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化教育理念在中学教育管理中的融入与应用

2018-06-08高翔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应用

高翔

【摘要】现阶段,随着教育行业不断地深入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自身的不足。现阶段我国的中学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办学效果。随着人本教育理念的普及和应用,中学教育管理成果已经初见成效。本文就人本化管理为背景,通过分析,阐述了多种不同的管理策略。其目的是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人本化教育 中学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7.3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219-02

在中学教育管理中,管理者应该合理地应用人本化教育理念。人本化教育理念不仅体现着素质教育,而且是一种有效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人本化管理是指将人当作工作管理的主体,通过合理的管理策略实现学校个体和主体利益的最大化。在中学教育中应用人本化管理模式,改善了学校传统教育的弊端,而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如何将人本化管理合理高效的应用在中学管理教育中,是当前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本文在人本化管理的背景下,分别在理念思想、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分析并提出了若干改善措施。对于优化中学教育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人本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人本化管理是近些年以来兴起的管理方式,它要求以人为本,以人性的角度为最初动机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人本化管理将人作为核心,同时包含了管理的各个部分,如人员、环境、价值观和不同的历史背景。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人本化管理也渗透入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人本化管理在教学管理的广泛应用不仅有利于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思想,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深入开展人本化教学管理,对深入实施新课改和学生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人本化理念在中学教学管理应用的现状

近些年,虽然人本化管理在中学教学管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初见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局限和不足。中学阶段是人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的引导和管理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的优劣。“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教师的管理应该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当前,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管理者都能做到人本化管理,甚至有的还走着思想陈旧僵硬的老路。这种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这种扭曲的教育思想并不能做到以人为本,在某些方面虽然有利于管理者的工作实施,但是是一种被动式的教育模式,效果很差。在管理和教学中,应该实施并遵守人本化理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二,教学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多年来,各地学校均采取“应试教育”。在教学活动中,认为成绩看成唯一重要的要素,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满堂灌”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这样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高分低能,只会“死读书”,而不会应用。并且,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教师的绩效工资、教学评估都是和学生的成绩息息相关的。这就导致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价值取向出现偏颇,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第三,学校管理制度及方法。在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中,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一直是“管理者-被管理者”的关系。这种管理制度,会让老师和学生产生一种思维定式,并慢慢迷失自我。这种“一刀切”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发展自我、展现自我,无法展示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同样,在此管理制度下的教学方法也很大程度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很差,不能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综上所述,在当前人本管理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来看,形式仍然不容乐观。由此,中学教育管理者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积极措施,让人本教育理念更好的应用于中学教育管理中。

三、人本化管理下的中学教学对策

人本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由此可见,在中学的教学管理中,我们实施人本化管理不仅仅应该停留在书本中,而应该付诸实践。所以,找到合适的人本化管理对策,让其更好的融入和应用于中学教学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前文中提到的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种人本化管理对策。

(一)变革教育理念

要想解决改变我们管理中的弊端,首先要在根源上抓起。在实际教学中,教育理念起着行动纲领的指导作用。教育理念的陈旧落后,无疑阻碍着教育工作的开展。人本化管理要求在“人”的角度出发,学生和老师和谐共处,形成一种文明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这就要求我们建立民主化的教育理念,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时,要倾听学生的内心和意愿。教育者不应该以一种领导者的态度和被教育者沟通,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态度。教育者应该定期和被教育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被教育者的内心活动。教育管理制度应该做到人性化、合理化。坚持严宽结合,制定科学严格的制度,但是要在人性的角度下去执行和实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最好的发挥制度的作用。

其次,在教学实施中,应该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中学生和老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的现状,教育者应该努力做好主导人和领路人的角色,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摒弃“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并且做到因材施教。人本化教育理念,能够真正的体现“以人为本”。不以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的唯一评判,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考虑了多种因素。如平时课堂表现、个人品质、业余活动等等。评价的对象也应该做到多元化,家长、同学、老师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对象,这些都体现了以人文本的观点,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强调鼓励机制的重要性。强迫性和机械性的管理不仅让被教育者有强烈的抵触心理,并且效果甚微。让学生在学校有归属感和亲切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综上所述,改善和变革教育理念,建立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以人本化角度完善课程体系

