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2018-06-08陈方煜王炼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主体技能

陈方煜 王炼

【摘要】高校大学生身体状况的好坏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息息相关,体育教学在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打造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体育教学 技能 主体

【基金项目】课题项目(广西高校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6JGB247)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248-01

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讲话中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

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走向社会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生体育”的良好生活习惯起到至关重要。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手段缺乏新意。面对巨大就业压力,大学生成绩主导的观念根深蒂固,造成大学期间身体素质与学习素质不相对称。教学手段和方法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上课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生普遍缺乏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没能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2.课程设置有待改变。高校如何培养新形势下的优秀人才,这是摆在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校来说,面临的任务是非常繁重和艰巨的。然而,我们现有的体育教学体系在观念、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上,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1.扩大学生参与面。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意见》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文件的精神,结合当前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树立“健康第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借助高校现有资源开展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课外锻炼以及竞赛活动,不断扩大学生锻炼的参与面,树立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为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2.集中管理。把体育教学从传统教师的分散管理转向体育部门的系统管理,从单纯的目标定性或过程定量管理转向综合管理,从而避免教师管理尺度和内容不统一现象的出现,摆脱定量不足,定性有余的缺陷,从实质上加强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

3.重视技能学习变化。体育课的核心内容是运动技能的学习,规范的技能是实现其它领域目标的载体,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运动技能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技术动作不是一朝可以形成的,它是需要通过教师点拨,学生根据自己认知水平对所学动作技能逐步认识、提高、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手段去尝试、摸索和完善动作技能。

4.注重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以人为本”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思维与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发现与探索新问题、新情况,注重学生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培养,运用要求对体育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对学生的重要性进行重新认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人格,实现以体育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5.要让学生有成功与挫折的体验。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锻炼可以是成功与挫折、快乐与痛苦并存。伴随着努力和拼搏的乐趣是成功的喜悦,而不需要努力又得不到乐趣的状态只能是无聊。为此内容简单、无要求、运动量小的活动与体育教育无关,只有在严格的要求下学生朝着目标努力和拼搏后的运动乐趣是体育教育应该具有的过程。参与者应具有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对新生事物的求知欲,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精神。

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路径及措施

1.课堂教学活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是关注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教师积极关注体育弱势群体可以为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多样化、人性化奠定基础。有利于体育教师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行为,更好的貫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课内体育实行“教、传、练”三结合的教学方式,实施“多层次”分级的课程体系;采用“教与考”分离的评价机制;建设体育教学网络信息化平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过去教学目标与任务难以全面贯彻,课外体育活动与学生社团缺乏组织与指导,实施俱乐部制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施“卓越”课外群体体育活动计划;扩大校内群体竞赛机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爱好。

2.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效益,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目标,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有效途径。课外体育活动系指体育课程教学以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发学生体力,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教育过程。今后,我们将通过学生晨炼、课间活动、实施“卓越”课外群体体育活动计划、课余运动队训练、群众性体育竞赛等途径提升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素质,创新体育教学新理念。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而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也关系着体育教学水平的高低。所以,体育教师也要不断创新体育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全方面的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并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努力的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主动与其他学校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从而达到协调和共同提高体育教学水平的目的。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教学人才,打造一只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为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人力基础。

4.改善教学环境。不断加大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好的体育运动场所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提升体育教学效率,实现体育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公共体育教学,应当构建一套与我国教育环境和人文环境保持密切联系的教育教学体系,以达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应当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不断完善体育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结论

改革体育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是构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一体化机制,达到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查显峰.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教育探索,2014(7):277.

[2]赵蕾.基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学校体育学,2014(4):49.

[3]刘诚香,刘林.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教学改革的关系.体育世界.学术,2012(8);141.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主体技能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画唇技能轻松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