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电影《十七岁的单车》中声音的作用
2018-06-08董芳燕
董芳燕
【摘 要】画面和声音是电影最基本的组成形式,它们给观众带来丰富的视听体验。接下来本文以王小帅电影《十七岁的单车》这是部关于“寻找”的电影为例来阐述声音在电影中的主要作用。
【关键词】电影声音;《十七岁的单车》;电影声音作用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0-0090-01
电影《十七岁的单车》讲述两个17岁的男孩儿,一个是来自乡村的快递员郭连贵,一个是生活在城市里的职高学生小坚,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轨迹。然而,两人因为一辆自行车,引发了一系列的“抢车”事件。在影片中,山地车不再是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种资本和权力,是农民小贵融入城市生活,为公司赢得良好信誉的资本,也更是小坚在同学们面前表现炫耀自己的权力。导演通过这一系列的“抢车”事件表现出青春的迷茫、躁动以及残酷。
一、再现功能
电影中的声音可以营造真实的环境氛围。在影片《十七岁的单车》中就充分发挥了声音再现功能,片中用动作音响、背景音响等最真实地塑造了影片的故事背景和故事发生的环境。
首先,从影片的发生地点北京来说,片中不时出现北京特有的鸽子哨声、大马路上车辆来回行驶的声音。除此之外,在小坚家中的胡同里我们也可以听到收音机电视机声音、早上的刷牙洗脸声音、人们说话的声音等等,这些动作音响、背景音响生动地再现了北京的环境氛围。
其次,警车声这一背景音响的运用也很是巧妙。郭连贵和小坚的朋友在无人的大楼里谈论自行车的归属问题,其中小坚的朋友曾说过:“你出个主意,你的主意最多”,这时外面的背景音响不时会出现警车声,声音画面明显出现分离状态。这一方面这表现出郭连贵代表的打工者缺少法律意识的自我保护。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以小坚为代表的青春期的孩子们缺少规矩、随心所欲的心态。
最后,我们要提到的是影片中高跟鞋这一动作音响。周迅所饰演的小保姆每次出现都是高跟鞋这一动作音响响起,郭连贵和老乡就停下手头的活儿,等她的出现。在郭连贵和老乡的眼中高跟鞋是城市人的代表,小保姆也是他们性幻想的代表,也代表外来打工者对城市人的印象。影片善于运用背景音响和动作音响来渲染环境氛围,同时赋予片中人物更多的人物性格,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和饱满。
二、表情达意功能
音乐也是最能高度概括表现人物感情和内心微妙的情绪波动状态的表现手法。在影片《十七岁的单车》中音乐就明显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状态。
郭连贵从农村来到北京找工作,他很顺利地成为一家快递公司的员工。第一天工作,他用脚拼命地蹬着自行车穿梭在北京的各大街道上,无声源音乐是轻快的、积极的节奏,表现出郭连贵激动、兴奋的状态。外加简单和弦的钢琴配乐,远景下郭连贵淹没在自行车的人群里,这似乎给人物增加了一份沉重感。与此相对应的是在片尾,郭连贵扛着壞掉的自行车走在大街上,背景音乐响起的是缓慢的、低沉的无声源音乐,车好不容易成为自己的却被人砸坏,无奈的郭连贵面无表情消失在人群中,表现出农村人进城打工的艰辛、迷茫、无奈等。
音乐表情达意在影片的另一个线索小坚身上也有所表现。如小坚把爱慕的女生潇潇送回家后背景音乐为钢琴曲《love》,简单的旋律中弹奏出小坚对爱情的美好期望,此时爱情对他来说就像春风那样柔软、温暖。不同的音乐用在不同的人物身上,也塑造了不同的人物性格,打工者郭连贵是关于奋斗、励志的。而小坚的音乐是表现青春的躁动、迷茫的。
三、形成影片节奏
一般来说,影片的节奏与表现主题、画面剪辑有相当大的关系。除此之外音响也是不能忽略的元素之一。电影《十七岁的单车》中郭连贵丢车后等到天黑才意识到快递还没有送,这时他连忙一路奔跑赶过去,奔跑过程中喘气声的动作音响被放大,影片节奏加快,最后还是因为关门没有把快递送了。等郭连贵停下奔跑,喘气声的动作音响变缓慢了,而周围的车辆环境声音增大了,这样一动一静的表现凸显出郭连贵急切的心理状态。
与之有着相同的节奏是在影片结尾处打架这一场景中,小坚为了自己的颜面把“抢走”潇潇的黄毛给打了。谁知黄毛哪是好惹的,他带领几个弟兄在胡同里追小坚,此时无声源的鼓点节奏响起,随着鼓点节奏的加快他们追逐的场面也更加激烈,直到小坚他们跑到一个死胡同里,鼓点节奏戛然而止,接下来就是长镜头表现小坚和郭连贵挨打的过程,影片节奏又恢复到平稳状态,真实而又自然地表现出青春的残酷性。
四、结语
一部优秀电影给观众带来听觉享受是具备的要素。电影《十七岁的单车》属于现实题材电影,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音乐的主观性,但是导演挖掘了电影声音的艺术,用动作音响、背景音响等给观众营造出一个真实的环境氛围,其次还充分利用声音将人物符号化。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细细体会的并加以创造性运用的。
参考文献:
[1]邵清风,李骏,俞洁,彭骄雪.视听语言[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