关于教育行为,最常见的就是被教育者学校里系统的接受学习。课程标准作为指导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课程目标、课程体系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新鲜事物、提高自身能力最好的阶段。所以在制定和完善课程体系时,应充分抓住中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人本化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应该做到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不同阶段的学习具有多样性,根据各个年级学习的特点和阶段性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以自身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要以关爱的心态去照顾每一位学生,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师经过对学生的熟悉了解后,根据课程标准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灵活转换教学方法。首先要做到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做到课堂上“有互动”,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对学习的渴望,提高兴趣,在课堂内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要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应该做到终生学习,为人师表,对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保持学习的热情,积极接受最新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背景。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业务能力。制定人本化课程体系能够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能够被学生普遍接受。

(三)实施人本化的教学方法

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在中学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特别注重过程与方法。教师不是学习的灌输者,而应该是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应该做到既成为良师,也成为益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转变角色变化,多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处于同等地位,共同对一个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和解决。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也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此期间,教师应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共同学习,活跃教学氛围,灵活的转变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教师和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还可以采取活动课的教学方法,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如多开展活动主题班会、课外实践学习等方式,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拓宽学生的视野等。此外,开展实践课的方式也是值得推荐的。如军训、务农等必修实践既能锻炼学生克服困难、学会坚持的意志品质,也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体现了素质教育。人本化教

育观下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而不是拘泥于课本。以上列举的种种方式,都能在不同角度体现人本化理念。灵活的运用人本化教育教学方法,就摒弃了过去刻板、强制性的教学方法,做到了教学方法的优化。也能做到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适当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实现双赢。

(四)人本化管理下的创造性培养

现代社会是创新型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创造性的培养。人本化教育管理通过培养创造性,更能提高师生的工作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就更能培养激发学生的潜能。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其更好地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呢?要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同时应该保证让每位师生都参与进来。例如可以郊游、参加和演出活动、参观红色遗址等等,让学生亲自主持制定活动。遇到问题可以尝试独立解决,多思考,在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多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同时也是同学展示自己的好机会。也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学生之间良好的交流提供了平台,让学生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所以,摒弃传统的教与学的习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更加贴合人本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改善管理制度

当前的中学管理制度里,学校的各级管理者分工明确、协调互助、共同监督。这样虽然能够做到每个人各司其事,但很多时候,也体现了管理制度过于僵硬化。一般的学校管理制度中都遵循着上级布置任务,下级去做的模式。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教务处去安排,这样就无形增加了管理者的压力。而作为执行的任课老师也会觉得受到了约束。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培养自己的骨干精英,相信老师的能力,适当的“放手”也是很有必要的。根据人本化角度的观点,管理者要做到多管理,少参与,这样才能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才能做到有条不紊。管理者应该努力实行人本化的工作制度,不要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判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应该让教师感受到温暖、鼓励,让他们更有归属感。这样教师才能更好的实施教学,让它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同时,各个学校也可以借鉴其他优秀的管理模式,但也要做到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为主,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不同标准的管理体系和考察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化教育理念,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力求做到管理者、教师、学生共同创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互相鼓励促进,努力形成人本化的科学教育。

四、结语

针对中学教育中传统的刚性管理现象,本文站在人本化教育的角度下,分别在教学现状[5]、存在问题和如何更好的融入和应用人本化教育做了阐述[2]。“以人为本”,营造良好民主的学习教学氛围,实施人本化管理,更好的融入教育教学,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努力的提升自我,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瑞平.人本管理模式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刍议[J].时代教育,2014,18(16):222-222.

[2]江源昆.中学教育管理中的人本化管理研究.《黑龙江科学》,2017,8(22).

[3]雷海玲.人本化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教育导刊》,2005(10):46-47.

[4]劉丽.中学教育管理中对于人本化管理方法的应用.《科教文汇》,2014(4):134-135.

[5]侯艳琴.人本化管理方法在中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讨.《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0).

[6]张曙光.人本化管理在中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数位时尚月刊》,2014(3).

猜你喜欢

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