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推崇孝亲风尚
2018-06-08李文曦
李文曦
【摘要】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从先辈那里传承下来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别人给予的恩惠我们不能忘记,要铭记于心并且用实际行动去回馈,去感恩别人的付出,陌生给予的关爱我们尚且要铭记,那么父母给予我们的养育之恩,又怎能忘记呢?做人不能忘记自己的本源,所以,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推崇孝亲的风尚。让亲情萦绕在我们身边,让爱的光芒围绕我们的生活。
【关键词】推崇 孝亲 风尚 问题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234-02
亲情是永恒的话题,父母之爱,重于泰山,他们带给我们生命,给予我们家庭的温暖,教育我们成人,从而回馈社会。这一切的一切我们都应该铭记于心。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他们或许从来没想过让我们回报什么,但是,我们应该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到,不辜负他们的期望,不愧对自己的心。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具备这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敬,那么何谈大爱于国家,于人民。曾为新中国创建立下赫赫战功的陈毅元帅“官”大不变儿子身份,身在要职,公务繁忙仍然回家探母,为瘫痪的母亲洗尿裤;身为国家领导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为“高”不望敬孝之心,对继母关心备至,对待其如同生母,几十年如一如日,高尚的品格,为世人所敬仰。
一、孝亲的重要意义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是一种社会所广泛认同的道德准则,而这种道德的约束是普遍使用于处理家庭中长辈同子女之间关系。但是到了法治社会,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道德的约束,同时还有法律的制约,法律要求我们孝敬父母,对其尽到应尽的赡养义务。而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孝”也别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但是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科技怎么进步,不变的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
二、目前落实孝亲风尚存在的问题
1.社会推广力度不足
我们都知道,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一直传承下来的作为行为准则之一的优良传统。不可否认,大多数人都能够自觉地去做到孝顺父母,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很多约定俗成就忽视这方面的教育。我们都应该知道,时代在不断进步,很多事情也都在不断发展,科技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有利有弊。人情现在的淡薄,人们现在对身边人的忽视,都是我们应该面对的问题。但是恰恰最应该重视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发展,孝亲就是其中之一。
2.法律制约不足
孝亲在很大程度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依靠道德达到约束的目的的。但是,不可否认,尽管我们都知道,孝亲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也是我们由心出发愿意去主动完成的事情,但是仍然有很多有儿女的老人甚至流落街头。这就说明,我们不能以恶意的眼光看待世界,但是却不能忽视,这世界上确实存在很多心怀恶意的人,而对于这些人,道德的约束显得太过无力,所以就必須应用法律的武器,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三、如何更好的推崇孝亲风尚
1.加大社会推广
教育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人,本不是生来就了解很多社会准则,而教育在其中就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所以,为了更好的落实孝亲这项传统美德,我们就需要加大教育力度,更好的进行社会推广,让人们在潜移默化当中去认识到孝亲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的去完成。毕竟,孝亲,本就是由心出发的一项自主性活动,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改变一个人内心的准组,让他们做事从被动变成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孝亲的推广。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作为一个开始,更应该注重孩子孝亲方面的培养。从小让孩子们认识到父母的不容易,并且学会感恩,这样长大之后,他们才会自主做到孝亲。比如,在日常教学当中,加入一门亲教课程,课堂上,主要讲授父母的辛苦,教育孩子们要好好孝敬父母,并且除了书本作业,还可以留一些亲子共同完成的作业。
2.细化法律条文
孝亲本应该是亲情的体现,是爱的表现,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在长大之后,不能主动去尽到自己赡养父母的义务。这时候,就需要法律的制约,因为失去了道德的自我制约,就需要法律来进行外力的干涉。但是,毕竟法律条文是有限的,而孝亲这种行为本就是爱的体现,很多细化的环节不能清晰表现出来。所以,为了子女能够在失去道德制约的时候,尽到孝亲的义务,就要细化法律条文,不能仅仅在赡养费用上有所表明,也要注重为人父母者的内心世界。因为老人在生命走过大半之后,更多的已经没有那么在乎物质条件,更多注重的是陪伴。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社会了解也越来越多,在法制社会,通过科普相关法律条文,告诉他们,孝亲不止是道德的要求,还是法律上应尽的义务。
四、总结
孝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能够得到最好的发扬与传承,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让爱的气息萦绕身边。
参考文献:
[1]杨红梅.如何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J].东方文化周刊,2014(16).
[2]徐玉如,连振娟.沂蒙孝文化渊源考[J].临沂大学学报,2009,31(1):124-127.
[3]王瑜.我国独生子女孝亲困境的伦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
[4]关翠霞,贾丽英.简牍所见秦汉子女的孝亲责任[J].河北法学,2009,27(1):91-95.
[5]朱冬梅.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孝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导刊,2016(2):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