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建构的途径

2018-06-08乔丽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乡土民间育人

乔丽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农村应用性课题《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建构研究》(16-HJYY-705)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03-02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幼儿园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我园通过以下途径,深入挖掘乡土资源的教育价值,进行多角度的整合,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乡土课程,既降低了办学成本,又提高了办学质量、彰显出办学特色。

一、活用自然资源,创设活动课程

我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广阔的平原上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我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大自然作为课堂,创设了不同的活动课程,营造出多彩的育人环境。

春天,我们带领孩子们走向田野,看田间地头新发的草芽、赏河畔路边悄然绽放的野花、寻泥土中偷偷转出的小虫。夏天,我们带孩子们去树林捉知了,到河边赏荷花;秋天,我们带孩子们去农田看农民伯伯剥玉米、收花生、摘棉花;冬天,我们带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在一次次惊喜的发现中,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在此基础上,我们教孩子们用儿歌歌唱自然风光、用画笔描绘四季美景、用语言解说奇闻趣事。在和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在充满快乐的体验活动中,孩子们的眼界开阔了、想象力丰富了、知识增加了,自然而然地萌生出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不仅如此,我们还把大自然搬进校園,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形成隐性课程,发挥其开发智力、促进个性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创设和利用环境,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我们把校园绿化与孩子们的生活认识、乡土文化结合起来,本着体现本地乡土特色、贴合儿童认知经验、倡导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充分发挥环境对育人的促进作用,营造出育人主题鲜明、地方特色浓厚、文化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

我们在幼儿园空地上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树木,在上面分别标示其学名、方言名和生长特性,还有的挂上歌咏的诗句,不仅美化了环境,更为孩子们观察、了解大自然提供了便利,在潜移默化中起到育人的功效。

我们还专门开辟一片种植园,在不同的季节种植相应的蔬菜和农作物,让孩子们参与一些简单的劳动,亲自观察和体验从播种到收获的每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们感受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学会相互协作和分享成果。

我们还引入自然资源,为手工制作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比如玉米皮、棉花壳、各种形状的树叶、作物桔秆等等,清洗分类后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进行创作,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挖掘民间资源,开展游戏课程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幼儿园育人的主导活动。民间儿童游戏是由民间创编,在民间儿童中流行和代代相传的游戏活动。它是儿童根据自身生活娱乐的需要自主选择、自由开展的游戏形式。游戏以愉悦身心为主要目的,内容具体生动,形式活泼、轻松、有趣,与儿童具体形象、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相适宜,符合儿童游戏自主性、趣味性、象征性、社会性、具体性的特点,深受儿童喜爱,对儿童有多方面的发展价值。

结合我园实际,我们对民间游戏进行优化,把适合幼儿的本地民间游戏充分挖掘出来,丰富我们的园本游戏课程内容,如滚铁环、推小车、踩高跷、跳绳、踢毽子、投沙包、跳皮筋、玩泥巴、跳格子、走迷宫、爬士山、别老牛等。

我们在墙壁上开辟图文并茂的民间游戏专栏,设置具有支持作用的民间游戏活动区角,创设具有引发意义的民间游戏户外场地,多角度、全方位地开设游戏课程。同时,充分调动家庭资源,发挥家长的聪明才智,让他们为孩子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器材问题,如缝沙包、制毽子、捏铁环等,这些器材虽然简单,但孩子们却总是玩得不亦乐乎。民间游戏的开展,对孩子群体和个体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巧用文化资源,充实乡土课程

陶行知先生也积极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认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园本教研中,我们认识到取之不尽的民俗文化资源是开发幼儿智能、启迪幼儿智慧、提高幼儿能力、培养幼儿审美情趣的极好素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园确定了《整合平舆民俗文化,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研究,先后申报了市县级多项课题立项,我们以此为探究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对乡土资源的感知能力,老师们集思广益,每一节课,无论是从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创意的构思、课题的定位、活动过程组织、还有教学具的准备等,都做了细致构思和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出具有本土特色与幼儿日常生活相接近的、适合幼儿发展的民间艺术教育活动,如小班社会活动《我爱家乡的美食》教师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家乡美食文化特色,萌发爱家乡的情感;如大班的音乐欣赏活动《动听的丝弦道》通过让幼儿初步欣赏平舆县非物质文化传统艺术“丝弦道”,感受这门艺术的回归,让本土文化得以传承延续,激发幼儿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还有综合活动《逛庙会》、体育活动《划龙舟》、社会活动《家乡古建筑》《家乡的车舆文化》《热闹的庙会》等等,一个个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既丰富了园本课程的内容,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可知、可看、可操作、可意会环境,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做做、学学过程中,加深对平舆民俗文化的理解,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反思中前进,享受着课题研究带来的愉悦和满足。通过活动,我们发现孩子们更聪明、更有灵气了,乐于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尝试,勇于创造,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幼儿的观察力,语言交往能力发展,也萌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家乡的民俗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些资源都是孩子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素材,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让这些乡土资源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给幼儿给“活”的知识教育。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构建实施的特色园本课程,使我园实现了科研兴园、特色强园,提升了保教质量,丰富了教育内涵。在当前大力提倡创新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具有本园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园之路。

猜你喜欢

乡土民间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芬芳乡土行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读《乡土中国》后感