镜头对视,这样就打破传统叙事的投入性,从而使角色与观众之间产生了交流,进而实现了观众与角色之间的“间离”[1]。

(二)叙事时空的“间离”

在电影《黄金时代》中,经常出现一定的叙事时空的“间离”,其主要是通过演员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突然进行脱离角色的对镜叙述。在电影剧情进行的过程中,剧情的叙事本来是连贯性的,而演员进行的对镜叙述就跳出了故事剧情的框架,仿佛又是后时空时代给予相应角色的评价和认识,因此,这就使影片呈现出一种叙事时空的“间离”效果。比如,在萧红与萧军分手的时候,在七贤庄的八路军办事处,聂绀弩站在石头上对着镜头开始叙述二萧分手后再未见面的片段,再如,与萧红分别后,张秀珂站在雪地里抬头对着镜头叙述其姐姐逃走后再未和父亲见面等,这些内容中演员突然间跳出剧情的叙事,都表现了一种后时代对于当时情景剧情的超前表述,因此,其体现了一种叙事时空的“间离” [2]。

二、电影《黄金时代》采取“间离”叙事方法的原因

电影《黄金时代》采取“间离”叙事方法,主要呈现了一种宏大的时代感。据编剧李墙说,其不愿意去杜撰一个自以为是的自诩的人物形象,因此,在電影《黄金时代》的制作过程中,就是利用“间离”的叙事方法将萧红这个角色隔离化,进而来展现一个时代的风貌。电影《黄金时代》使用“间离”的叙事方法,在历史的真实和间离中试图实现一种年代感,另外,电影采取“间离”的叙事方法另一个作用就是实现观影者的新鲜感,由于现阶段电影叙事表现方法都相对比较流畅,因此,使用“间离”的叙事方法就能够给予观众一种审美上的新鲜感和别样的视听体验。

三、电影《黄金时代》“间离”叙事的呈现效果

电影《黄金时代》采取“间离”叙事,有效地实现了演员、观众与角色之间的“间离”效果,基于这种“间离”感的表现,能够有效地对萧红这个角色进行客观的思考和分析,避免剧情朝着传记人物的主观方向发展、进而影响观影者的情绪,更使得对萧红人物故事有一定了解的观众跳脱主观情感认知,其有效地将观众主体体现出来,可以让他们站在观影者的独立立场进行电影剧情和历史的思考和判断。但这种叙事方法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由于“间离”感,电影在角色的情感表现上就会容易出现不够深入的情况,从而影响电影的表现力[3]。

电影《黄金时代》的“间离”叙事,体现了电影的时代感以及避免落入个人传奇的讲述,电影也从多角度实现了对“间离”的体现,但这种叙事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传播局限性,因此,“间离”的叙事方式在争议声中更有待我们继续探究,以期获得更深入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荣佩.评述电影《黄金时代》的“间离”叙事[J].北方文学旬刊,2015(5):137-137.

[2]王雅琦.畸变中的角色、时空与人物——电影《黄金时代》中的间离效果分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5):72-75.

[3]李娟.浅析《黄金时代》的剧作特点[J].电影评介,2015(07):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