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视角下学校田径教学改革中的问题研究
2018-06-08马峰跃张一帆
马峰跃 张一帆
【摘 要】新媒体时代具有跨界融合度高的特点和便利,基于新媒体传递速度快、受众人群多、传递方式新颖等优势,将新媒体应用到传统的田径教学改革中,是学校改革田径教学模式的可行之策,是提高田径教学的又一科学性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媒体;受众人群;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6-0174-01
当今时代媒体行业的发展主流是“多而杂、新而立”的时代,是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乘借社会媒体大发展之风大力发展相关体育课程的时代。在新媒体视角下进行田径教学的良性改革是在“互联网+”和提倡发展新形势教学战略背景之下,将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文以新媒体视角下田径教学改革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中国知网等渠道,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检索了大量有关新媒体时代体育教学改革和田径教学改革的文献资料。2.调查访问法。根据研究内容对政府、学者等代表人员进行访谈。听取他们对新媒体促进田径教学改革的建议。3.问卷调查法。对牡丹江地区的五所高校的5名体育老师和30名学生、五所高级中学的5名体育老师和30名学生、五所中学的5名体育教师和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二、结果与分析
(一)田径课程内容陈旧化、新媒体影响力小。学校为了教学的实用性和普及性,人才培养计划每学期不会有大幅度的调整,田径相关教学内容还是基础原始项目,缺乏实用性和趣味性;田径课程相对于球类课程和休闲课程缺乏学生基础,这就造成教学内容单一呆板,会出现学生接受情绪不高涨,教师授课没动力的现象;加之现在小、初、高以学习为主,大多数学生不配带手机等设备,只能通过电视、新闻等方式去了解田径运动,因为缺少一致性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就导致学生对新媒体和田径教学之间的联系理解不透彻和缺乏理性。
(二)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主体性。通过走访了解到,现在田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依靠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学生接受的还是浅显的理论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发挥学生主體性的作用,更加侧重于教师主导性作用,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改革教学模式。结合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简洁的特点,运用微信平台、APP软件和多媒体教学或O2O运动理念等新式教学和运动模式,并且应用到田径实际教学和教学改革中去,在教学中明显体现新式课程模式的理念和方法,改进授课形式和课堂组织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扩大教学成果,以促进新媒体对田径教学改革的作用。
(三)课上和课下切合度小,衔接质量差。由于部分师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决定他们对所教、所学知识的更新换代认识有一定的狭隘性,使他们了解和运用新媒体中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延时性和滞后性。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或者其他社交软件的群聊检查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情况,并且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接下来授课计划,更好地促进教学进行。
三、新媒体视角下制约田径教学改革的问题
(一)利用新媒体进行课上、课下衔接程度小。教师和学生利用媒体相互沟通的少,仅限于微信朋友圈和微信运动等简单的、低层次的媒体功能,没有发挥媒体及时性和广泛性的作用,在课余时间,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链条。
(二)教师和学生的理念固执,影响新媒体的应用。对于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差、坚持传统教学的师生来说,新媒体对田径教学和改革的价值可有可无,他们坚持适合自己的授课和学习理念不动摇,缺乏更新知识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在一定层面会制约新媒体在田径教学和田径教学改革中的使用与实施。
(三)新媒体与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缺少统一性和连续性。新式教学改革中要求改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且同时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没有科学系统地运用新媒体带来的便捷和新颖的信息和知识,致使田径教学和田径教学改革的局限性。
四、对于新媒体视角下田径教学改革的发展性建议
(一)加强课上、课下的衔接切合度。建立多种社交平台,增强师生在课下时间的联系;运用多媒体平台发布学校相关的早操信息、体测信息、赛事信息和体育社团活动信息。同过提高新媒体在师生生活中的曝光度和使用度,增进课上、课下师与生,教与学的联系和促进。
(二)改进教师和学生对新媒体的认识。学校等有关组织要加大力度宣传新媒体教学改革的作用和益处,改变师生的思想认识,在根本上改变他们的想法,积极地促进他们使用新媒体促进教学、教学改革和生活学习。
(三)提高新媒体与师生之间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联系。要使运用新媒体到田径教学和田径教学改革中成为常态化、系统化;通过新媒体整合具有积极影响的材料,通过筛选和推敲,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总结,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昀博,张国锋.现代体育教学新理念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12.
[2]赵俊浩,余时平,童锦峰.基于新媒体条件下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运动,2016,(13):113-114.
[3]李梦园.新媒体时代体育类手机APP程序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应用[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6,24(02):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