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职业汉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8-06-08张红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应用

张红娟

【摘要】《职业汉语》课程诞生于课改的潮流当中,它突出“职业”二字,具有较强的职场导向性。在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观下,如何切实提高学生在职场中的汉语运用能力成为每一个本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从一线教学实践出发,刍议发现教学法在《职业汉语》课程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职业汉语 发现教学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95-02

职业汉语课程是近些年兴起的新兴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在未来职场的交流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及职场文书写作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从事职业工作所应具备的汉语运用能力。从这里可以看出,职业汉语课程突出“职业”二字,具备较强的职场导向性。所以,高教语文类课程的普通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它的课程特性。基于此,本人在参阅了国内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发现教学法契合了这门课程的特点,能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

一、职业汉语课程的诞生背景及教学现状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职业汉语兴起于近几年。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1998 年,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首次提出劳动者的八项职业核心技能,职业汉语能力位居首位,即在职业活动中运用汉语进行交流表达的能力;2004年国家劳动部职鉴中心推出“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并指出“职业汉语能力是从事各种职业所必备的基本能力,直接影响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工作成效”[1]。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迅猛发展并不断明确了“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观。

然而,在母语教育缺失、汉语教学不断被边缘化的大环境下,在课程起步晚,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尚不成熟,有效的教学体系尚未建立的背景下,职业汉语教学推进困难,存着课时不足、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以上海地区的高职院校为例,据笔者调研,在课程教学中,普遍沿用的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接受模式,学生处于完全的被动地位。“枯燥”、“不感兴趣”、“学下来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有用”等消极体验不断出现,这无疑与职业汉语课程本应承担的教学重任背道而驰。

二、发现教学法在职业汉语课程中的应用

“发现教学 ”指的是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事实和问题的独立探究、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的一种教学方法” [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这种教学法当中,学生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他们需要发挥充分的积极性,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的启发者、学习的促进者,通过提出问题、展现材料,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发现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实施步骤: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二,以问题为中心,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以及相关的材料,寻求问题的答案。三,根据发现所得,归纳最终结果。下面笔者将以阅读方法的教学——抓阅读敏感点为例,谈谈发现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阅读方法的教学因教学效果不明显,常常为学生所诟病。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阅读积累仍然不足之外,其理论性较强,实际操作存在难度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发现教学法的应用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具体实施策略是: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一个个发现的过程。例如,阅读方法—抓阅读敏感点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发现过程:

(1)什么是抓阅读敏感点;

(2)这种阅读方法有何作用;

(3)有哪些阅读敏感点;

(4)怎么运用这种阅读方法。

其次,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发现。如问题二 “抓阅读敏感点的作用”的发现教学,通过猜“也”字字谜(有马能行千里,有水能养鱼虾,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种庄稼)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教师点拨、启发抓关键句“有人不是你我”。问题三“有哪些阅读敏感点”的发现教学。教师展示数则材料,学生就材料的主要含义各抒己见,并給出自己解读的理由。

再次,归纳发现结果。通过字谜中关键句“有人不是你我”对于整个字谜的重要作用,得出结论:抓阅读敏感点这一方法的对于阅读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有效提高阅读的效率及阅读的质量。在“有哪些阅读敏感点”的发现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内容,进行总结。

三、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发现教学法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首先,发现教学法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现教学法提供了一个相对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不再是权威,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可以轻松的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其次,发现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在发现教学法当中,教师仅提供材料,学生需要自己通过材料去发现问题,并且寻求问题的答案。发现的过程就是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考能力无疑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发现的结果没有单一指向性,它不是封闭的,任何合理的答案都应受到鼓励与尊重,因此它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发现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内在动机。

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问题的设计。问题应是开放而非封闭的。封闭的问题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应难度适中,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太简单就失去了发现的必要,学生发现学习的成就感就得不到满足。问题太难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教学目标也无法得以实现。探索问题的过程应是可预见的。发现的结果可以因人而异、千差万别,但是发现的过程应该井然有序,在教师的掌控之中。难以想象一片混乱的课堂会带来怎样的益处。二,时间的把握。发现教学法耗时较多,教师在具体实施中应有较强的时间观念,要控制好发现的节奏。持续、完整的发现过程有利于维持学生学习的热度,有利于建构良好的学习体验,有利于保持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三,对待学生的态度。在发现教学法当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不强加观念,不灌输知识,自始至终教师只做启发者、组织者。同时,发现绝非易事,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与鼓励,不指指点点,不横加指责。

四、结语

在当前学生汉语应用能力不断下降的严峻现实下,职业汉语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发现教学法在职业汉语课程阅读教学中的初步研究,希冀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些许

启发。然而,任何教学法都是有利有弊的,我们需要努力的是怎样最合理的利用发现教学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项目简介[E B/O L].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中心,http://www.zhc.cn/nlist.asp?ncid=8&c;=2&stl;=0.

[2]布鲁纳教育过程[M].邵瑞珍,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42.

猜你喜欢

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